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策略研究

2021-03-08 01:29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护医学生危机

司 志 敏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近年来,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逐年增多,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退学的人数占整个退学人数的30%左右,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1]341,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现代化的动力条件下,我们需要以“前瞻性的教育,而不是后顾性的”教育理念分析问题[2]144,介入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掌握“心理工具”,调节自我,促进发展。高校学生心理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察觉,往往被忽视。心理焦虑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引发危机事件,表面上看起来又具有突发性特征。由心理焦虑引发的心理危机等问题本文归结为危机事件。

一、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概念界定

对于危机事件的认知,不同领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荷兰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立足社会系统整体范畴,认为危机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事件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政策的事件”[3]。王丽萍则从精神现象及接受心理角度解释危机事件,认为危机事件是指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灾害性事件。

从本质上来看危机事件是各种矛盾的爆发,它要求管理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对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做出关键性的决策。从性质上来讲,危机事件是在某种必然因素的[4]支配下出人意料地发生,并给个体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损失和影响。总体看来,危机事件都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急性、隐蔽性等特征。本文建立在[5]危机事件具有可预知性观点之上。

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类分析

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成因既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危机事件特点,又具有所有大学生的一般性特征。

(一)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鲜明职业性特点

1.突发性重大社会性疫情对高职医学生造成心理影响

在没有心理准备或心理训练的情况下,具有突发性的重大社会性疫情的残酷性能够使在医院实习、见习期的青年学生产生心理失调,从而形成心理危机。由于医院实习或见习期的高职医学生尚没有形成应对突发性社会疫情的心理调适机制,面对突发性疫情灾难,尤其面对感染者的百般求助及痛苦死亡,会受到情绪感染,产生心理危机。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这些高职医学生在医院实习、见习时一方面觉得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实现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这些疫情的突发性、残酷性、应对过程的复杂性等情况,又让她们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导致精神恍惚甚至错乱,形成心理危机。

2.高职医学生实习、见习期高风险感染区职业心理调适危机

高职医学生在医院实习见习期间也会产生职业心理调适危机,尤其是在高风险感染区实习见习期间,职业环境、临床情景、相关知识储备的不足及实践经验的缺乏等情况,都是导致青年学生产生职业心理调适危机的因素。医学生在医院实习见习期间会在不同的科室轮岗,每当他们轮岗到具有高风险传染性的科室,会有恐惧的心理。由于传染性疾病具有空气传染、接触传染、体液传染等复杂性传染途径,任何的操作不当或防范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感染,这是事实。青年学生对传染病知识认识上不足,应对经验欠缺,加上学生对防护措施的作用认识不足,对自身免疫及健康状况作出种种猜测与怀疑,时时担心自己会被感染甚至因而失去健康和生命,产生职业恐慌和职业厌恶是自然而然的事,属于正常心理。然而,如果这一学生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疏导和及时矫正,长此以往,就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职业心理的形成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长期的心理焦虑、潜意识的恐慌、职业厌倦、身心疲惫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年轻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

3.医护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性事件引发的心理调适危机

由职业暴露造成的职业伤害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失调危机,是高职医学生危机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实习、见习期间,青年学生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或者自我保护观念淡薄,没能充分认识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因疏于防范,往往产生职业暴露问题。这种防护上的疏漏大大增加了职业伤害产生的概率。造成职业伤害产生的原因还可能由医护器械操作不熟练或操作不当、操作失误、粗心大意等原因引发,如不小心针头刺破自己或他人的手指或其他部位,医护器械过程中的失误导致职业伤害,因器械操作技能不熟练或操作不当导致的肉体伤害,或因初次操作心理紧张等原因导致的其他伤害等。这些突发事件多在疏于防范和职业暴露的情况下发生。由疏于防范和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性事件,会使学生产生心理恐慌,从而造成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他们丧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

