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在外语教育工作者和国内外英语学习者翘首以盼中,2018年,我国首次颁布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语用能力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该量表的施行,将进一步帮助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测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一线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学界都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近期国内相关实证研究的研读,对各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进一步《量表》相关的研究有一定启发。
欧美各国对语言能力量表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中期。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浪潮中,学界开始使用语法、词汇等作为描述指标进行语言能力的描述。其中有影响力的量表主要包括ILR(FSI)量表、ACTFL 量表、ISLPR 量表、CLB 量表、ALTE 量表、CEF 量表等。ILR(FSI)量表:1955年美国国外交学院颁布的跨部门语言圆桌量表(Interagency Language Roundtable Scale)是最早出现的语言能力量表,起初是为了应对冷战威胁,主要是对口语能力进行测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内的全面语言能力量表; 到了成熟阶段还研发了翻译能力量表。此后,美国继续在外语教学领域开发了一套外语能力测量表:American Council for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即ACTFL 量表,而ACTFL 与ILR 量表适用对象有所不同,前者面向教学领域,后者主要面对工作场合,所以二者并行使用。在大洋另一边,出于发展和建设欧共体需要,也随着二战后世界各国交往商贸的蓬勃发展,欧洲也研制了全欧语言教学及评测共同框架 (即CEF 量表) 以向欧洲不同语言地区的语言学习者进行科学公正的测评,这份量表在各个语用能力方面对不同级别进行了总体描述, 又设置了关于语言能力不同方面的分级描述和不同语言行为情况下的能力分级,是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能力量表。我国的《量表》就是在此量表基础上发展而来。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 Standards of English,简称CSE)是首个面向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能力标准,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于2018年4月12 日[2]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6月1 日正式实施。该量表是教育部及众位专家立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现状制定的,以“能做”为指向的三阶段九个等级的全方位量表;在内容选择上不仅设计有语言知识,还包括语言能力、语用知识、策略等方面,它的出现不仅有效改变了一线教师的测评内容和方式,更基于国内外语学习情况对接了雅思、托福等国际考试;不仅改变了我国过去由于各学段英语考试标准不统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指导了今后的英语教师教学,帮助提升了英语测评考试质量;此外,该量表对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全覆盖,成体系、 一贯制地描述,将进一步帮助教师选取多元化的内容进行教学,在一线教学时革新教学测评思想。
《量表》颁布之前,我国各级各类英语考试“各自为战”,缺乏统一测量标准检测,所以全国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较为盲目,不成体系;与此同时,我国的测评过去以总结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视;而英语考试种类繁多,参差不齐又影响了教师对学生考查内容的选择; 此外国内考试缺乏统一标准接轨国际各类测试,这又使得我国的外语考试在国际上影响不大,以上原因都是我国《量表》颁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因此,《量表》自发布之日起就引发众多关注,对《量表》的研究方兴未艾。
截止到2020年11月,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ese Stand of English”“CSE”等为输入词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中进行搜索,在全面审读标题和摘要后,排除了相关度较低研究,共检索到223 篇国内文献,其中核心期刊52 篇、硕士论文26 篇、 普通期刊149 篇、 国内外会议3 篇和报纸1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对《量表》内容、功能及使用的介绍、《量表》 与各级各类考试的对接情况、 以及《量表》的应用研究。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量表》内容、功能及使用研究。
《量表》一经问世,对其研究主要围绕在总体建设方面,包括建设与实施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建设的总体思路,制定原则,研制方法,步骤,信效度检验等。刘建达(2018)指出在《量表》推动下,语言教学、学习和测评都会有不同程度提高。《量表》不仅为国内实践教学、 外语学习和考试测评提供了统一的“纲”,也为我国语言测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量表》创新之一在于它与《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不仅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目标上与 《课标》的教学目标高度统一,在核心英语能力上也能够全面对接各学段教学大纲。2019年,对分项量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潘铭威(2019)深入阐述了《量表》分项表的构建思路和意义,并以写作量表为例,展示了分项能力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验证了《量表》的适用性。孔菊芳和吴雪刚(2019)则以书面表达能力量表为例,通过教学实例解读《量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量表》与各级各类考试的对接。
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量表》不同语用能力等级与当前各级各类考试的对接情况,从而分析《量表》的信效度;揭薇、赵静、姜子芸(2019)将不同类型的英语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笔试,口试考试等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情况进行研究,证明《量表》与其考试结果体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栗瑞莲(2020)以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及新高考I 卷阅读理解题为例,通过量表中的阅读能力分项标准,从认知能力、内容结构、文本类型和话题类别4 个维度对高考英语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高考英语I 卷的出题思想和脉络,并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评价方式进行了总结。
《量表》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发展英语应用能力上的指导和测量作用,例如,《量表》对大学听力教学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英语教师要大力开发听力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应该具有丰富性、多元化和针对性等特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主要以形成性评估为主来评价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刘娣,2020);运用CSE 测评标准中听力理解能力总表,并结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特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陈璐,2019)。此外,黃金竹,陈萍,徐彩霞,金金,蔡基刚,余卫华等分析了《量表》对不同阶段外语教学的影响,为接下来的外语教学指出了方向。上述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鲜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研究。
基于《量表》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成果不足。赵枫,李茹(2019)利用《量表》调查了边疆地区初中生当前的英语能力。她们以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以《量表》中的阅读能力三级为基准,对民族地区初中生阅读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黔南地区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整体达到得了三级水平。同时,也发现了影响民族地区初中生阅读教学的问题: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词汇量少;由于语法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意识较为薄弱造成的成绩进步不显著;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渠道单一。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评价机制单一化;只教授了认知策略而忽略了其他如资源管理等策略的指导等。作者提出的建议是:提高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优化阅读教学模式、科学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运用测量结果,开发教学资源,顺应学生发展、形成科学的阅读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议。此外,李海艳、李茹(2020)以问卷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G 省少数民族地区MJ 中学289 名高中生的听力水平与策略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学生的听力水平一般;不同起点的学生,听力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听力自评结果与听力水平呈正相关; 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及学生早期的基础[4-6]。
综上所述,2016年以来是《量表》相关研究成果的井喷阶段,学界在深入了解《量表》的具体内容上,开始逐步实现《量表》的设计初衷;他们或基于量表,或以量表为手段在不同学段、 不同英语能力方面加以实践应用;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3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量表》本身的研究,如《量表》的创新之处、 利用价值与我国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如何使《量表》对我国英语测试能发挥引领、规范、促进作用;三是研究如何利用《量表》促进我国英语学习和教学。
在相关实证研究上,该阶段的研究范围也较之前有了极大的丰富; 在研究阶段上包括了从大学到小学的不同学段,学校从综合类大学到工科类;从普高,职高到中小学;在研究对象上包括成人,青少年,儿童以及接受的特殊教育的学习者等绝大部分中国外语学习者;在研究内容上涵盖了语言能力、语用知识、听说读写等不同基础技能方面;也包括了学习策略,教学手段等方面。但总体来说,在目前研究中《量表》研究对象依然以大学生为主,其次是高职大专。而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调查较少;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量表》利用实践的研究也比较缺乏;边疆地区的《量表》研究成果较少,属于该领域的空白地带,需要继续进行推广实践。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发挥《量表》的纲领性作用,尤其加快“老少边穷”地区《量表》的推广,促进《量表》的落地实施,在实践中促进《量表》发展,从而有效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