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114)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规模逐渐扩大,并且也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如此一来,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但同样的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也使得其就业问题变得越发明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学生个人因素、高职院校因素、企业因素和政府因素成了阻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的4 个主要因素[1]。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很多职业素养有关的内容,将其引入到职业素养培养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递,意义重大。
优秀传统文化属于一个大的概念,其指的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并且能够进行传承的意识形态,体现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艺术等很多方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表现形式是较多的,如民俗风情、曲艺文学、道德思想以及节庆日等。传统文化可以从多个层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们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价值观念的养成等都会带来十分有利的作用。这里所指的就业质量实际上就是质量在就业领域的一个具象化,简单来说,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主观层面上来看,就业质量是劳动人员对于自我就业现状的一个满意度,这个满意度可以通过劳动者的实际所得与其期望程度进行对比来做出有效的评价。而从客观层面来看,就业质量就是包含特征和报酬在内的工作本身。除此之外,从微观层面上来看,就业质量是就业人员对其就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所产生的各类主观感受。而从宏观层面上来看,就业质量就是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具体的运行状况。而当前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定义如下: 高职院校学生以自身的素质和资源作为出发点,在一个自由公平安全的条件下,借助人力资源市场或者是合理中介组织获得符合自己满意度的工作,并通过和实际的生产资料结合来获得高水平报酬和持续发展机会的优化程度[2]。
我国现如今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状况可以从如下4 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就业率。这一指标是当前反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最为关键的指标,同时这也是有关部门在评定高职院校综合能力过程中必需的重要依据之一。从我国相关部门发布的2019 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数据来看,全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84%,而高校毕业生的毕业率达到了90%,如果单从就业率这一指标上来看,高职院校和高校学生之间的就业率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第二,专业对口率。这一指标指的是高职院校毕业学生选择的工作与其专业相关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根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就业对口率只有39%,而从这一数据也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绝大部分都选择了与学校内所学专业关联不大的工作。第三,薪资待遇。而薪资待遇之所以会对其就业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薪资待遇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地踏入社会之后维持正常日常生活的重要保障,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的薪资待遇通常是将月收入作为指标,根据我国发布的2019 届高职院校毕业生薪资待遇不完全调查结果数据来看,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平均月收入在4 000 元以上的仅有36%,由此也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薪资水平普遍不高,这会对其就业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第四,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可以从学生的主观层面对其就业质量进行反映。而在有效调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就业与学生之前期待职业的吻合度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而就我国发布的2019 届高职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数据来看,仅有35%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与自身的期待相距不远,如此也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之后的满意度数据相对较低[3]。
学生个人因素主要以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为核心,这里所指的个人能力素质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包括诸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由于能力较低的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掌握深度不够,并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也缺乏一定经验,使其工作经验相对较少,这也就意味着在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工作胜任能力水平相对较弱,只能够局限在一个层次较低的工作岗位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晋升。
除此之外,学生本身的职业期望也会对就业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职业期望是一种劳动者将自身的兴趣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需要和就业机会不断进行协调,并最终实现自己就业目标的一个主动追求过程。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存在着一些眼高手低的情况,对自己和市场需求情况做出了过高的估计,不愿意从事一些基层的职业,但其因为自身能力所限又无法胜任一些高薪职位,最后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出现极度的不满,甚至于出现主动失业的情况。
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实际就业质量。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的是一些技能性的工作,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对口与否将会直接对学生的就业和就业质量产生特别显著的影响。而在专业之下高职院校也会设置各类型的课程,并按照学生所处的年级进行合理的内容和学时安排,同时也会对各学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做出合理的规定。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缺乏足够的在校实习和实践机会。通过有关部门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全国拥有校外实训基地的高职院校仅有500 余所,这也就意味着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方面的实际需求[4]。同时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就业之前往往都会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面试技巧等方面提升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落实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形式包括了课程学习、讲座和辅导介绍,基本都是以理论灌输为主,这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言将会产生十分显著的不利影响。
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直面市场,并且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这也就导致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社保覆盖率相对较低,且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也就导致员工更容易去寻找在大型企业中的就业机会。而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有超过60%的高职学校毕业生是在中小微企业中工作,所以这类人群往往感觉到自己的就业质量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在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中容易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企业出现了用工歧视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也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在现代国家体制下, 政府所具备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劳动就业问题, 同时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我国政府部门已经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用于解决当下较为严重的就业问题,我国制定出台的就业政策,其直接目标可以分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及新生劳动力的初次就业问题解决两方面。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是初次就业的人员,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现出一种放缓趋势,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如此一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及其质量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出台的就业政策有利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及就业质量的提高。
高职院校为了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需要在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深化的基础上,确保让行业和企业得以有效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去,简单来说,教学的内容、计划及进度需要邀请企业参与其中,确保学生可以对真实的社会市场环境做出全面的了解。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很好在教学工作向学生传达实践元素以及设计方向,保障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被企业及社会接受,实现学习和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校企合作力度的强化,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对即将进入的企业及其产品形成应有的认知,并针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及岗位形成初步的认知,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为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需要针对专业目录进行每5年一次的修订,并以此为基础灵活的设置相关专业,并且各个专业的教材需要随着时代及产业升级状况进行实时的更新。同时,高职院校需要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开办专业,借此来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以便在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精准程度的同时,促进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高,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在提高就业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而这同样需要院校教育的引导,校方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与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等相关的讲座或者比赛,借此来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及适应性。毕业生需要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尽早进行规划,并严格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技巧,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要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确保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能够在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同时,校方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面试小技巧,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社会范围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借助各个积极手段为高职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具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及岗位。第二,有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实行经费补贴等一系列方式为高职毕业生营造出鼓励其到中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环境。而对于那些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落实小额贴息贷款等方式给予支持。第三,政策手段的灵活运用,将学习条件进行适当地放宽,借助弹性学习制的实施,允许学生在学习期间中途就业,但需要在工作之余完成全部学业。而对于那些选择升学而暂缓就业计划的高职毕业生,可以允许其参加其他专业的学习及技能培训。第四,劳动预备制度的建立。在高职毕业生就业矛盾较为突出的时候,可以实施过渡性就业方式,由政府相关部门牵线搭桥,让那些尚未就业的学生通过短期或者临时合同的签订,在确保学生自愿的前提下,进入技术领军企业或者是社会公益机构临时工作。
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其用人环境将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企业需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企业需要具备开放和包容的胸怀,将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必要资源,不但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吸纳人才,还需要为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舞台。除此之外,企业管理层需要全面尊重员工的劳动,从员工的实际状况出发帮助其解决切身问题,并为其提供充足的提升自我的机会,完善包括劳动、人事等方面在内的制度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全面遵循民主、平等原则,从而为员工提供良好公平的工作环境。同时,需要针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肯定员工带有的“经济价值”。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教育方面投资相对越多,获取的知识积累自然会更多,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也更高,为此,也就需要获得与之知识积累相对应的工作报酬,借此为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提供良好的用人环境。
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出一个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使得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带来较为严重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出于有效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及提高就业质量的考虑,校方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也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而企业及政府则需要从用人环境和政策环境方面进行改善,真正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