4.突发性恶性医患关系导致的心理调适危机

医患关系问题是医护职业中必然面对并需要妥善处理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长足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升。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医患关系时有发生,而且似乎变得更加复杂。虽然国家多次调整医疗政策,建立健全和完善医疗收费制度,通过新农合、各类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制度保护群众医疗权益,增进和实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福祉。但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收入的相对减少与医疗医药费用的增加形成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似乎还在加大。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甚至悲剧产生。例如,面对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病人及其因贫穷而焦虑的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举止言行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医患矛盾的导火索。

另一方面,医务管理中的人格物化现象,不仅忽视了医护工作中人文品格的重要性,也导致了主次矛盾颠倒。例如,形式化的琐碎事务不仅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本职工作中去。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导致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机会也越来越少,甚至导致医护人员出现着急、没有耐心甚至焦虑等心理失衡问题,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工作,自然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甚至于引发医患纠纷,激化医患矛盾。如患者家属因医护过失而殴打、伤害医护工作人员等。如果医学生在实习见习期间遇到这种突发性恶性医患关系,就会不知所措,产生委屈、恐惧等心理失衡问题,留下心理阴影,失去对医护工作的热情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激情,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5.生命濒危情境导致的心理恐惧与情绪低落危机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见习期间,不可避免会遇到生命濒危的情境,如果之前对人的生死没有正确的认识,得不到心理疏导或抚慰,潜意识中会长期存在着不安感和恐惧感,形成心理阴影,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

人的死亡恐惧是与生俱来的。个体生命意识到自身生命存在时,便体验到了生命的美好,同时产生死亡恐惧。相对生命,死亡属于未知事物。濒危生命的求生欲望出于生的本能,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抗拒。死亡恐惧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但死亡恐惧症(Death anxiety)是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死亡恐惧症往往因身临其境的生命濒危情景而引发,死亡情景往往给当事者带来生命终结暗示,引发莫名的恐惧感,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强烈的胸闷感和压抑感,焦虑失眠与噩梦,害怕独处与黑暗,食欲不振没精打采,狂躁与抑郁等极端化情绪等。如果不加以疏导,这些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一个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6.重大医务工作责任带给学生的职业压力危机

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性质与其它职业不同,可谓“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医护工作细则要求严格,细致入微,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稍有粗心就会违背原则,造成事故,受到严厉批评并承担相应工作责任。常规事故责任可以被理解,当事者经过痛苦反思从中得到教育并愿意承担相关责任,当重大事故责任重大、惩罚严厉,在责任划分不明晰的情况下,往往给当事者造成沉重精神负担,使当事者感到难以承受或不愿承担,造成严重心理阴影,一时想不开甚至精神崩溃。如果在实习见习过程中遇到重大的医务工作责任,会使医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工作压力,造成医疗职业压力危机。长期在压力中工作,不仅会使学生工作倦怠,还会职业厌烦,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7.严格的专业能力要求及自我能力提升导致学生的内在压力心理危机

医护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事关病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由于医护专业的特殊性,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和教育要求严格,具体而微。医护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非常高,不仅在实践操作技能技巧上有着严格到位的训练,对文化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是要求严格,否则就无法也不可能胜任相关工作。然而,就我国目前高职医学生招生现状而言,大多数学生基础教育的文化课成绩较低,基础薄弱,边远地区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更弱。例如,来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普通话与汉字的掌握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中职对口升入高职的学生,文化基础一般较为薄弱。高职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层次,无疑对学生的文化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学生,如文化基础薄弱,对于专业课的学习和掌握会更加吃力。这就在弱文化基础与高专业知识能力要求之间形成矛盾。勤能补拙,此言不虚,但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而收效甚微者也不乏其人。严格的专业能力要求及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导致高职医学生内在压力增大,自暴自弃甚至厌学,出现心理危机。

