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张维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论述过文化自信,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当首推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与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1]。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向学生讲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故事、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故事、讲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事更好地传递中国文化,强化我国的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与增强文化自信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种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紧紧依赖于文化自信这个重要基础; 而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要求挖掘并讲好中国故事。
回顾我国历史,在近代以前,我国的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从来没有出现过文化自卑的现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我们文化逐步丧失了引领世界的主导地位,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危机。伴随而来的是我们对西方文化的宣扬和崇拜,而开始质疑甚至批判本民族文化,逐步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不要说对外宣讲中国故事。
21 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顺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和强调文化自信,通过对外宣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其目的就在于彻底消除以前我国长期落后于西方产生的民族自卑感和文化自卑感,重新找回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应该占有的地位。我们只有不断地强化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使得中国故事受到国外人的接受和认可,使中国故事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能够吹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号角。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让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自然而然演变成为一种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对内强化我国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
一方面,我们要把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应对外来强势文化渗透和侵蚀的重要手段,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抵制西方文化利用话语媒体、教育交流、互联网以及服饰饮食等宣传曲解我国价值观、丑化我国国民的行为,给予那些诋毁、诽谤、造谣中国文化,宣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别有用心者强有力的反击。
另一方面,我们要自觉地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把中国人民勤劳质朴、热情友好的精神风貌展示给世界人民。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伟大的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源自伟大的中国人民[3],我们要把中国人民真实、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示给世界人民,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
文化自信本身就涵盖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体现着对我国历史上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创造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文化的敬意,对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祖先的礼敬,对永不屈服、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的崇敬,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数先进人物及其文化成果的尊重。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我国文化自信,就必须通过向外界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来提升文化涵养、通过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故事来彰显我国文化特色、通过讲好社会主义文化故事来进一步增添我国文化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全世界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像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牺牲精神以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这些优秀文化的形成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演变和提炼,可以称得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命脉。而每个精神文化的背后又涵盖着丰富的故事题材,每一个故事题材都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锦上添花。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彰显最先进的治国理念,也能够为世界各国更好地实现治国理政提供较为明确的价值导向。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地“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 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等,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能够正确地处理好国与国、国于民、民与民之间的关系,能够较好地处理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矛盾,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中国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带有本民族文化独特的历史气息。同时,讲好中国革命文化故事也能够更好地激励一批批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不断前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中国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既源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源于随时代的变迁,并且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形成的抗疫精神等,这些精神文化的背后都深藏着多少让人感慨、让人颤抖、让人震撼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自身就彰显着我国革命文化的独有特色。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也进一步借鉴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的素材。
讲好社会主义文化故事,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的知名度,强化我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我国文化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文化自身就包含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自身在传递的过程中也追求现代化、世界化,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召力和生命力,也必然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添新内容、注入新活力,能够较快地适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满足国内国外人对我国先进文化的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与增强文化自信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裂的联系,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不断强化我国的文化自信,还需要我们掌握以下有效策略。
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创新工作。推进文化创新并不是对我国原有文化的否定,是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增添新元素,我们要始终秉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的良好形象。同时,要想我国文化走出国门,我们还必须使创新的文化接地气、符合大众口味,不能因为一味地追求新而违背了文化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立场。
此外,我国要着手于打造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打造国外“孔子学院”“中国功夫”等不断宣传自身形象,传递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也要注重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加强对文化贸易的资金扶持力度和政策鼓励,通过国家营销战略,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打造民族文化、政府品牌、企业名牌等国家形象文化产品,逐步在国际文化贸易的交换过程中演变出满足国外大众需求的文化品牌[4]。
要更好地通过传递中国故事来强化我国的文化自信,使我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得到高度认可,就必须促使我国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吐故纳新,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逐步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跨越高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5]因此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时,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好我国文化的精髓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升我国文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比重,逐步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国际国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高度融合发展,产生诸多媒体平台,在拓宽各种传播渠道的同时,也使得新闻舆论方式鱼龙混杂。想要更好地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就必须打造出专业化的媒体平台来传播好中国故事。通过打造、强化几家有实力、有权威的媒体平台对外发声,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为对外宣传好中国故事营造好的舆论氛围,从而增强中国故事在国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能够使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化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要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强化国际文化传播的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党的新闻舆论座谈会上,曾明确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6]这就更要求我们在对外宣传上要下硬功夫、使大气力,不断营造、深化好的中国形象,也要为对外文化的传播营造好走出去的舆论环境,疏通对外文化传播的渠道来提升国家对外传播的能力,更好、更全面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