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寿喜
每年冬季,高空气流和地面冷暖气团活动都比较频繁,经常出现大雾、逆温天气,由此而引发的近地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大雾,又称浓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气象观测学定义:当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使得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千米时,就称大雾天气。大雾每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大范围、长时间的浓雾,以冬季时节出现的频率最高。
表面上看,雾是水汽的凝结,与污染无关,但实际上,雾气本身并不“纯洁”,因为水汽凝结成雾滴,离不开凝结核,而作为凝结核的尘埃、细菌或其他微粒,很多是“脏物”。更为恶劣的是,由于近地层空气污染较严重,雾滴在飘移的过程中,不断与污染物相碰,并吸附它们。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竟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又因为雾的出现概率以早晨最高,而早晨正是人们买菜、晨练、上班上学的集中时段,行走在大雾中,人们呼吸势必加深加速,自然就更多地吸入了雾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极易诱发气管炎、咽喉炎、眼结膜炎、鼻炎等疾病。加之大雾弥漫,风景朦胧,又给人以诗情画意般的视觉误读,因而危害就更大了。所以,在此提醒朋友们,雾天应尽可能地避免步行外出,同时关好门窗,待太阳出来雾消云散后再开窗通风,晨练也应选在大雾散尽后进行(大雾不散,可以改为室内锻炼),避免直接与雾接触。
逆温是一个专业名词,是指冷空气入侵某地时,近地层空气温度很低,这样便容易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反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上暖下冷”,气象学称这种现象为“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它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携带污染物的空气向上扩散时“无路可走”,只好向下蔓延,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
逆温发生时,城市,尤其是工矿城市近地层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害。例如,当近地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单位为PPM)达到1时,人的胸部就略有压迫感;达到10时,鼻腔就会有刺激感;达到30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咳嗽;达到100时,就会打喷嚏、流眼泪;达到400时,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事实上,近地层的二氧化硫常常和其他污染物并存。如果二氧化硫与颗粒物气溶胶同时被人吸入,会在呼吸道里形成一种硫酸雾,造成的生理反应可比单纯的二氧化硫大4~20倍。此外,近地层的烟尘和粉尘,如果吸入肺泡,不仅容易造成尘肺,也易引起血液中毒;而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发生病变,也容易引起或诱发肺水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一定的阳光照耀下,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危害极大。
冬季,我国各地时常遭遇逆温天气。而对城市而言,由逆温造成空气污染的高峰时间一般在清晨日出前后(与晨雾很相似)或傍晚以后。因此,提醒城市居民:(1)留心当地气象变化,关注天气预报,如预报本地有雾、静风或微风,气温突然升高,就预示着逆温天气来临。(2)当有逆温天气出现时,家庭居室和办公场所要注意关闭门窗,医院和一些疗养场所要注意打开空气净化器。(3)在早晨“烟雾茫茫”分不清是烟还是雾时,眼睛能看到的目标物的远近(即“能见度”),是最科学的警示标准:只要能见度小于1 000米,无论是雾气还是烟尘,都说明近地层空气状况不好,即使嗅觉不能感受到污染情况,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外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