(二)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具有一般性特征

1.高职医学生复杂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危机

高职医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就以西南地区某高职院校为例,生源结构具有多学历层次、多民族、多渠道、多年龄段、多地域等特点,不仅使管理极其复杂、繁琐,学生之间也形成多种矛盾,造成各种心理危机。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由于存在不同的信仰与文化理解,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生活习惯和认知水平,不同的婚恋观和友谊观、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明显不同,加上不同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打架斗殴、拉帮结派、寻衅滋事等问题;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出现自伤轻生、悲观厌世、焦虑弃学,从而导致心理危机。

2.就业、择业带来的心理危机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受国际影响较大,就业岗位少而毕业人数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医护类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而言,近年来随着扩招数量的不断增加,毕业生总人数也在不断加大,社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找不到自己理想中的就业单位而产生就业焦虑,出现心理问题。

3.网络诈骗及网络成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

新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教育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如网络借贷、网络营销等网络诈骗问题,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生活学习环境甚至家庭生活等产生着严重负面影响。据笔者了解,网络诈骗在各个高校都层出不穷,受骗学生起初往往不敢声张,越陷越深,因害怕家长责备、老师批评、同学耻笑,有的自残自伤甚至轻生,其心理焦虑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刑事案件是催生危机事件产生的社会因素,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微信、微博、QQ等网络工具以及自媒体、随手拍等网络行为对大学生思想成长产生的消极作用越来越大。00后大学生较90后对手机、电脑的依赖性更强,“手机控、电脑控”几乎成了普遍现象。“被动成为‘容器人’的‘微博控’或‘微信控’,不利大学生人格完善及社会化发展”[4]82。青年学生的交往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尚处发展中,过度依赖虚拟网络,会形成孤僻、自闭的社会性格,导致过度沉溺、难以自拔,造成严重“心理危机”。

三、高职医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对策略

高职医学生校园危机事件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对于当事人家庭而言网络诈骗及网络成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根据上述危机事件的成因及分析,给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重大突发性社会疫情的心理应对措施

由于重大社会性疫情不常发生,青年人对重大疫情的经历不多甚至欠缺,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加强相关案例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重大社会性疫情对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严重危害,同时加强应对重大社会疫情专业知识的学习,使青年学生对重大社会疫情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用专业知识充实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智慧。另外,为应对重大疫情残酷性,青年学生学习期间还应训练相应的胆识,以克服青年人对恐怖情景的恐惧心理,如定期观看相关记录片,模拟真实场景营造惨烈气氛,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锻炼胆量,提高心理应激水平,帮助他们提高调适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实习见习期高风险感染区医学生心理调适危机应对措施

青年学生对于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相关知识储备不够以及缺乏相关临床经验等,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应对:

1.学校老师和带教老师应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使学生深刻了解传染病史,以及传染病学的现代发展水平,提高他们对一般性传染病、高风险传染病的专业认知,提高他们的专业应对能力,坚定他们对于传染病预防和治疗的信心,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职业恐慌心理。

2.带教老师应给予青年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对于具有心理恐慌的学生及时给予关心、安慰和帮助,以正面情绪感染和鼓励他们,以关爱温暖和爱护他们,切实帮助他们做好良好的防护工作,激励他们放心大胆地见习、实习。

(三)职业暴露引发的心理危机对策

这类危机主要由于麻痹大意和疏于防范造成的。因而,临床实习、见习期间,高职医学生要树立充分的自我职业保护意识,自我强化职业防护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职业防护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诸如新冠肺炎、艾滋病、霍乱、黑死病等高风险传染病,一定要反复教育学生做好防护,坚决不允许存在职业暴露的情况,加强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实习操作期间,要严格要求学生细心、规范地操作,切勿粗心大意操作不当造成伤害。但是,职业暴露导致的伤害性事件一旦发生,相关专家与部门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及时对当事学生进行心理救助、关怀与呵护,尽可能避免或减轻由此引发的心理调适危机。

(四)避免恶性医患关系引发的心理危机对策

首先,带教老师要对典型医患事件进行案例分析,让青年学生清楚认识医患关系的起因、过程与恶性影响,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行业规则和职业操守,尽可能避免矛盾冲突,遇事冷静处理,理性解决相关问题。

