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3-07 18:29漆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群众活动文化

漆萍

(武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甘肃天水 741300)

1 群众文化概述

1.1 内涵

群众文化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群众文化面向广大群体,是以娱乐休闲的形式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成果,是为了满足全民的精神生活而产生的。为了让群众陶冶性情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象征性精神产物,是群众的基本文化诉求,其包括作为载体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以及涉及的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1]。

群众文化有城乡群众文化、社区群众文化、企业群众文化、机关群众文化、家庭群众文化、校园群众文化、群众文化军营等,涵盖范围广。在丰富广大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构建全面和谐社会,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意识起到一个资源整合作用。

群众文化内涵丰富,并与其他文化交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树一帜。无论是群众文化的哪种内涵,都以群众为主体。不同的受众对象、不同的群众文化内涵、性质和所发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要正确看待群众文化的内涵,应抓住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地的时代和生活实际去辩证地看待不同地区的群众文化,因为在我县,不同城乡的群众文化都有其自己的区域特色,每一类别的群众文化不尽相同,但是这些群众文化都有相同的母体,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作为支流而独立发展,是辩证与统一的关系。只有对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群众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才不会迷失群众文化建设的方向,才能抓住主流文化,从而辨别不同群众文化的利弊,让不同群众文化发挥各自文化的功能和打造专属于自己的区域特色,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欣欣向荣,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共同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从而提高我县的文化软实力,凝聚全县人民的精神力量和创造力[2]。

1.2 特点与功能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主体,也是文化活动的创造者和享有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群众文化由人民群众所创造,也应该由人民群众所共享,这是一个传承、共享、再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群众文化的传承性、共享性;群众文化甚至具有对陶冶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满足精神需要的性质;另外还普及全社会,对全民有一定的启迪,这体现了它的社会教育性。

只有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性的文化才是优质文化。群众文化以人民群众为主导,对群众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也维护了一定的社会秩序,甚至一些地方的群众文化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区域性。比如,天水的浴佛和伏羲文化节;清水的道教音乐;甘谷的武术和道情;秦安的蜡花舞和秦安老调;武山的非物质遗产旋鼓和武山唢呐等,这些文化活动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具体文化内容体现出了天水市各县各区域城乡之间的文化特色[3]。

1.3 群众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群众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首先,群众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不可分割,都作为文化的支流和活动的载体。其他文化包括其他民族文化、社区文化、专业文化等各种形式文化,涉及的对象种类多样,有城乡、城镇、社区、企业、军营、校园、家庭文化,这些也是群众文化,原因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群众创造性和传承性,是一种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精神产物。

其次,各个文化不可相互替代,各有各的特色。不同文化被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要求,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在具体情境中要具体分析与运用,只有抓住其自身的文化规律,才能更好地运用文化资源和看待其文化的发展,才能共同传承与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不同文化进行再创造。

最后,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与灵魂,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任何时代都要更新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本末倒置,必须对不同文化和群众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停滞与寸步不前的错误观念,只会阻碍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只有正确看待不同群众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不断注入新活力的同时兼并传承发展,才能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人。

2 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群众文化发展现状

2.1.1 群众文化的供给无法满足群众需要

在开展群众的文化建设工作中,相关的部门缺乏对群众文化的基本认知,导致群众文化的相关活动以及建设方案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文化意识,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时力度不大,常呈现出疲软状态。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文化供给部门虽然也能定期地开展群众文化,但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主要以娱乐为主,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群众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喜爱的文化形式,常常为了省事、便利,会出现“一场戏演一年”的现象[4]。

2.1.2 城市与乡镇的群众文化距离较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对文化的诉求越来越重视,国家也看到了人们的需求,高度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但因快速发展而遗留下来的各方面影响对群众文化的供给以及普及没有起到相关的重视,另外一些政策方面的影响,也将导致一些地区关于群众文化的具体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缓慢的偏远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导致该地区基本的社会公共设施以及人员配备都不齐全,缺乏关于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条件,进而使这些地区的文化水平以及公共文化方面的发展大受影响,这也是该地区城乡群众文化产生距离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形势下,相关的文化部门也顺应形势,采取相应的公共文化宣传和辅助工作,这种文化建设形式在短期内能够收获到一定的成果,但就长远发展而言,经济的制约,相关的资源措施与动力依旧欠缺。

