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媚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
水印木刻是一种水性颜料在木板上经过印制产生的、具有特殊“水味”的版画艺术形式,其极具东方意蕴,与国画艺术语言中的“水味”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它特殊的“水味”,让色彩在水印木刻中别具一格、妙趣横生。色彩是绘画艺术创作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画家喜欢采用个性的色彩元素来表达信仰,来表达自我的情感。文章采用举例论证法,将艺术个案与理论结合,在水印木刻的应用性研究中探索个性色彩的情感表达。
从《金刚般若经》扉画算起,中国木刻画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彩色木版画开始于1594年的彩色本《程式墨苑》,随后的彩色木刻画发展断断续续几经坎坷。随着我国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经营出版事业的不断繁荣,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擅长书画篆刻的胡正言,在彩色木刻画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而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在上海倡导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多以油性材料印制的黑白木刻为主要艺术语言,极少有用水性颜料印制的案例,但仍有痕迹可寻。有材料证实1931年内山嘉吉受鲁迅先生的邀请到上海,在木刻讲习会课程中授课,课程中学员们的作品就是用水性颜料印制的,之后的中国版画家利用水性颜料印制的木刻才显露出东方绘画的意蕴之美。出于对水印木刻文化的新认知,传统雕版水印技艺再次被人们关注,现代版画家开始将西方版画创作的经验与传统水印木刻的线版、饾版技艺相结合,创造出中国水印木刻艺术语言的新样式。
进入当代语境,艺术家们标新立异,媒介的融合是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加上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版画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思考寻觅着文化的根性,推进着水印木刻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水印木刻的观念与技术》中指出,将要印刷的绘稿镜像反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水性颜料涂刷于印版,再覆以纸张,通过工具擦印得到图像,说明了水印木刻的基本要素与流程。与其他版画相比,水印木刻在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水性颜料、宣纸等就决定了它在表现特征上的自出新意。
其新之一:意境的诗性表达。诗用来言说心志,抒发情感。扬州八怪李鱓曾言“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可见,水印木刻在印制中使用的水性媒材如墨汁、国画颜料等在“水”这个变量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可控性,而正是这种不可控性让水印木刻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意境的营造是画家通过观察对客观自然的表现进行的主观表达,是情与景交融的共鸣产物,是情感的真实反映。版画家通过双手与材质进行心灵的对话,水墨交融,继而将其浸润在木质纤维的版面上,通过擦印将图案印刷在宣纸等上面,再经过磨合,将充满诗性的意境跃然纸上,这是“心源”与“造化”接触产生共鸣的产物,似中国画中的意境的诗性表达,带有浓烈的主观意识与情感倾诉。
我们以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为例,该画谱全部采用饾版法印成。饾版法是将一幅非常复杂的水墨画进行分版,然后描摹下来进行刻制,再用逐块敷色套印的方式将水墨画的原貌复现的极为逼真。用“饾版”进行套印,可以自由地控制色彩的深浅浓淡,具有彩韵墨化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画面色彩的特点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给人一种古朴雅致的感官体验。《十竹斋书画谱》整体构成上疏密有致,造型高度提炼,略敷色墨,色块之间浸润通透,使得色彩与造型的神韵跃然纸上。
其新之二:色彩特质更具丰富性。一般而言,色彩是可以直接对观者的精神发生作用的,作品的“情绪”会加深和升华观者的情绪,使之感知幽静、热烈抑或阴郁的精神氛围。水印木刻的印刷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水性材料的使用,通过多次擦印,使得印刷出来的色块润泽、通透、饱满。可用多版套印,色块之间相互作用,渗透叠压,也可用重复叠压的方式增强色块的厚重感,压印时用力的大小,速度的缓急都会对色彩特质产生影响。
每个画家都表达着他特有的东西(个性因素),他们用眼睛来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用心灵来阐释作品,创作出来的作品彰显出了再生的美,其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中得到启发,色彩极富表现力。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将客观的色彩夸张化处理,向观者展示着自己的表现意图。譬如梵高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夸张的、热烈的,画面是涌动着鲜活的生命力的。莫兰迪静物画中稳重、雅致的色彩彰显出淡薄、宁静而永恒的绘画意境。亦如野兽派作品,运用艳丽、浓郁的色彩,放笔直书,营造出浓烈的视觉效果,充盈着强烈的情感表达。色彩本身就是用于对位的物质材料,它本身就融化着无以计数的可能性,就如维也纳乐派作曲家阿诺尔德·勋伯格认为的那样,如果能达到自我表现的目的,一切手法都是神圣的。
水印木刻通过手工制版,其物性特征即木板、宣纸、水性颜料等材料的使用,成就了它特有的“木味”“刀味”及“水味”,尽显东方意蕴之风雅悠闲的特点。使用不同的刻刀(排刀、圆刀、斜刀等)能刻制出不一样的肌理效果,加之不一样的木质板面(梨木,白果木等)纹理各异,材料的不同特性结合在一起,平面的空间里可以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那浸润于纸间的线条和色块,黑白灰或是红橙黄绿,都能将色彩的透明度和层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色彩与肌理丰富的木板接触,印刷出来的图案具有丰富的印痕之美。版画家郑爽的水印木刻注重色彩和肌理表现,其丰富的个人色彩图式语言,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表现性。在她的《后院》《绣球花》《黑牡丹白牡丹》《白色的罂粟》等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花儿开放的高雅和谐、细腻妩媚。她用多块色版层层叠印,在反复印刷的过程中刻画出厚重而又迷离丰富的视觉形象。《后院》描绘的是在一个简单朴素的后院里种着茂密的植物,郑爽用简单明了的色块构造出心灵的伊甸园,通过层层叠印将远处的浅黄绿色慢慢过渡到近处的厚重的绿色,远处的暖橙色椅子与近处驻立于草坪上的白猫形成了一种由远及近的空间感。亨利·马蒂斯在《画家笔记》中就曾论述,“有两种表现事物的方式:一种是未经提炼的展示它们,另一种是透过艺术召唤它们。”1982年郑爽在文章中谈到其艺术使命是叫“绿色覆盖黄土”“给大地带来生命”。她透过艺术召唤她所钟爱的自然之景,找寻一隅静谧、惬意的小天地,用雅致、温馨而浓烈的充满个人情感的色彩去描绘对自然的一片痴情。
班苓亦是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特点的艺术家,她说:“艺术应该是触及人性及灵魂的。艺术家要真诚地呈现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发自内心的艺术最真实,最有力量。”同时班苓也善于将绘画的外在形式融汇于内在的情感表达。她的水印木刻作品既有现代绘画的冲击力又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比如《清荷》《野香留韵》《黄山魂》等用色大胆、浓烈,造型夸张奇特,取材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
现代艺术家个性色彩的表达或奔放或隐晦或忧郁或热烈,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个性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密切关系,两者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基因代码,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们对色彩的认识是通过长期的积累训练而来的,画家通过视知觉,加工所看到的景物,譬如“印象派领导者”莫奈,细腻的色彩在他的作品中熠熠生辉。因而艺术作品往往能呈现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其赋予作品的个性色彩往往使人过目不忘。水印木刻进入当代语境,在语言表达和技术创新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版画艺术家致力于水印木刻的探究与实验,浅析水印木刻中个性色彩的情感表达,旨在阐述当代水印木刻的个性色彩对艺术家的重要性,对当下社会,对自我的情感表达提供相应的媒介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