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2021-03-07 17:02辛向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理论

辛向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 747000)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认识,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由“知”到“信”并向“行”转化的必要阶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党和国家指示要求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

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建设标准》中把实践教学作为考量课程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创新改革工作,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文件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严格落实学分,并对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出相应的学分要求。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 中提出: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原则上覆盖全体在校学生,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1.2 教育教学现实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在思政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与实践、普遍真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体。离开世界观方法论,就不能产生真正的科学理论;离开实践,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1]

由于社会现实的复杂多变性,使任何理论都显示出抽象性、概括性,简单的“纯”理论灌输是达不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 真信和真用的目的的。因此,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思政课实践教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符合青年学生特点,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1.3 学生自我发展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 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及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正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突出问题,如知、行、信分离,道德观变化带来义利观的变化,网络冲击造成的理想与现实的隔离等现实情况,迫切需要担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政课,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堂理论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教化” 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实现“知”“行”“信”的统一。相比传统的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实现教学主体地位,并参与到教学中。而实践教学能有效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和张扬个性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可进一步使学生实现自我追求和社会追求的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的基本理念,并充分意识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促进实践教学高效开展。

2 关于实践教学的几点错误认识

2.1 人文科学不需要实践教学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突出特点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动手操作为途径,以现象观察为基础,以数据采集为依据,以检验理论或发现问题为目的。长期以来,有很多人主观认为只有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课程才需要实践教学,而人文学科尤其高校思政课都是纯理论性,不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实践教学。

然而,我们必须要清楚大多数人文科学理论都源于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无不是对于现实做出的客观描述、社科分析、合理推断和高度概括,无不是在现实社会生活的肥沃土壤里萌芽、开花和结果的。”[2]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把实践育人作为重要教育理念。

2.2 实践教学等于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走出校园进行

如今,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实践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甚至思政课教师仅从狭义角度看待实践教学,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园去进行,更有人认为仅在课堂内读读原著、看看电影、写写报告等都是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完全不重视实践教学的组织开展,反而机械化地让学生“写作业”,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悖初衷。

笔者认为,仅从狭义去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既不科学也不现实。首先,“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具有一定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3]因此,仅从是否走出课堂进行实践来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是不科学的;其次,从具体操作现实可能性来看,实践教学开展涉及组织、经费、人事等的保障问题,有能力组织全部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实践活动的高校并不多,且并无必要。所以,为实践教学有序有效开展,我们要树立一种从广义角度确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理念。

2.3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对立面

由于大多数高校思政课学时、 学分在教学设置方案中是固化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例构成是一个现实问题。实践教学占学时、学分比例高,势必要减少相应理论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总学时若为48 学时,3 学分,如实践教学需要用16 学时的话,剩下32 学时用于课堂理论教学,很多高校认为这样用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会相应不足,势必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甚至,有学者认为只有理论教学课才是课,实践教学只是减少理论教学的一种变相调节。

笔者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环节,他们统一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可以说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和手段,但不能否定实践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4]所以,必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重要的基本理念,促进实践教学高效开展。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效果,扩大理论教学范围有重要意义。

2.4 实践活动代表参加即可,实践教学随机为之即可

由于部分高校在经费组织保障方面不足,很多高校会以“缺少相应活动经费”“安全难以保障”等理由使实践教学难以落实。实践教学的组织较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更为不易,因此有的高校想出了变通办法——由各班级组建学生代表组成的“小分队”,代表全班甚至全校参加所谓的实践活动,然而这只能是学生活动,并不是实践教学。因为,既然是教学那么就需要全体学生在场,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必须开展的教学环节,每名学生都应参与。

很多高校教学领导、 一线教师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可随机搞一搞,兴之所至,偶一为之即可,因此,使得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流于形式。然而,必须要明确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它必须具有一定课程结构、 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且要将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实践教学必须是与课程内容有关,但又不是课程基本内容,它可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更重要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素质能力。

所以,各高校在组织实践教学之前就要预先设计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大纲、 教学形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必须周密安排、详细规划、精心设计,克服实践教学组织的随意性。

3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涵,走出认识误区

实践教学本质归属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范畴。开展实践教学旨在更好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理论本就是来源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深化认识也应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实现[5]。

第一,要从完整课程体系角度来深入认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避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做狭隘理解。首先,实践教学不能等同于课堂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不能被局限在带有一定政治倾向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不仅包含讲授理论、理解理论、知识理论的理论课教学部分,还应包含运用理论、验证理论的实践教学部分。

第二,不能将实践教学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因仅将实践教学当作一种实践教学方式,那么它在思政课中就是可有可无的,可这样也可那样开展,缺少了实践教学本应有的完整性、体系性、计划性和正式性等要求。所以,应将实践教学视为一门独立课程,或起码将之设置为思政课程的必要环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考评必须全部具备。

3.2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前不少高校尚未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单独规定和明确保障,制度建设的缺陷,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带来多方面障碍,导致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与执行具有较大偶然性和随意性,实践教学常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效[6]。

第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度规范与经费保障。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实践育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可建立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学工部、学生处及各学院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机制。当条件成熟时,可成立必要的实践教学研究机构,开展实践教学相关研究,促进实践教学富有成效开展。此外,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提高教学运转效率。

第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评和奖惩机制。为全面真实了解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采用多样化考核形式进行综合考核,或进行专题式实践教学,在教学前精心设计评价内容和形式。应尽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考核,避免只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时一次考核检查了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根据结果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

3.3 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的开展既要求多样性又要求丰富性,既要注重课程的具体要求,也要注重社会时代发展变化的呼唤,既要注重课程目标的实现,也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第一,探索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界依据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同场所,一般将实践教学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这3 种各有优势和弊端,如何将其充分实施好是一个重大课题,各高校应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实施。

第二,积极探索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渐成熟,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虚拟实践教学正在悄然兴起。利用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既可节约经费,又可扩大覆盖面,学生实践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很多弊端,如实践教学缺少经费支持、实践教学参与不广泛、实践教学组织不规范等。

3.4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教学开展

开展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用可更好实现实践教学效果。

第一,学校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状况、业务关系,主动与当地工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与社会考察。

第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把握好特色性、多样性及可用性。高校可结合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科学挖掘符合教学目标与要求的教学资源,打造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观、体验感受的常态化教学基地,各高校在与相关单位合作过程中也应适当注意合作的互利双赢,实现教学基地的常态化建设,保证实践教学基地的使用具有持续性、 规范性和特色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