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媛
(衡水学院 外语系,河北 衡水 0530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VR)等新兴数字技术发展与文化生产消费的融合,数字文化体验逐渐成为文化感知主流形态。汉语国际教育在线互动数字场景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运用高科技的互联网技术,基于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足不出户实现实时在线汉语教学,为汉语教学服务与国际文化传播交流提供平台,实现跨越国界的语言交流沟通。依托面向全球汉语学习者的线上汉语教学平台,运用数字媒体覆盖面大的特点,实现跨地区、跨时间、跨文化的即时传播。运用融媒体数字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表达燕赵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的不同元素有效结合,全景式地再现燕赵文化元素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打破文化、语言和审美的障碍,丰富燕赵文化对外传播形式,突破文化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满足外国受众个性化需求,扩大受众范围,同时实现跨文化实时交流,拓展文化对外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燕赵文化的国际传播力。
燕赵大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沉淀着三祖文化、燕赵文化、京畿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印迹,散落着河北梆子、吴桥杂技、衡水内画、曲阳石雕、井陉拉花、冀东皮影等文化艺术瑰宝。诠释燕赵文化独有的韵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为充实文化教学和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丰富素材。当前燕赵文化的海外传播还存在文化受众少、文化认同感不高等问题。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提出:“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文化能够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众需求的驱动,能够让受众发现传来文化的好处。增强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力,第一,从构建国际视野中的燕赵文化的品质、属性和特质入手,加强对燕赵儒学“尚质求实”“和合大同”思想特质的挖掘,构建全球化语境下燕赵文化的价值体系,着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书写。既选取不同文化间相似或相近的符号构建燕赵形象,又注重吸收当地的文化特色,塑造清晰、可理解、易接受的燕赵文化形象,同时开展燕赵文化的国外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发掘工作,丰富国际化视野下的燕赵文化的源流价值和时代内涵,丰富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第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燕赵文化的外宣形式更偏重表演、展览、文化周等“动态”的展现方式,国际书刊出版、数字化媒介资源等“静态”的传播手段未引起足够重视。“数字文化体验逐渐成为文化感知主流形态。以图片、动画、声音等视觉、听觉、触觉为代表的受众沉浸式感官体验取代了以文本、静态图像等单一表达为特征的传统文化内容,数字文化体验逐渐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有效地促进了受众与文化内容探索互动。”[1]
“文化浸润”是指跨文化交际中的学生通过目标文化环境的沉浸式学习,与目标文化人群直接交流等形式获得目标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汉语教学逐渐成为国际汉语教学的新趋势。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1100多个孔子课堂,面授学员180多万余人。全球70多个国家通过颁布法令、政令、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形式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开发中华文化在线课程。网络环境下的虚拟文化浸润环境一方面为外国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中华文化的体验、互动环境,另一方面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形态。
国际汉语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通过结合计算机硬件、大数据、云服务、涵盖PC后台、PC客户端及跨境互联的实验技术可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及师资整合的局限性。通过校企合作,面向全球汉语学习者,深入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设置,逐步实现燕赵文化在线互动教学与专业体系的有机整合,依托相关国际汉语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燕赵文化在线互动教学,匹配海外汉语学习者,形成教学管理、实践任务、课程管理、教学开展、教学评价等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增加学习者自我评估、自我测试的功能,完善在线互动交流的功能建设,实时动态调整传播内容和方向。一方面,通过平台在线教学实战系统,中国学生在开展实践课程前能得到相应的跨境实战训练,形成进阶式培养思路,包括基础技能培训、线上教学实训、综合能力拓展、建设成果展示及建设成果转化,于教学资源的制作中融入燕赵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当代社会价值观,使学生在文化习得的过程中既培养审美情趣和燕赵情怀,又强化汉语国际教学及燕赵文化对外传播能力,实现燕赵文化对外传播的网络信息化管理与追溯。