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璐璐
(安庆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国学属于中国传统学问体系,涵盖哲学、文学、书画等众多学科,范围十分广泛,是几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沉淀的精华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国学的智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诸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自强品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等,都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的国学思想尊崇的“和谐”精神,儒家入世的方法和道家出世的道理,修身、齐家、治国等理论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走出人生困境,如何提升人生境界都有着积极的指引作用,是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典范。
何锡蓉先生认为“中国道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分不开,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当代的运用和发扬分不开”[1]。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文化育人”,就是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的结晶。高校是塑造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阵地,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对培育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意义深远。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嵌入国学经典教育,对大学生构建全面、均衡、系统的知识体系,促进其成长成才至关重要。
大学生置身于美丽的大学校园,所看到的教学楼、道路、食堂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高校要充分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在高举立德树人旗帜的同时,将国学经典系统融入校园文化培育的全过程。
学校各部门要重视弘扬和传承国学经典活动的开展,搭建各类组织和载体,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和长效机制。如策划系列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开展国学讲座、研究国学经典相关活动;利用好校园媒体,组织大学生学习传承国学经典有关的专题,用吸引力强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宣传活动;用国学经典名句为校园道路、湖泊、纪念碑、食堂等命名,激发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掘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国学经典文化之间的联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传统美德等宣传教育活动,在师生中营造学习和弘扬国学经典的良好氛围;创办校园国学经典学习期刊,引导师生有选择性地精读国学经典,将其作为国学思想文化的宣传交流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需要学生在国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通过经典诵读、文化体验、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实践体悟主动思考国学学习对成长的意义。如此,让国学经典里的内容活起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铸牢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有效满足青年学生修身和成才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有效认同、内化和自觉践行,极大地增强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必须重视师生交流,课堂教学无疑是最直接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有学者认为“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课堂教育”[2](52)。将国学经典教育贯穿到课堂教育实践中,让学生了解、接受并熟知国学经典,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增加国学经典课的开设,拓宽国学经典选修课的覆盖范围,建构全方位的国学经典教学体系。
刘梦溪先生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在当代文化建构中发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到教育过程中,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开设国学课进行价值教育。”[3](5)高校可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灵活设置课程,如文科专业的学生侧重国学经典教育的系统性,并处理好与其他课程知识内容的衔接,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应注重基础内容的教学。国学经典教学注重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积极性,多增加师生的课堂交流、互动,增强课程的感染力,避免单纯的说教和内容灌输,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和方法引导高校学生。优化讲授国学经典的师资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等可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实践中,增强思政工作效果。
把国学经典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求相关教师加强国学经典理论研究与价值发掘,善于找到国学经典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融合的契合点。以此为基础,高校要系统开展国学经典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鼓励师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研究,设置相关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课题,夯实理论功底。坚持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材体系,注重培养国学经典中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等精神,形成优秀的经验范例。
国学热,是近年来令人瞩目的现象之一,一些研究国学经典的专门机构陆续成立。大学生有独立思想和认识,有时思想和行动不能很好地结合,积极的思想觉悟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成立一些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色彩明显的国学艺术类社团组织,依托社团开展情趣高雅、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如话剧社、相声社等国学艺术类社团通过开展大学生国学经典演讲、朗诵会、古典诗词征文比赛、相声比赛等,调动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书法比赛、礼敬典礼文化、拜师礼等文化体验学习形式强化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感受和理解。
发掘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国学经典文化之间的联系,将国学经典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有机结合。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师生中营造学习和弘扬国学经典的良好氛围。经典诵读教育的价值历来就受到教育学者们的重视。国学经典包括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可以提高思想境界,拓展思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让国学经典里的内容活起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铸牢青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弘扬国学经典等主题诵读活动,采用诵读、体验、分享等方式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将国学经典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促进大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有效认同、内化和自觉践行。开展诵读国学经典心得撰写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阅读国学中提升内涵,促进主动学习和思考国学经典。
以国学诵读等为载体建构多样化的国学经典素质教育体系,使青年学生主体树立道德文化的能动自觉,可以促进国学经典的高度认同、内化和自觉践行。国学诵读等国学经典教育有效载体的全方位搭建,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发掘出更加丰富的活动资源,使其共同助力国学经典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实施。
欣赏、探究、创新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的思想植根于优秀的行为规范、做人准则、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达到道德熏陶与人格培养。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知行合一,重视顺应教育规律,从认知理解到融会贯通需要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渠道。引导大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公益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和实践体悟主动思考国学学习对成长的意义。知行合一的活动渠道的形成,有效满足青年学生修身和成才的需要,极大提升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媒体的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的单向传播,受众的反馈和互动想再传回媒体就非常困难,故传统媒体更有效地发展受限。互联网时代,高效利用网络媒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渠道、方式,可以将信息进行实时反馈,促使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第一次在全国高校大范围兴起,云端教学成了广大学子居家学习的最佳方式。思政工作者更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在网上互动交流,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同样的信息在不同媒介显现出不同的样式,达到别样的效果。国学经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推广受大学生欢迎的渠道方式,使其成为思政教育重要的传播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媒体平台,不定期宣传国学经典文学等相关信息;运用融媒体如“直播”“短视频”等,作为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热情和兴趣;利用好新媒体和易班社区等公共平台,合力增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效果;举办线上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录制、国学经典导读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对传统国学文化的认识由浅入深,引导他们学习、传承国学文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对教育方式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合适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国学经典教育重视塑造自由人格、培养学生德行,充分体现“中国元素”,努力探索富有成效的多种传播渠道。要运用好传播媒介,加快国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为“国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起多元有效的桥梁,提高国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根基。重视国学经典教育,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路径和体系,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相促进,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