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的培养与提升

2021-03-07 20:52:37陈珏竹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公职人员战略

陈珏竹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基层公职人员与战略思维力

公职人员主要是指国家政府机构具有公职身份和其他从事相关公职工作的人员。本文阐述的基层公职人员为基层公务员,也包括从事公务员工作,但并无公务员身份的雇员。

战略是指决策主体在一段时间或历史时期内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具有深远意义和规划性的谋略。战略具有稳定性,在未产生相应的效果前,战略不会进行较大的调整。战略思维指在制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思想性战略的过程中需要的一种思想与意识,战略思维力则是指具备这种思想和意识所需的能力。基层公职人员由强化战略思维意识到培养战略思维再到培养战略思维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和检索成果整理发现,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基层公职人员的战略思维力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心理学和管理学角度探讨当前基层公职人员工作情况与产生职业倦怠的解决方法和激励机制;第二,对某省某地进行个案研究,从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分析基层公职人员产生腐败的情况与解决方法;第三,基于领导力与管理科学讨论领导干部、青年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战略思维培养以及影响因素。部分研究的背景基于新时代或新中国历史,另一部分研究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综上所述,当前针对公职人员战略思维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缺点:目前暂无基于新时代视角下对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的培养研究[1]。多数文献仅局限于基层公职人员工作现状或领导干部、青年领导干部、共产党员个人素质,而并未将两者进行结合,在分析时也缺乏对关键概念的详细解释。通过对公职人员战略思维相关文献研究梳理发现,早期的战略思维研究基于毛泽东、邓小平与江泽民时期所提出的相关精神与理论,这些精神与理论为研究战略思维提供了历史基础与实践经验。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基于新时代背景,以基层公职人员为研究对象,以战略思维力为研究主题,对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的提升进行阐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不同方面的战略。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对其做出相应表述:“当前我国应提高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着眼于重点区域、领域和新兴领域的发展,各部分间发展协调。”因此,研究战略思维力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利于基层团结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基层公职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2],也有利于国家发展与治理。

二、新时代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提升问题由来

(一)基层公职人员任务加重、重要性变强

基于国际形势、社会现状、我国基本国情与主要矛盾等现实因素和客观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表明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新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关键点。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随之而来的新局面、新挑战需要党和国家更高效更有质量地工作,承担起艰巨的社会治理任务。

国务院在2021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将基层治理视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基层是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部分,基层公职人员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承担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基层公职人员的战略思维力影响着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对基层公职人员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以战略思维力为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通过分析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由此可见,战略思维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密不可分,基层公职人员提高战略思维力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

(二)基层公职人员工作复杂、内容多

基层公职人员的工作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对基层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很难进行量化、细化判断,同时基层公职人员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产生互动。民政部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县级与乡级行政单位共41601个[3],全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共64.3万个。我国基层组织数量庞大,基层公职人员的管理工作复杂,既要落实中央与地方的政策,也要面向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与政治动员。再加上人民群众有着职业、性别、性格等差异,工作难度也相应增加。

从管理学的视角而言,基层公职人员无论是处于管理岗位还是普通职位都需要具备战略思维力,战略思维力的构成则需要良好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谋划能力。

(三)基层公职人员工作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中着重强调了“战略”。从第八次党代会到第十九次党代会,每次党代会均对战略部分的内容进行强调。根据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每次集体学习内容,截至2021年2月26日第二十八次学习,共有12次学习内容与战略思维构建相关[4]。可见,提升公职人员战略思维越来越重要,一旦处理不当,战略定位不精准便会因局部而影响全局。学者李飞对基层公职人员职业倦怠进行个案分析发现,目前基层公职人员由于工作责任越来越重,其中很大一部分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还有部分学者指出,当前基层公职人员工作中存在“微腐败”现象。

综上所述,为解决上述问题,防范风险,需要提升基层公职人员的战略思维力。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战略思维意识,提升战略思维力不仅是时代要求,也是现实要求和实践要求。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公职人员需具备高度责任感,发挥好带头作用。