另一方面,在虚拟文化浸润环境下,外国学员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提供的燕赵文化视频和相关材料了解燕赵文化,通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互动,与汉语教师进行实时讨论交流,就课程内容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展开讨论。依托数字平台实现与外国受众的即时交流,每一个受众既是燕赵文化信息的接受者,又是燕赵文化再次传播的推广者。基于燕赵文化的在线互动,中外学生共同通过虚拟文化的浸润环境习得和传播燕赵文化,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深入分析了文化标准中的‘3P文化’含义,即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观念。”[2]借助在线平台的互动讨论,中国学生增强燕赵文化认同感,以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地引领外国受众探讨文化的内涵和成因,既使其感受到“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等表层物质文化形式,又引申到深层文化价值结构层面即文化观念的传播。由“什么”等表层文化形式的感知到“为什么”等深层文化内涵的解读,实现“外国受众感受—探究—反思—体验—理解—认同中华文化”[2]。
将信息化与实践教学融入燕赵文化海外传播,在线教学互动平台的建设离不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共建跨文化交际与传播工作坊,并以学生教学实践录屏和燕赵文化数字场景为数据支撑,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建设在线汉语案例素材库、燕赵文化VR资源数据库,通过教学资源制作、资讯发布、汉语国际教育推广活动、教学互动等方式推广燕赵文化。“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短视频的传播方式的流行,使文化受众对文化感知内容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往往兼具权威性、话题性、趣味性、个性化和移动化。“数字文化作为文化符号与内容的技术包装重塑,数字技术应用、文化价值观表达成为受众关注的核心要素。”[1]在传播形式上,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坚持“受众本位”原则,结合海外受众的国别、宗教、民族、文化理解力等特点,根据学段、国别开发文化资源,设计与文化相关的小游戏,采用寓教于乐的话语方式推广燕赵文化。借力校企合作,利用VR/AR/AI等虚拟现实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利用融媒体的思维,突破大众化传播网络中点对点的单向传播,建构受众情感互动虚拟空间,提高受众感知娱乐的自我表达程度、感知交互性,丰富海外汉语学习者的文化体验。
在内容选择上,燕赵文化的当代内涵生发于对燕赵文化自身特质和精神价值的准确把握,河北省环绕京津,地貌复杂多样,沉淀着三祖文化、燕赵文化、京畿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印迹。将经典的、具有燕赵色彩的项目作为重点,强化对燕赵文化普世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的融入,聚焦于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数字动画、微视频资源,打造多元化的叙事语境[3](47-50),提高技术的附加值,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突出创意特色。同时可以结合海外中文学习用户的市场分析数据,进行“燕赵文化跨境传输的影响”“河北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外用户在文化因素学习过程中的难易度设计”“中英文文化资讯海外传播对国外民众认同中国的影响”等系列研究,探索“互联网+”相关课题,提高汉语教学学术与服务水平。
第一,融媒体时代,数字虚拟空间的文化传播往往难以预测效果。一方面,受众通过国际汉语线上教学平台接受跨文化信息,身份特征和个人信息相对模糊,虽然汉语学习动机比较明确,但难以预测其参与文化传播的意愿和效果。另一方面,在融媒体背景下,受众往往进行碎片化学习,很难对某一文化内容形成持久性关注,个性化需求导致其更多地点击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化内容,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对较难理解的深层文化观念往往敬而远之,难以预测数字虚拟空间中的跨文化传播实际效果。
第二,依托相关国际汉语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燕赵文化在线互动教学,汉语教师文化知识体系决定了燕赵文化国际推广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目前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往往集中在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加之区域差异,对燕赵文化缺乏系统学习和深入了解,跨文化传播的策略和技巧不足,缺乏应对文化问题的能力,导致燕赵文化的国际推广多集中于表层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国际推广需要较高的外语水平有效开展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往往需要运用学生的母语阐释文化内容,英语表达能力、文化解读和阐释能力成为影响燕赵文化国际推广效果的因素。
21世纪,标志着一个文化相融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机遇。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成熟稳定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逻辑、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得以在世界民族文化中打下坚实的根基。燕赵文化在线互动数字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及师资整合局限性,可实现跨文化实时交流,拓展燕赵传统文化多元化传播渠道,提高融媒体环境下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创新发展,寻找学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促进学校、社会、企业互动及产学研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