其次,对于现代管理中的狼性文化等人格物化现象,医护工作不仅应该避免,而且应该强化人文色彩与人性光辉,管理工作中尽量去除形式化事务,尽可能节约医护人员的精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避免由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诱发的医患纠纷。

再次,青年学生如在实习见习期间遇到患者家属殴打、伤害医护工作人员等恶性事件,心理辅导老师要及时针对该事件给予当事学生心理救助与疏导,以免他们内心深处留下心理阴影,从而失去工作热情及对医疗事业的激情,影响工作与学习。“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5]407,总之,只有健全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才能“处处要使学生自动”[6]477,把他们培养成自觉服务社会的一代新人。

(五)应对生命濒危情境导致的学生心理恐惧与情绪低落的对策

对身临濒死情景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情感抚慰是必要的。从人的社会化情感需要出发,教会学生集体讨论、交流相关话题,鼓励他们对家人、朋友讲出自己的死亡恐惧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健身运动、集体活动、聚餐娱乐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和焦虑感,从而减轻或避免生命濒危情境导致的心理恐惧与心理焦虑危机。

(六)重大医务工作责任带给学生的职业压力危机对策

医疗是一个事关人的生命健康的职业,重大医务工作责任造成的职业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时刻告诫学生,工作要细心、耐心、专心、专业,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或心存侥幸,坚决不能拿患者生命开玩笑或做实验,这不仅不人道,更违背职业道德,在责任明确的情况下严厉惩罚予以告诫是应该的。工作中如遇必须承担的事故责任,只能正确面对,认罚任怨,勇于担责,警醒自我,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加努力地打造自身的工匠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与工作需要。

(七)严格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学生的自我提升压力导致心理危机对策

针对高职医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现状,要教育学生认清自身弱势和优势,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学好专业课,并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努力弥补基础文化课的不足,慢慢夯实自己的文化课基础,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其擅长的专业方向上找到自信,建立自信,从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将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医护职业人才。

(八)高职医学生复杂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危机对策

高职医学生人际关系复杂导致的心理问题,原因复杂多样,要想恰当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可以分类解决。对于上述种种生活问题,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调解和解决生活中的琐碎分歧和矛盾,逐步化解学生之间的隔阂,培养他们的友爱、包容、合作精神。对于宗教信仰问题,可以实施教师队伍“全员育人”方案,以集体力量和智慧化解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分歧,尽可能使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形成包容、融通、团结、友好的氛围。对于婚恋、家庭、友谊、情感等矛盾问题,可以通过个人谈话、有目的的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抚慰、化解、疏通,逐步淡化矛盾,增强友谊,培养健康情感。对于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问题则要通过学校层面,针对事件的严重程度,对当事者批评教育,甚至配合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予以惩处。

(九)就业、择业造成的心理危机对策

对于择业带来的心理危机,可通过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首先,个人要正确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面对事业的发展,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生活观和学习观,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和具体情况的工作,解决当务之急。其次,家庭要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现实就业情况,不要在学生自身或家庭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择业一定要争取好的单位”,甚至灌输“宁可不就业也不去差单位或偏远地区的单位”,在就业问题上,要因时度势而为,常言道“要骑驴找马”也有一定道理。再次,社会要努力促进学生就业,帮助他们正确择业,要尽可能理解、包容和帮助年轻人,为他们拓展就业渠道,使他们有机会施展自身才华和旺盛的生命力。

(十)网络诈骗及网络成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对策

网络诈骗、网络成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危机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绝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是最有效的方式。在认识上,要正确认识和充分重视这个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长期以来给青年学生带来的危害,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引导并兼以批评教育。在行动上,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行动统一,共同监督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借贷等不良行为、习惯,坚决予以制止,以避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上当受骗、染上网瘾。在法制上,社会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严惩违法犯罪份子,尤其是网络跨国犯罪,维护健康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医护医学生危机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危机”中的自信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