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基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问卷调查

2021-03-08 01:33马梦驰
文教资料 2021年20期
关键词:民法典理论课法治

马梦驰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1260 人,其中,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我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327所,在学规模达803.7.5万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政类相关课题的研究多局限于心理健康或思想道德建设某一层面,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素养的培养,尤其是法治思维的培养比较缺乏。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人身财产关系更复杂,在高校中加强法治教育、牢铸法治之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依法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2020年以来中国知网共发表有关民法典的研究论文7026篇,其中却没有民法典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论文,说明民法典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研究较少。

2021年1—2月,笔者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思维培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涵盖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和知识掌握能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实践等特征及民法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思维培养情况进行系统性研究,共发放问卷2470份,收回有效问卷2470份,覆盖面广。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背景情况

调查对象大多数来自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省外学生人数很少。

大学生的生源结构和法治思维的培养有重要关联。是否经常关注国家法律相关内容?选择“有经常关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76.23%,选择“不关注”的占24.74%。这说明我国法律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待加强改进,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当地教育资源普遍贫乏,家庭文化层次大多不高,影响大学生法律兴趣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思维

关于学习法律知识的动机,选择“强化法治思维,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占调查总数的95.99%,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今后生活”的占55.55%。结果表明,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强调“公平”“正义”和实用价值,希望通过学习法律提高个人的法治素养和综合实力。

对民法典持何种态度,是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思维的重要表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将民法典融入日常教学中,就民法典是否感兴趣这一问题,选择“感兴趣”的占77.85%,选择“不感兴趣”的占22.15%。民法典为高校利用法治教育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应深入挖掘民法典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思政教育方式,讲新讲活思政课堂。

(三)民法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方法

1.民法典学习的重要性

敢于和善于制止不法分子,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是衡量高职学生法治思维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你认为加深大学生对民法典的了解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问题,选择“加深对所学法律知识的了解,强化法治思维”的占91.9%,选择“有利于构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和谐社会”的占69.31%,选择“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占65.95%。就结果而言,高职学生对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性表示赞同,实用主义色彩较浓。

2.民法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

你希望思政课提供哪些途径让你更多了解民法典?选择“体系化总结民法典和现有思修课本关系”的占比高达80%,选择“展现民法典最新成果,更新上课内容”的占66.68%。这说明学生希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能及时融入民法典内容的意愿强烈,大多数大学生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社会的认知还相对肤浅,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深入了解民法典,希望和法律专业人士互动交流,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学习。

3.影响民法典学习的因素

“你认为哪些因素阻碍大学生对民法典的了解”这一问题能够具体了解学生学习民法典的困难,选择“学生学习脱离社会、缺乏学习动力”的占60.04%,选择“学生生活过于安逸,缺乏学习激情”的占59.31%,选择“民法典知识冗杂,难以记忆消化”的占46.4%,选择“思修课教学死板,老师上课内容滞后”的占39.88%。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自身社会经验不足,生活环境安逸,学院教学环境不佳。

4.强化大学生法治思维重要途径

在大学强化法治思维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能预防犯罪,构建法治社会。选择“加强法律宣传,鼓励学生法律实践”的占87.33%,说明学生很想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在做中学;选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将民法典融入思政课”的占74.86%;选择“搭建思政课和专业课融合平台,更好地将法律知识融入专业课建设”的占68.74%,说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有更高期待,学院要加快课程思政速度,更好地将思政课和专业课融合。

综合来看,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强化仍然有很大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知识体系内容融合不足、教师教学观念和内容更新不够、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能力偏低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经验不足等四个原因影响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的步伐,有必要加快民法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程。

三、促进民法典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民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最新成果,其颁布实施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政教育工作内涵丰富,法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要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从高职学生成长的长远发展来看,他们在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确实需要民法典引导和帮助,学校承担着引领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

(一)知识融合:高职大学生民法典学习的“启动器”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完善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将总则编、人格权编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内容纳入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类课程需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形成合力,持续开展对民法典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工作。通过此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功能,努力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

(二)学校教育:高职大学生民法典学习的“导航仪”

首先要坚定信心。学院要引导大学生了解民法典出台的重要意义及丰富底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崇高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尊法守法、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深入学习与领会民法典精神,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构建“大思政”格局。通过“学习强国”“国际学院学习在线”等平台系统阐释民法典蕴含的中国特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通过公众号普法、小知识推送、民法典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了解民法典背后的中国智慧,坚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其次,培育法治思维。民法典的内容丰富、体例庞大,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思政工作者要把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之中,带领学生透过法条掌握本质,运用法治思维认识和改造世界。形成和运用法治思维,一是主动学习民法典,做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践行者和捍卫者;二是自觉遵守民法典,在尊法守法上坚守“知敬畏守”底线,尊重他人隐私与个人信息,不从事非法泄露他人信息等活动;三是利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正确使用法律武器。

最后,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院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民工、病患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在直面法律问题中运用法治思维。在海外,学生党员成为海外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海外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学生心中厚植法治精神。

四、结语

高校学生法治思维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这要求学院重视民法典教育,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法律学习环境。思政课要及时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特点,适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学院各系部要协助高校搭建课程思政平台,只有融合知识的“启动器”和学校教育“导航仪”才能更好地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猜你喜欢
民法典理论课法治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