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颖
(山东开放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核心基地,培养德才兼备双馨人才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思政教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推动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既要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又要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确保二者同向同行,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指导体制。
教育的本质是“教”和“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课程思政角度看,要教书,更要育人。只教书,不育人,就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优秀的人才。“课程育人”既体现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又突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每个学生分属不同的学科专业,既要进行专业学科教学,更要强化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新时期教育部明确强调,专业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各学科都要履行思政教育责任,这是最有效的保障,也是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实施思政教育的主体是思政教师。要进一步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责任,让教育真正回归本质,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责任,改变以往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状况,冲破思政教育的学科藩篱,让所有教师都能做到教书育人,还原教育的本真,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合力,发挥协同作用,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大格局。
习近平同志于2018 年9 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教育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历史责任。确保每个人才都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每个高职人才都立志成为优秀的建设者,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者,成为伟大民族复兴大业的贡献者,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要求。高职专业课程教育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既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道德引导。立德树人不是德育教师一人的工作,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使命,形成思政教育合力,让每一节课都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才能全面有效,才能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全面对接,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我完善,造就更多适宜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思政教育,要求将德育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教学的所有环节,强化每个教师的教育责任,真正实现全程思政教育、全面思政教育、全方位思政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形成更适宜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新局面。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形成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专业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强化思政教育,融入更加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确保课程思政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教育注重学生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和政治培养,注重与专业靠拢,强化学生德育,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智育,实现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既能改进思政教育方法,更能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形成更加有效的思政课程体系。育人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树人需要全面教育,培养人才要促进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能够做到思政教育的长期性和多元化,专业课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认知和实践,以专业教师拓展思政教育渠道,更能真正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全面对接,实现传统的单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育人新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保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要真正培养高素质人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思政课程是高校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教育课程,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服务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化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让学生真正适应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刻,更加注重高校思政教育,注重学生的政治理想和职业素养培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思政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仅丰富思政课程资源,而且注重优化思政教育资源,注重总结思政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政治素养的教育方法和实践经验。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讲,思政课程是专门针对学生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思政教师是专门针对学生发展实际而设置的专业化教师,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开展更专业化的教育和指导。
在当前背景下,要真正发挥思政教育的综合作用,首先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主导作用,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平台,思政教师责无旁贷,思政课程责任重大,思政教育任重道远。要结合高职学生生活实际,制订更加完善的教育发展计划,对高职学生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尤其针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将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统一,将思想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相统一。思政课程教师在做好思政教育的同时,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课教师争取更多合作,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全面研究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根本导向,满足学生未来发展和企业用人单位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及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强化思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保障思政教育效果,努力造就更适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升级。
高职院校是我国最重要的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我国职业技能人才的核心基地,要真正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重视学生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强化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全面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让学生树立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努力的敬业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这就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教育内容,切实承担起课程思政的主体作用,在专业教学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以培养学生的企业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教师深谙思想政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能够从专业及行业的角度感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人才的重要意义。教师立足课堂,围绕专业,针对行业发展,结合岗位特点,实施相应的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能实现知识的传授,更能做好价值的引领;既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将思政教育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覆盖。高职专业教师需要与思政教师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强化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保持一致,让学生能够学好专业,强化思想道德,培养新时期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需要形成更加有效的综合协同机制,既需要思政教师做好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对接,做到思政课程与专业学科的融合,也需要专业学科注重思政教学,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融入,还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综合协调机制,以此统一指挥,形成长效机制,真正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科有机统一,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领导要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形成统一的协同机制,确保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专业课、公共课都能够重视并践行思政教育,以此构建更加完善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全员参与的协调机制,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公修课相结合,专业课向思政课拓展,实现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更好地推动思政教育改革,促进专业学科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加强合作,形成更加积极的合作机制,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保持长期的密切联系,形成定期的对接机制。在课程组织和教育实践引导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让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师能够有更强的思政教育意识;思政教师能全面了解专业学科的特点、专业所对应行业的工作环境特点,以此更好地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高职院校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以新时期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作为专业教师教学的重要考核内容,将思政课程针对性教育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量化标准,形成更加健全的综合考评机制,才能真正落实同向同行机制,真正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总之,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从规模向质量转变势在必行,高职院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档次,努力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重视思政教育,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强化学生理论教育和思想认知,更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实践,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真正保障思政教育效果,服务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