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设计与实施探索

2021-03-08 09:25王琳红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内蒙古赤峰025150
文化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德新课程育人

王琳红 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 内蒙古 赤峰 025150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而提出的,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教育确立的最高主旨,并要求在各类学校教育中加以贯穿实施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教育展开的重要阵地,“立德树人”的提出为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深化的方向。同时,也间接地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给予了纲领性的指引[1]。这一系列论断,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诸多参考,但大多数学者与专家更多是从理论上来建构,本文意在从实践的层面上出发,对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的实践进行深入探索,以期为思政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思政新课程将深化解决学生们的“知”

众所周知,“知”是人类知识建构的基石,所有的“信”都是建立在人类对“知”有所掌握之后的,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重要事实。换言之,“知”的问题若未能较好地解决,“信”则较难谈起,“行”则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政课程一个非常重要核心便是“知”,课程将通过大量的史实、事实、案例来帮助学生们解决“知”的问题。立德树人背景下的思政新课程是突破常规教学,通过更加贴近生活或源于生活的教学案例、启发多变的教学方法、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来调动学生们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认知。同时,深度挖掘课程内涵、教材知识与精神,从而更为深入地强化学生的“知”,帮助学生解决“如何知”“知什么”,也是思政新课程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思政新课程将进一步触动学生们的“情”

“情”是人类社会连接彼此的纽带,是促进个体成长的“催化剂”,同时,也是触及个体内心的重要抓手。缺乏情感的“空谈”或说教,一般很难打动人心。思政课程更是如此,一堂良好地思政课程,必然是一个声情并茂的思政课程。新时代,要扎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就要再课程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情感的把握,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动之以情。思政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情感”的深入关注,通过透析教材中的历史典故、模范人物等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们用心去领悟、去体会,发挥“情”在课程中的作用,促进个体的道德体验与升华。

(三)思政新课程将有助于内化学生的“行”

“知行合一”是教育追求的最佳状态,其中,“行”便是实践性。在思政课程中“行”是课程实施的“目的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把握好学生的“行”则显得更为重要。思政新课程应进一步落实学生“行”,缺少学生的“行”的课程,难以使学生的行为内化,这是必然的。思政新课程力图深化学生们的“行”,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要之处,将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自我展示”等内容进行拓展,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尝试,促进学生的亲身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启发个体对事物的“体验”与认知,用所学知识来分享其“所知、所获”,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行”。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的设计

(一)坚持“一个核心”为课程基准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课程都是有课程基准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德化育人”“学习成人”的高度总结,而思政新课程则是其具体的落脚点之一[2]。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必然要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推进教学。其中,一个重要基准便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政新课程应坚守这一核心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突出“六大素养”的培养

思政新课程与当下一般普通政治课程的区别在于,课程能够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理念,充分关注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可以将人文底蕴、健康生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要素融合在一起进行充分开发,能够将理念认知与价值引领贯穿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上,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们的人文道德、生活理念、日常规范等方面能力上的提升。此外,思政新课程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思政新课程透过“素养”的培养,来加强学生们对当代文化的认同,使学生们成长为具有民族自信的个体。

三、立德树人背景下思政新课程的实施

(一)深度发掘资源,优化思政育人体验

思政课程资源一大特点是“静态+动态”资源的融合。通常意义上来讲,静态资源由各种概念、原理所构成,这些是基本架构性的,相对稳定的。而动态资源则是由社会热点、时事要闻所构成。虽然各类事件有所差异,但还是有规可循的。思政新课程可以在“动态”资源方面入手,教师要善于将动态资源与静态资源相融合,比如讲到“如何战胜挫折”这一主题时,则可以在讲授过程中以充满人文思想的人文故事来加以展开。其中,讲伟人的生平事迹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毛泽东“三落三起”的历史故事,来使学生了解伟人毛泽东的苦难经历,学习伟人如何战胜挫折、走向伟大的人生智慧。一方面,通过伟人这一系列事迹来启发学生懂得挫折和逆境是人生的常态,帮助同学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伟人战胜挫折的意志品质与人生智慧,来启发同学们传承红色基因,以及面对挫折的态度。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育人效应

从宏观上来看,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并无太大的差异,整体上均是以教学引导促使个体主动学习,通过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来提高育人效应。其中,“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新课程则便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复杂的社会事象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与规律。通过信息高度逼真的影像,符合学生互联网文化的心理诉求。除了技术外,在教学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使价值与价值观在学生们的合作、分享中得出,通过探讨、分享以增强学习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的效应。

(三)引导学生积极社会实践,丰富思政育人场景

思政课程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更好地践行其所学的价值观。立德树人思政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们对立德树人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就总体而言,当下思政在学生们的社会融入方面的引导还相对有限。据此,思政新课程则可以在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引导上加以深化,教师可以开发教学倡议和倡导,将本地的一些革命根据地、文化遗产与文化遗址等等融入到教学中来,要求学生们在假期时期前往参观、调查,并结合其个人体验,来制订文化保护、创新与传承的方案。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丰富思政课程的育人场景,另一方面也践行了思政教学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

猜你喜欢
立德新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