三、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公职人员的战略思维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相应增加。战略思维力是一种具有全局意识,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能力,它不仅需要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还要借此来推动局势的发展,对不利局势能够及时扭转。基层公职人员是培养战略思维力的关键,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一)敏锐感知力

无论是研究能力还是战略思维力,发现与察觉问题为首。敏锐感知力是指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发现当前问题所在的一种察觉能力。它并非单纯找问题,而是要求基层公职人员在行政过程中具有一种细心观察的能力。如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及时地发现乡村与城市发展速度相差较大、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差较大而提出的。当前,我们国家所采取的政治战略、军事战略都是基于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

(二)协调能力

可将协调能力理解为一种联系能力,这种联系能力包括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基层公职人员开展基层工作时会面对各部分不协调的问题,如政策如何有效落实、群众的思想工作如何开展,协调能力就是用来解决此类问题的[5]。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导我们用联系的角度看待问题,将事物联系起来思考。基层公职人员在工作中,面对工作职能与性质各不相同的各个部门、不同类型的群众,将两者或多者之间进行协调的能力是战略思维力的一部分。

(三)运用能力

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对已察觉问题,在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予以解决。在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基于此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理论的同时创新理论。基层公职人员要善于将这些战略用至所治理的区、县等范围内。基层公职人员在基层工作中具有话语权,要巧妙运用权力并要掌握权力,以防权力的滥用带来不良后果。

四、提升基层公职人员战略思维力的途径

(一)引入新鲜血液、产生联动作用

创新不仅是理论方面的创新,也需要人才来增加活力。2020年国家选派了3.9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在扶贫方面,设立1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组织2300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培训指导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7.6万人。到基层的大学生过万人,同时专业技术也深到基层。基层公职人员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当地,熟悉当地情况,与专业人才相结合能够产生联动作用。高校毕业生带着理论知识,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基层公职人员开展基层工作,并与高校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提升了自身战略思维力。因此,还应继续增加基层公职人员数量,发挥基层公职人员的优势。以唯物辩证法为参照,分析好形势,将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政策、战略的落实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战略,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重视社会调研、尝试多种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运用到实践中来,基层最能反映社会现状与社会问题,众多学者深入基层开展个案研究,分析地方问题并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到各地进行多次走访考察和调研。

基层公职人员所采取的决策,使用的战略都需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基层公职人员需要立足于基层,借助所拥有的优势,运用发放问卷、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基层现状进行调研和考察,通过实践将理论上升为理想信念,通过调研将理论与实际相符合,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加以尝试。

(三)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

柏拉图所提出的“哲学王”思想意为哲学家治理国家,由此可见理论知识对于战略思维而言的重要性。战略思维力的提升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战略思维力的理论建设就是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在每个月进行理论学习,地方各部门也经常性地开展理论学习,包括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就基层公职人员工作性质而言,提高战略思维力需丰富自身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过程中学会更好地运用。当前我国所走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基层公职人员认识到事情所处的关键阶段,从局部入手来促进大局的发展,从战略角度进行长远规划。在复杂的工作中坚持理想信念,理清工作思路,找准立足点与方向,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创新位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首位,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战略思维力,创新能力提高才能创新理论与工作方法,具有创新性的战略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社会的进步更加明显,所以要依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高创新能力。

(四)定期开展培训,提升基础公职人员素质

从中央到地方都定期对基层公职人员进行诸如工作开展、心理教育、执政水平等各方面的培训,适当的培训能够改善基层公职人员的思维方式,也能够使其在面对各类不同情况时坚定思想信念,秉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保证前进方向的正确性。

战略思维力是一种个人能力,基层公职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站位,提高个人的理论修养,加强思想教育与行动教育。在国家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着眼于群众利益,拥有战略思维,具备战略思维力,提升自身素质。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基层的每一位公职人员都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创新、调研、培训等四种途径来提升新时代基层公职人员的战略思维力。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公职人员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张怀芝减薪有高招
安徽一公职人员成“黑老大”获刑20年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尊崇法治,从国家公职人员做起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2
战略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0
战略
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主体比较研究
东南法学(2016年1期)2016-07-01 17:07:53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26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