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甘肃省临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甘肃 临夏 731100
临夏是位于甘肃南部的一个多民族区域,其中常年居住着回、汉、东乡、撒拉、藏等31个不同的民族,而多民族的优势也为当地的旅游开发创造了极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让一些存在于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基于此进行深入的思考,重新界定非物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确保在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工作基础上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之间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包含积极的影响,也包含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为区域旅游开发增添新的观赏元素。与一些流行元素不同的是,非物质文化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更具独特性,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旅游开发区域的观赏性,还能让旅游环境更具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让旅游开发区域成为能够真正步入人心的旅游区。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而言,旅游开发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让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能够看到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旅游开发中的融入促使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让区域财政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旅游开发也存在消极影响。首先,对于临夏的旅游开发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局限了非物质文化的可塑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和形式上被传统的发展模式所局限,不能完善满足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让区域旅游行业呈现出发展模式固化的现象,无法表现出多元化、丰富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到省市区内进行旅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而言,区域旅游的开发,引进了大量的文化元素,而各种的文化元素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促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异化的现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临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现状的研究,发现临夏在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暴露出较大的工作问题。第一,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严重。部分旅游区域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并未抓住保护的重点,为了迎合消费群体的兴趣,导致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盲目创新和融合的现象,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化严重。部分区域甚至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一味的追求“数量”优势,忽略了“质量”的追求,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2]。第二,相关法律基础薄弱,专利意识不强,部分区域为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出了有效的创新,比如在莲花山花儿会中常有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花儿内容上进行创新的,但因为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专利意识不强,导致其创新的作品被多人传唱,经济效益分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利益受损,影响其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实现在旅游开发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政府的引导是确保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向正确的有效手段,为实现对临夏旅游的有效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应当将自己的引导作用重视起来。为此,相关政府单位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第一,重视品牌打造,优化产业园区。为实现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效果的有效的提升,政府可以引导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结合起来,打造出固定的品牌,借助品牌优势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再实现对其余旅游业的带动。此外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可以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方向。比如当前临夏已经建成的集砖雕、石雕、木雕、玉雕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各种产业园区的引导,实现产业园区的优化。第二,重视财政方面的支持,财政方面的支持对区域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相关财政方面的建设,发挥好财政对于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引导作用。
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工作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相关宣传重视起来,借助相关宣传,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顺利且正确的开展。为此,在宣传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宣传:第一,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宣传,让相关传承人和旅游区域经营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防止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化提供保障。第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引导,帮助相关传承人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内涵和要点,防止其盲目的跟风和创新。第三,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相关传承人的专利意识,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其经济利益不受侵害,提升相关传承人从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全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及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实现有效保护。比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旅游开发区域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监督管理机构,定期对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引导其正确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真正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工作质量,实现对区域旅游事业的促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定在传统的形式和内容中,而是要求相关传承人能够在最大限度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要求其能够把握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文化精髓,而不是肆意、胡乱的创新。为此,在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联合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进行开发研究,不仅要实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形式上的创新,更是要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形式上进行创新,建立起一套立体化、多层次的保护、传承以及宣传的工作模式,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临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实际的工作需求,加强对旅游开发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放大其中的积极影响,消减其中的消极影响,实现旅游开发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间的融合,提升区域旅游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