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琼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毕节 551700)
中医是中国人民医疗实践中得出的产物,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弘扬中医文化、学习中医是每一个医学生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理论知识枯燥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同时中医药教学面临着学科地位的边缘化,课程内容多,课时少[1]。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化教学是当代教师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深入地融入中医课程教学中,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摆在中医教育者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该文从信息化对高职中医教育的影响出发,探讨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在过去,传统的中医教材只是书面叙述,中医的教学是由教师讲授和演示的,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教学模式时常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投入地去学习,学生们面对着智能设备,可以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去探索。中医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转换、音响效果和动画效果的应用远远超出中医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多媒体的优势在于使画面更加贴合实际,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它以多种形式、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表达学科知识,从而揭示自然的奥秘。同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教学内容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对直观、生动、有感染力的客观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从而克服学生理性思维缺乏、学习毅力薄弱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扩大知识面,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可见,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思辨、归纳和学习能力,同样地提高了教师中医教学效率。
相对于大多数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的内在动力。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在中医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可以在深入理解教材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有学情,因地制宜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精心制作较为实用生动的课件。教师利用这些课件,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同时切实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高职院校中医专业一般实行三年学制,培训学习周期较短,在高职院校中医专业的教科书内容丰富,涵盖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处方科学、中医妇科和儿科、针灸和按摩等课程[3]。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消化吸收,同时教师们想要传授中医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课业的压力下,学生常常感到无助,觉得内容太多,难以理解,从而考试都是基于考试前的临时复习。更何谈临床应用,由于课时严重短缺,教师只得介绍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如何理解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等深奥而神秘的概念上,然而,这些概念并不能解决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此,在高职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制作出精致实用的微课堂视频。利用这些微课堂视频,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了知识领域范围,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这样,加强对高职学生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培训,可以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掌握中医知识。
信息时代孕育教育的改革,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引领了当代教育的发展方向。通过现代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它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具体应用模式如下。
第一,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当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改变时,课程内容也会随之变化更新,可以说精品课程网站做到了与时俱进。如根据不同章节设置合理的临床病例,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精品课程网站相结合,如在线发布学习任务、在线答疑等。更新教学视频,让学生课后反复学习,特别重要的是在网站上增加互动链接,真正让课程和学生互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上网浏览和学习。
第二,借助微信平台教学。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微信的应用,中医学课堂微信公众号已经开发出来。如中医药小站和班级微信讨论组,将学习内容放入微信平台,实时、准确地推送学习知识,让学生在零碎的时间内预览、复习课程内容,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在课堂微信上讨论知识,可以很好地达到讨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目的。通过微信平台,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利用零碎的时间,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和微信学习习惯。
第三,微课程教学记录与微课程编辑。微课程教学记录与微课程编辑使各知识点有机衔接。教师对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重新安排。例如,在内容方面,力求简化,通过一段5~8 min 的视频制作一个知识点,以合理的场景介绍、动画设置、场景变换等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使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有机的相互连接,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结构。
第四,MOOC 辅助教学。MOOC 资源相当广泛,包括一些著名中医师的作品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学生可以通过点播获得知识,感受名师风采。
中医学是高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怎样保障中医医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医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在重视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改进学生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管理方法。在西部医学院校,高职院校中医课程的考核采用“一卷结语”的考核方法,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4]。通过研究发现,综合评价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要注意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监督和检查,即评价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答疑、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第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包括单元测试和实践训练评估,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考核、量化标准、分项考核中,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精神,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中医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基层就业。开设中医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临床治疗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其治病救人的能力,也是推广中医基础技术的重要体现[5]。因此,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中医治疗方法和基本技能,如针灸、按摩、拔火罐、艾灸,等等,为了在未来临床工作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大多数患者服务,中医教学目标应以“必要、充分、实用”为原则,加强中医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内涵是课程的信息化。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课程化和中医课程信息化两个方面,从而实现两者的融合。从这个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实现中医课程信息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要素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者、课程学习者、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6]。因此,中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实现以下4 个方面的整合。第一,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根据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进行设计课程内容,并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突出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这一点是当前课程开发中最欠缺的,迫切需要加强。第二,充分考虑信息化课程的实施,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和评价方法。第三,在课程内容设计中,要确立信息技术的位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第四,依靠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
在信息化条件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中医课程的信息化和提高教学设计的主要方式。教学的特点不是依据教材或者大纲设计教学,而是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被进一步突出,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有个性、不同的教学方式逐步成为主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方式与途径多样化。要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第一,充分考虑现场学习和在线学习的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不仅要面向传统的课堂教学,还要充分考虑越来越频繁的在线学习的需要,突出教学模式的混合性。第二,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种通信终端等信息技术工具,开发适应碎片化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教学情境的丰富性,依托信息技术,选择多种教学方式,设计不同教学内容下的教学情境,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7]。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支持和完善高职教育教学实践,创新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化条件下,实践模块的设计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高职教育实习实训教学的核心特点,设计实习实训体系。一是要构建数据资源,使用高清拍摄设备完成望、闻、问、切流程的每一个细节,同时利用开放数据库指导工作学习组合学习的全过程。二是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现场教学的数字化。例如,5G 真实场景教学是利用目前比较发达的5G 技术实现的,将临床一线转移到课堂中,课堂与场景实现互动。三是工作集成学习管理的过程再造。通过工作整合管理流程重组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不同岗位的个性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实际管理,提高工作学习结合的效果[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可以发挥相关的作用,可以较好地辅助中医教学工作。同时中医教学工作是系统全面的,对于各种信息化方法的结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实际状况为起点,做到合理、有效。在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反馈。
高职院校的中医教学应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成功为导向,以学会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的教育思想内涵。在有限的课时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恰当地结合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现场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