2.1.3 群众文化缺乏内生动力

群众文化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个重大任务,而基层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基础,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在群众文化管理中缺乏一套相对稳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基层群众文化的管理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虽然不同地区的群众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但是群众对自己的文化缺乏深入地思考。另外,在当今这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环境下,群众思考的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经济水平,因此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参与度不够高。群众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群众文化管理的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群众在群众文化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文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群众文化共同体,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5]。

2.2 群众文化存在的问题

2.2.1 空间格局狭小

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格局狭小,趋势发展缓慢,其发展不应局限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场景中。应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外在硬性条件,扩宽群众开展活动的范围。同时融合多元文化,让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再单一,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和全世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对不同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投资,进一步打造以群众为主体的群众文化品牌。

2.2.2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存在一些偏见和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对群众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群众文化就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将二者的内涵不加以区别看待,完全是混淆视听;认为它是一种市井文化,是缺乏高雅艺术内涵的文化现象,应把这种现象从文化的母体中脱离出去,呼吁那些专业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方向的主流;将群众文化完全等同于大众文化,以市场和消费为依托,只是单纯以市场文化为主导。

2.2.3 缺乏专业化的文化人才建设

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较专业的组织队伍的人才,考察了滩歌镇、山丹镇、上街村、山丹村等一些乡镇和村庄的群众文化状况,发现当地群众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由于特殊群体缺乏相关的经验,而且一些专业性活动没有年龄和性别要求,只要老老少少自愿参加就可以,只是为充人数,这体现了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只是自娱自乐,人才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另外没有设置群众文化服务站,使群众文化管理工作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6]。

2.2.4 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少

以武山县为例,群众文化活动大多以广场舞、戏曲、武术表演、社火居多,且形式比较固定,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固定的套式。长此以往,广大群众视觉审美产生疲劳,对此没有什么吸引力,使得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趣不高。另外活动内容单一,表现形式少不利于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者应不拘于传统的模式,根据当前的“硬件”水平和“软件”实力,结合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审美水平的提高,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基,坚持守正创新,大力发展具有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增强群众文化活动娱乐性、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其审美性、艺术性和人民性、大众性、科学性。

2.2.5 活动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过去,较多的群众只是在狭小的空旷地,组织开展自娱自乐的活动,人员较少,加上场地受限制,基础设施不健全而且陈旧,使得活动不能大规模的展开。另外硬性条件不完备,则不利于活动的展开;活动器材欠缺不利于群众文化日常引导和训练,图书资源种类少,也不便群众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活动基础设施成为开展活动的首要环境因素,基础设施不完善则影响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3 解决群众文化发展问题对策

3.1 树立正确的理念

首先要提高群众对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对本地区的群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群众文化工作者对群众文化管理要有个准确的定位,能根据时代发展,抓住群众文化发展的趋势,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群众文化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能做到相互融合和相互辩证统一。只有树立正确的群众文化理念,才能走好群众文化这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路。

3.2 整合资源的利用率

对全局资源的利用,通过物联网和大量优势信息资源,整合全社会人力、物力、文化资源,动员全社会参与到群众文化工作当中来,建立特色群众文化品牌,吸引企业和政府投资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体,开展具有受众不同的特殊群众文化活动,为一些特殊群体提供便利;还可以通过农家书屋和线上线下的资源,了解群众文化工作,做到信息资源全方位共享。

3.3 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人才建设中可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特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开设本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各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庄需建立专业的文化站,了结和掌握不同群体的文化诉求,并深入调研工作,了解不同年龄的受众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不同的需求;建立考评制度,对相关人员做好登记与定期考核,做到人员执证上岗绩效为先;另外群众和干部互相监督,创造优越的群众文化活动环境,实现群众文化人才队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4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群众文化是“载体”与“灵魂”的关系要充分展现“灵魂”就要选择适当的载体,也就是要选择活动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要结合时代,符合活动主题,还要考虑活动的主题。结合其他群众文化的优势特色和大众的喜好,抓住群众文化发展的契机,对群众文化进行再创造与再整合。另外群众文化活动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神话传说、现代艺术和多媒体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扩宽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加入一些新元素和新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变得更加开放与共享,体现出“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的姿态。群众文化应在满足受众自娱自乐的基础上,大力创造更加形式丰富的地区特色群众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结合,力求多元化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全面发展的群众文化环境。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正确处理和看待群众文化将关系到全社会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方向,只有群众文化工作者对其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才能让群众文化未来的建设方向走得更加坚实些,才能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群众活动文化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