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金融职业学院,沈阳辽宁 110122)
高等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其教育目的不只是数学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它不仅承担着为后续专业课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的任务,而且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等方面,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等数学本身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对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自从扩招以来,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尤其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让人担忧。而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其知识点看上去很零散,却又环环相扣,只要落下其中一环,后面就很难衔接,也为继续学习造成了障碍,更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必须摸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习计划。
高职学生不同于初中和高中,大多数情况下,初高中下一步面对的依然是学校。而高职教育不同,是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下一步面对的是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比如房价、物价、失业率、就业率等等。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他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激烈。
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思维结构的根本与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在补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方法要和初高中时期以“分数”为目的的方法区分开来。
很多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碎片式的,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就记一个知识点,完全是堆叠式记忆。但是,随着知识点讲授的增多,当出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交叉使用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就束手无策了。总结、归纳就是要把知识点分条缕析,把教材上的、课堂上讲授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只有把知识点梳理清楚了,才能真正把这些内容运用到解题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只是基础教育,与专业课关联不大,对以后走向社会找份好工作的帮助也不大,故此便缺乏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但事实上,数学和很多专业课都息息相关。而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也必须服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并非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而是以实用为主。故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高等数学与专业课潜在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视程度。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教材,大多还没有摆脱前苏联教材体系的印记,理论体系严谨扎实,侧重概念的阐述、定理的证明、微积分计算技巧的训练,但是数学概念、思想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较少,实际问题的背景介绍不够充分、分析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实际运用能力训练明显不足。因此,教师要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数学概念、定理引入过程中,选择以学生本专业为背景的问题进行讲授和训练,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专业领域中的渗透、提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高等数学教师,要主动与其他专业课教师沟通,参阅相关教材、教案,详细了解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高等数学知识点,找准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的切合点,以此更好地为专业课教学服务。根据专业课进度,准确掌握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更好的服务。
在尊重传统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多用平台式上课,比如机械类、土建类、财经类、计算机类等平台,根据不同平台专业课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块,让高等数学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起来。
无论哪个学科,最终目的都是学以致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突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高等数学并不是纯理论学科,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学生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个案例布置作业。比如,数学建模方法在超市经营中的应用,比如导数、微分、积分在工程中的应用,比如利用概率论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发展,黑板、粉笔不再是教学的唯一选择,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突破了视觉、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慕课涵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系统的授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由初学者到高级人才的转变,而学生仅需一台电脑和网络即可。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课程一个主题,目标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传播速度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下载观看,资源可以重复使用,信息反馈及时,并能够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实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雨课堂交互性强,课堂实时答题、弹幕互动,多角度、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从课堂延伸到网络,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成果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成绩考核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人手一台电脑,上网、游戏愈发的方便,很多学生不知不觉地沉迷其中,由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自律性有限,逃课也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要想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必须从严管理,课前点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乃至到高职院校,老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越来越少,提问的次数屈指可数。这就逐渐形成一种老师、学生互不干扰的、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彼此没有沟通,没有交流,非常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而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必须首先做出改变,主动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详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考试不仅能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进步,形成严肃的学习氛围。同时,经过反复考试,学生能充分认识到重要的知识点,教师也能从临时测验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分数就成为考核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且是一刀切的标准。那么在高职教育中,这种成绩考核的办法就显得有些死板。高职教育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特长。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比如有的学生微积分方面成绩比较突出,有的学生在函数与极限方面很有天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选取不同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有目的性地鼓励或鞭策。
学习需要良好的氛围,也需要榜样的力量。高职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及学习成绩,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优势互补,可以轮流担任组长,可以组织组与组的对抗赛,以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数学教师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脱离讲台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