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旺 赵媛媛
1.西京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2.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汉语志愿者远赴世界各地开展汉语教学,以弘扬传播中国文化。新时期,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更多的志愿者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服务。为了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当地文化,所以对其跨文化的适应策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对汉语志愿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面临的跨文化适应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志愿者自身状况的调整、相关人才培养的改进、岗前培训内容的深化以及多层次合作机制的形成这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策略。
关于“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R e d f i e l d、L i n t o n和Herskovits在193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文化适应是“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象。”1992年Berry提出跨文化适应是通过调整个体的行为,使其所处的新环境与个人态度、行为倾向之间的匹配度不断提高,从而降低彼此间的冲突。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辐射到东南亚、中亚、中东、俄罗斯、非洲、东欧及南欧等地区,涉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且各国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对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提出了挑战,需要制定出相关策略,帮助他们度过文化休克期,从而顺利完成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传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历史悠久。各个国家在历史的积淀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文化在中东和中亚有着权威的地位;南亚受印度教文化影响较大;俄罗斯和东欧又受到东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南欧的意大利和希腊又是拉丁文化和希腊文化的发源地,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的多样性为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带来了诸多困难,不同文化之间的适配,需要志愿者结合当地的文化和风俗,进行针对性的探索。
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这对于汉语志愿者来说是跨文化适应的难点之一。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导致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普及度较低,社会相对保守,在与当地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汉语志愿者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志愿者的工作成效,进而影响着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志愿者的工作成效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是其跨文化适应的第一步。只有顺利适应所在国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志愿者在异域文化环境中站稳脚。
汉语志愿者自身的调整包括业务能力的提高和构建心理预期两个方面。首先,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是汉语志愿者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志愿者不仅要掌握汉语基础知识与教学技术手段,还要掌握中华文化知识与中华才艺技能。扎实的业务技能可以帮助志愿者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其次,汉语志愿者需要构建心理预期。汉语志愿者应当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风土人情、文化禁忌、法律法规以及任教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即将面对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构建客观的心理预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因心理落差而产生跨文化上的不适应。
汉语志愿者大部分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专业可以为国际贸易合作、文化交流提供载体,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以根据“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从两个方面对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进。
第一,针对性地开设相关国家的语言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特殊呈现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与思维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多样,汉语志愿者极易因语言交际障碍而引起文化上的不适应。在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相关语言教学,如果能掌握一些当地的日常用语,可以帮助其尽快了解所在国文化,解决生活中、工作上因语言而产生的各种问题。如面向东南亚国家输出汉语志愿者的高校,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性地开设东南亚相关国家的语言课程,更好地帮助志愿者掌握跨文化适应的第一个工具——语言。
第二,针对性地开设相关国家的文化课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这严重影响着汉语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促进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的良性循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一般都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和《外国文化概论》,但这两门课程只是笼统地介绍了中国和外国的相关文化知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应针对性地开设相关文化课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状况,掌握更多准确信息,以帮助志愿者掌握跨文化适应的第二个工具——文化。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岗前培训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针对相关国家的文化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法律、风俗等方面对相关跨文化案例进行分析,让志愿者先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禁忌,迈出跨文化适应的第一步。其次,国家汉办等机构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标准化、精品化包装,以岗前培训为契机,将文化包装的理念与成果传授给志愿者,并以志愿者为单位,点对点、面对面地向当地学生传播精品中国文化。另外,岗前培训也应该加强相关文化的传播方式。在积极探索多种传播方式的同时,国家汉办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有意识地在志愿者中培训自媒体头部作者,做到线上+线下互补传播,丰富文化传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中国文化。以上种种措施可以提高志愿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有利于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同时,这些举措也有助于当地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志愿者工作效率,以工作的满足感来帮助志愿者顺利完成跨文化适应。
多层次合作指的是国家汉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国家汉办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以及国内高校之间的合作。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也可以帮助汉语志愿者顺利地适应所在国的文化,最终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一,国家汉办与“一带一路”国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指导国内高校进行“对口”人才培养。
第二,国家汉办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促成国内高校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的合作机制。因国内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可以实时关注相关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动态,为后续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
第三,发挥国内高校与企业集团的优势,加强成员高校在海外孔子学院建设、汉语教师培养、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传播、文化推广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