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张立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新时期以来,家庭教育日益进入公共视野和公共领域,政策方面也更加关注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 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相关机构和人员为提高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的专业性支持服务和引导,是阻断贫富代际传递、维护社会公平的有力武器[1]。2019年10月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定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2016年11月,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多部委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但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大力开展还需要更多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的指引。
大学生作为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因为其特定的年龄阶段,有着冲动型、不稳定性、爆发性的情绪表达特征,因此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情绪管理显现出的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因情绪失控而导致的一系列悲剧层出不穷。在影响大学生情绪管理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教育指导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氛围和家庭经济状况对情绪管理能力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有显著影响[2]。原生家庭具有塑造自我与人格的重要力量, 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3]。该文将基于情绪“评价—兴奋学说”探讨家庭教育指导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影响。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进行调整,从而达到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情绪的目的。情绪管理的界定主要归纳为3 类[4]:第一是适应性管理,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第二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第三是特征性的界定情绪管理,即从操作过程和动力特征等侧面着手界定情绪管理[5]。综上所述,该文将情绪管理界定为:当个体发展中遇到不利自身的情绪因素时而主动寻求解决情绪问题的策略,以达到适应社会以及外部特定环境的行动。因此,家庭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会情绪的引导、调节、控制是其能够较好实现情绪管理的重要途径。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在20 世纪50年代提出的情绪“评定—兴奋”学说,强调在经过人的评价与估量后,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才使人产生情绪,即情绪产生的过程为刺激情境—评估—情绪。他认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由丘脑传到大脑皮层,刺激情境在此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
根据评定—兴奋说可以得出,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因此该文认为,大脑皮层会根据大学生对自身家庭教育指导情况的感知影响其情绪及情绪管理,例如,将家庭教育指导缺失带来的压力转化为负面情绪等。
大学生情绪管理水平与家庭教育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对受访大学生的性格、教育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大学生情绪管理家庭教育因素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家庭教育方式及质量的期望、 大学生对双亲扮演角色的期望、 大学生对双亲在家庭中参与时间的期望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得出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程度与双亲的职业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而是与家庭教育方式及情况、双亲扮演角色和双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时间有显著性关系,多数大学生希望双亲以家庭陪伴、人生引领、年长朋友这3种方式来陪伴自己进行家庭教育。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双亲在家庭中的参与时间和大学生情绪发泄方式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双亲参与家庭教育时间过少会使得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途径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只有少数在双亲参与家庭教育过程中长大的学生会选择向双亲倾诉情绪问题,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遇到困难时向朋友倾诉或者自己独自承受,这不仅说明了双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时间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有显著性影响,也说明了双亲参与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父母家庭教育对其人格特质形成和情绪管理有帮助的因素中,高频出现的词汇主要有:拥有爱与包容的能力,正确地为成功或者挫折归因,懂得求同存异,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白如何跟不尊重自己的人相处等。可见,这些都是父母在家庭中应该给予孩子的重要指导内容。
由上述调查现状可以看出,父母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形成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问及“对好的双亲的定义”这一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希望双亲尊重自己的想法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建议,并且认可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积极与孩子沟通,以身作则以及处理好自身的情绪等措施对帮助子女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有帮助。由此反推大学生情绪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可以看到孩子对父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不满。即家庭教育内容有所缺失,且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的期望不匹配。很多家庭中的父母没有充分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他们虽然并未采用冷漠不关心型的教育方式,但是仍旧忽视了很多问题。他们只是认为孩子们忙于学习或者已经长大,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们仍然迫切需要家庭的指导和支持。
家庭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社会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和部分家庭内部矛盾增多,比如单亲、再婚、两地分居、溺爱、过分期望、经济压力大等,这使得父母与孩子沟通陪伴的时间变短,父母与孩子分享的事情减少,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增加,使得孩子感觉缺少家庭支撑,在学校遇到学习压力和就业竞争的时候,容易产生强烈的受挫感、焦虑情绪和情感障碍。
特别是在孩子们步入大学生活后,许多家庭重的父母开始采用“放养式”方法,再加上其他因素如住宿、学业繁忙、职业规划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与双亲已经明显缺少沟通交流,相互陪伴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这样,就可能出现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需求及期望存在不对等的情况,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希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在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多元的文化撞击中,父母能够给予自己温暖的陪伴。在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中,父母能够以一个过来人、 有经验者的身份给自己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们如果在这方面能提供的信息和给予的关注太少,大学生即使不会说出来,但是内心还是会感觉到失望,这种现象容易导致亲子之间产生进一步的疏离,使得家庭教育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大打折扣,无法给予下一代足够的感情寄托和情绪引导,孩子们在集体生活和社会生存中遇到问题,可能就容易出现情绪失控或者无所依托的负面情绪。
为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人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沉着应对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基于情绪“评价—兴奋”学说,该文提出以下建议来实现从感知到做出反应的良好过渡。
从个人层面来看,根据“情绪—评定”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会主观对家庭教育进行估量与评价,基于此就产生了情绪。因此得出大学生所感受到的家庭教育质量的确会对其情绪产生影响的结论,即父母在家庭中快乐、积极的情绪和亲密的表达会提高家庭活动效率,有益家人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情绪产生良性效果,反之,父母控制、冷漠、冲突的关系和情绪表现会使家人意志消沉,身心疲惫,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影响。由此也证明了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在孩子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该文认为,大学生个人应该在接受情境刺激、 感知外周信息以及估价中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由此促进正面情绪而非负面情绪的产生。为了保持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大学生个人应珍惜与把握与双亲沟通与相处的时间,正常地释放自己的情绪,增加与家人的相互理解,消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积极诚恳的向父母表达自己对家庭教育方式、双亲家庭教育角色等的期望,以此来促进家庭教育的改进。
从家庭层面来讲,在观念上,父母与大学生都应意识到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重大影响;而后在行动上,父母应通过多元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并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扮演期望角色。真正做到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位置,开展以家庭教育为本的家庭教育指导,使大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水平[6]。当然,双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可以更加主动地了解大学生对于家庭教育的期望,依据此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或寻找相关组织寻求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同时,大学生作为有独立发展需求的成年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应该有过分的心理控制,比如不要用“不孝顺”“不管你了”这样道德指责和爱的惩罚来要求孩子服从自己的安排,以免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性受限。而应该强调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鼓励孩子面对且适应当代社会竞争、互动、主动、多样化的文化氛围。
从公共部门层面来讲,可以通过数字化新媒体,加大“双亲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重大影响”的宣传力度,线上线下举措并行,全面地满足多元化群体的需求;建立健全群众需求调查机制与反馈机制,架起政府双亲以及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应继续完善社区支持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细则,严格社区支持家庭教育的考核及监督[7];引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评估体系及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我国现阶段促进家庭教育指导协调均衡发展的有效方式;政府还应鼓励线下相关亲子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财税、信贷等的扶持力度,促进有关帮助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帮助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产业的发展,改善这类教育产业的经营环境,促进其长远发展。
从社会组织层面来讲,目前家庭教育面临面对社会力量中社区和非营利组织统筹能力较弱、 市场化家庭教育服务良莠不齐的情况[8-9]。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扩大“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有重大影响”这一观点的覆盖面,投身到“双亲参与教育大学生”的活动中,如社会工作机构可以设立“情绪管理”“双亲讲堂”等小课堂与大众进行对话,从课程建设、组织建设和渠道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等相关任务,与家庭、学校共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