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在发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与多元智能理论多角度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革。
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兴起,现代教育手段和方式已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教育、社会、学校等都开始更加注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是由于当代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或途径发生了较大变化。究竟是什么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式的结合,已然碰撞出新的火花,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教育理念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培养实践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犹太裔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由于他对传统智力论的疑问,所以提出了关于人类智力研究的新理论,他认为个体差异的人类拥有不同的智力组合,也就是智力结构会因人的不同存在而体现出来。例如学习高等数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学习大学语文可以帮助学生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体育运动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和爆发力。高校的学习课程,不仅是通识教育的培养,同样会通过智力研究和学习来培养学生具体的智力能力。
其次将多元智能理论综合运用于高等教育的实际课堂之中,可以扩大传统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学习;将传统文化从历史、建筑、思想、文学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可以多角度多视野的扩大传统文化的范围。另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新潮元素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开发智力空间。例如故宫文化与现代化妆品的结合,出现了许多文创产品,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多元智能理论下新概念的体现。
近几年,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教育各方面频频出现。笔者认为至少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用多视野、多角度去开发和创造人类智能,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样,需要多元化的智能理论以探析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常常会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实际上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国现行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在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方式,许多学者专家以及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呼吁传统文化的学习,加之文创作品的不断出现,让国人越来越喜欢“中国式创造”。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地域文化、传统节日等内容。在深入挖掘其背景和形成的原因时,例如中秋节的出现、传统风俗以及现代风俗的变化等方面,加入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发现学习传统文化前后的感觉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其实并不是相等的。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例如在中国古代,“明”和“月”不单单是两个字,而是两个不同的词语,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月”是靠眼睛看而获得的具体认知,“明”则是对“月”的体会领悟而生出的抽象感受。人们对于“月”的理解与感受会产生“明”和“暗”的体会,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类大脑经过思考之后产生的情感共鸣,也就是智力的活动轨迹或是智能理解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难以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而是一种知识与感受的结合,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新的理解,这也就是多样化的发展。例如古代的服饰,是等级与礼度的象征,是具有强烈的统一精神和严格的等级概念的。而当下的服饰除去御寒、遮羞、装饰等作用,已经成为自由的选择代名词,其大胆的颜色、新潮的样子、独特的配饰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例如许多文创品牌,将中国传统的服装服饰、配饰、发型等与现代衣服相结合,这不仅为品牌找到新的思路,同样将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了出来。文化不再只是出现在冷冰冰的纸张之上,而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以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出于热爱,创新促进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从多角度多视野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内容,也可以全方位地将文化展现出来。例如汉字既记录了汉语,同时也记录了中国文化,体现出了汉文化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载体,更展现出了中国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智慧。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汉字,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体系的智能表达符号,更是一个多元智能表达符号的表意文字,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是语素文字,而语素是语言系统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汉字的书写由上下、左右、内外、中心与四角各种方式组合,其结构单位比较复杂,包括笔画、部件和笔顺,笔画数量很多、部件种类繁多、笔顺要求严格。学习者在初学汉字会存在困难,尤其是拼音文字,字母表示文字,按照字母的拼法就可以发音。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小孩会一边识字,一边书写汉字,他的大脑里会思索着笔画先后的顺序,以及笔画数等,这些都是对大脑的再次开发。例如关于汉字的起源说之一,汉字是最早由伏羲八卦演变而来的,在原始社会是图画和象形的符号,也是各个氏族的图腾象征,通常会有野鹿、野马、大鱼、青蛙等图形,它们都象征着某些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金文,是由当时的具体物品或是实物表述出来的,当看到这些汉字时,也就看到了画于兽骨上的图案,这样也就自然习得关于形状和构造的汉字知识。当下有许多的门牌和招牌都喜欢采用汉字的不同字体作为自己的特色。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于通过人们受教育,通过学习知识以及实际的训练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七种人类智能,旨在说明人的智力分布不是唯一的,所以才发展人类的多元智力,培养多样化的智能才能,也就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培养,更为重要的责任是使所谓的“弱势群体”得到发展。例如一些偏远山区,教师人数有限,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的限制以及约束,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当因材施教,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多元化现代的需要,这也要求人们承认差异、注重差异,并倡导培养“社会成功者”,以有效促进教育建设。
现代应用型大学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其中特别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需要非常独特的创造能力,既可以打破人们对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概念,同时也具有实际意义。此外,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遵循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律,并从实际出发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当中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便具有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人才的推力,多元智能理论建立的新型智能文化观念,以创新型的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概念,新思路,新方式。例如:传统服饰旗袍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结合,用色彩展现故事内容,其中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多元智能的核心。这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