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2021-03-07 22:33吴国颖刘明聪陈兆珍许英琼
物理之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参照物青山诗句

吴国颖 刘明聪 陈兆珍 许英琼

(1.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石堰学校,安徽 六安 237127;2.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解放路第三小学,安徽 六安 237127;3. 安徽省六安市城北第二小学佛子岭路校区,安徽 六安 237127)

中华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少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将古诗词融入课堂教学,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领略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品鉴中华传统文化,现依据教学实践选择一些案例供同仁参考。

1 古诗词中的声学知识

声现象颇受古代诗人、词人的青睐,在古诗词中,既有“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的认识,也有如何区分声音的知识,诗词中涉及音调、响度、振幅、音频、音色等多方面的内容。

例如,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描绘的是城、寺、船、钟声的意境,在这空灵旷远的情形下,“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就会有不同的想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品鉴为通过声音的音色辨别是钟声还是鼓声,而发出声音的主要原因则是僧人撞击大钟后,大钟振动产生了声音。

又如,李白在《夜宿山寺》中写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敢高声语”之“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若能将诗中的情境,在教学中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其教学效果定会非同凡响。

2 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在初中物理中,光学内容主要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可以对古诗词中相关名句加以赏析。

例如,“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描绘的是平面镜成像,“群峰倒影”是发生了光的反射才得以实现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现象的出现,则是由于经桃花反射的红光照到人脸上,使脸面发红,其中桃花呈现出红色的原因主要是:太阳光等经红色的桃花反射,反射出的是红光,其余的色光都被桃花吸收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三人”分别是作者本人、空中的月以及地上的影子。由于月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即地面上的“人”。

3 古诗词中的相对运动知识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择某物体作为参照物,以此来判断其他物体的位置关系,从而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分析古诗词的相关诗句,可以发现其中有不少诗句与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知识有关。

例如,《摊破浣溪沙》中有以下佳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相对运动知识。其中“山走来迎”的表述中,词人是以船作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则是以岸作为参照物。再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这首优美的诗句中,相对于地面,青山是静止的,但是诗词中呈现的青山是运动的,以船为参照物,青山就是运动的。而后面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而言的。结合熟悉的诗词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实现物理知识与古诗词知识的相互映衬,继而实现双赢的效果。

4 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知识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是结合分子的扩散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引导学生学习分子运动的规律,在古诗词中也有不少与分子运动相关的知识。

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梅》中写道: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由后句“为有暗香来”可知,“遥知”是香从远处飘来,淡淡的、不明显;“不是雪”,可见梅花的“洁白”“暗香”中既有光学知识,又有热运动知识,由于花中有大量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并向四周扩散,从而让人们闻到花香,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诗句的赏析来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扩散现象。

5 结语

通过一些经典诗词的剖析,将古诗词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既符合新课程学科渗透的教学理念,又在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一些普及工作。通过科学引导,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诗情画意中减轻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情绪,发现物理中“浪漫”的一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而优化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探索,将古诗词恰当地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参照物青山诗句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青山揽胜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