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究

2021-03-07 22:33何前进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文化产业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优势物质

何前进 山东省教育发展服务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凭借自身在人才、资源、学科和地理方面的优势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在保护的过程中,高校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以图书馆为基础构建数字化保护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利用学校宣传平台营造良好氛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产、学、研”的协调发展等措施,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8月12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高校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既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又紧跟政策方针。

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

人才方面的优势

在高校中,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力量,积极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尤其文史类专业实力较强的高校,师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都非常高,学校本身也在发展过程中对我国的历史、民俗和传统文化等进行了积累,积攒了非常高的学术研究实力。而且高校有着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也为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科研力量支持。高校会设置许多不同的专业,这一现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校期间,学生还可以通过各种实训活动受到非物质文化的熏陶,最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

资源方面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积攒了非常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所以在资源方面,也具有极大的优势。高校建立了图书馆、档案室、学校官网和校报等多重文化交流阵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较大的交互空间。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图书馆一般都具有较大规模,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发掘和资料分析提供帮助。图书馆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民俗等文献,完全可以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支持。现如今,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来建立电子资源数据库,让全校师生都可以随时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动态,并且参与其中。

学科方面的优势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和高校教育机制越来越成熟,高校为了能够进一步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学校将非遗文化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拥有了实践载体,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学科发展的内涵。比如高校的历史学、旅游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本身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高校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可以通过教育改革促进学科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教、学、研”的融合发展,在教学的同时达到好的保护效果。

地理方面的优势

我国高校数量越来越多,不同地方的高校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地理区位优势促进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首先,各个地区的高校都是建立在省会等中心城市,拥有比较便利的设施和其他条件,有利于高校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保护。而且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高校具有地缘优势,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与其联系较为紧密。因此,高校在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亲切感。

高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以图书馆为基础构建数字化保护平台

每一所高校都应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定位,进而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很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留下相关的文字、影像资料,这就导致这些传统遗产很有可能出现传承中断的情况。而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和书籍资源优势,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比如选择专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去各个地区进行走访和调研,充实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能以文本的形式保存下来,比如民族音乐、传统技艺等,只有通过视频和音频的形式才有可能将其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来。所以,将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是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因此,在相关资料得到充实之后,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字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课堂的有效方式包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构建特色专业,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开设专业课程两种方式。通过开设特色专业,不仅可以让高校的独特性更加鲜明,同时还可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相关专业的人才,从而为具体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在建设特色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一些课程当中,还需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开设一些专业的特色课程,比如地方历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对于无法将课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的专业,学校可以为这些专业的学生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利用学校宣传平台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要积极利用校园现有的各种宣传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普及,在学校营造一个浓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氛围。首先,学校可以在广播站开设专门的栏目,在固定的时间广播相关内容,学校还可以用校报、宣传栏等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现如今,网络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来进行宣传。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官方微博等来让学校师生逐渐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从而逐渐被这种文化所影响,建立起强烈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学校也可以不定期组织一些相关的宣教活动,甚至可以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学校举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进而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列当中。

加强文化和经济之间的联系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与合理利用,甚至使其起到推动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为此,高校应当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合适的合作项目,通过合作的方式构建学校、政府和文化企业的经济一体化保护发展模式。这样,在实现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文化企业的发展。毫无疑问,高校、政府和企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政策制定、资金支持等多种作用。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它的保护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文化发展和精神构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高校应当认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而对其进行不断改革和优化,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优势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矮的优势
活态文化
画与话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