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开发融合对策探析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2021-03-07 16:21陈玉茜郁立翱廖月洁陈冰窈韩悦左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西艺术学院东盟国家艺术

陈玉茜,郁立翱,廖月洁,陈冰窈,韩悦,左佳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东盟国家与中国毗邻。随着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外对艺术需求的快速增长,东盟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呈几何式增长态势。2006年第一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举办以来,东盟与中国的艺术教育合作已经成为区域文化的支柱产业。在与东盟国家艺术教育合作方面,广西艺术学院近年来取得了系列显著成效,是“一带一路”战略推向深入的重要践行[1]。

1 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开发整体回顾

1.1 “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影响力不断扩大

为搭建校际交流平台, 丰富在校学生的艺术实践,1996年至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成功举办了六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教育“红铜鼓”专业大赛,组织全区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师生进行比赛和展演, 得到了各个学校和师生的积极响应, 成为广西艺术教育领域两年一度的盛会。从赛事中脱颖而出的获奖节目《唱山歌》《壮族大歌》《埋伏》《走在山水间》等分别在“桃李杯”舞蹈比赛、“荷花奖”舞蹈比赛以及CCTV 电视舞蹈大赛等全国性专业比赛中屡创佳绩。200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红铜鼓” 专业大赛更名为“红铜鼓” 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升格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艺术教育展演活动。着力探索由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延伸, 由广西区内向区外向东盟国家拓展、艺术教育与对外文化交流并举、评比与展演并重的发展模式转型。2016年,“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正式列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系列配套活动之一。

1.2 “中国—东盟音乐周”打造成为区域文化品牌

“中国—东盟音乐周”是一个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大型国际性音乐活动,是中国三个重要的音乐交流平台之一(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中国东盟音乐周)。音乐周每年都有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日本、韩国、东盟十国、匈牙利、荷兰、中国港澳台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知名艺术院校专业学者、表演团体等。音乐周主要内容包括了几场大型演出:交响乐音乐会、中国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民族管弦新作品音乐会等;高峰论坛—各国音乐专家学术交流;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东盟音乐节作曲比赛;大师班讲座等。该活动得到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与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 的指导,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南宁市委宣传部的支持。

1.3 “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聚集区域艺术优势资源

“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 由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东盟中心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是中国和东盟十国共19 所高水平艺术高校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政府组织。这是由我区高校发起和成立的首个艺术类国际教育联盟。成立大会结束后,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来自文莱大学、柬埔寨皇家艺术大学、印度尼西亚万隆艺术文化学院、老挝国立艺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与文化遗产学院、缅甸仰光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菲律宾大学、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泰国艺术发展学院、泰国艺术大学、越南国家音乐学院和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新疆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19 所高校代表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并就推动中国—东盟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2 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开发融合面临的问题

2.1 中国—东盟合作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不够全面,传播方式单一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布的消息,2019年4月25日,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与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创作及学术领域等方面有了高层次的进展,但是对于专业设置方面的内容仍然存在欠缺,随着学生的加入及项目的推进,在此方面的需求也会随之逐步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专业设置也需要更为全面、深入。

对于这种艺术内容,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与,就必须要进行多种宣传方式。例如,在此次疫情期间,如果仅凭借线下表演这一种形式,则会出现传播方式单一,稀缺的问题,使得在特殊情况下有些措手不及,无法保证让广大观众依旧可以进行观赏参与,稀缺的传播方式导致不能及时地在特殊情况下做出整治调整。

2.2 艺术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成效检验标准滞后

随着东盟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教育的质量还对融合的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不可避免的,不会有人希望只要原地踏步的程度,所以对于质量的提升依旧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对于艺术教育的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照搬”阶段,应当有属于艺术自身的“内涵”所存在和融入,在这一阶段上进行本土与外来的更深层次的融合,打造有自我特色的教育学习。

据中新网对“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相关报导,可以看出其对于学习成果的展示虽然体现出了此次学习中的传播内容的多彩和丰富性,但仍然存在检验成效的方式过于单一的缺憾,除了在高校内或线下舞台展示之外,观看、了解和检验成果的途径并不丰富,而且地区性的限制度高,不利于整体的对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及宣传。值得注意的是,该篇新闻的刊发时间为2014年11月13日,距现在的时间已相隔近6年,说明针对相关专业成果的检验报道数量偏少,没有周期性的报道进行对比,使其无论是从同一年的对比还是不同年份之间的对比都存在一定的空白期,难以更为直观地展现对于成效的检验。

2.3 线上教育资源十分匮乏,资源共享率低下

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线上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作用。此次疫情期间,东盟线上教育资源和方式的匮乏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早在2019年东盟与Sea 公司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就显示,许多东盟年轻人日均使用手机达6 小时,但是有半数以上的青年一代承认他们从未使用过在线教育与培训[2]。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也对于东盟艺术教育线上学习的推广带来了一定阻碍。而在中国使用人群基数极大的百度浏览器、QQ 浏览器等搜索平台上搜“东盟线上艺术教育”结果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新闻也寥寥无几。相关新闻有由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东盟中心和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的成立”相关新闻较为瞩目,但是在其后的有关东盟艺术线上教育的资源和方式则无从查到。学习的方法也因为面临跨国的时差而显得较为单一。在线上东盟艺术学习方面,数字化建设的水平和利用率很低,资源也不够完善,不利于东盟线上艺术教育的学习和发展,实在是有待提高。

2.4 东盟艺术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参与意识薄弱

在参与者体验方面,东盟艺术教育资源仅仅通过高校间学术交流、举办演出、稀少的器乐展示和互动,使得参与者体验度较低。在文化背景的不同、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参与度低下等问题会使得欣赏东盟艺术教育的参与者无法提起兴趣。东盟艺术教育资源构建的利用率低,参与者事先学习和接受科普相关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又很少,这就导致了参与者们的体验感受较差。演奏来自陌生文化产生的陌生音乐,互动方式低,仅仅是通过听和简单的认知乐器,参与程度也不高。参与者体验度不高就可能间接影响口碑,从而有可能影响东盟艺术教育的传播。而东盟艺术教育自身的资源利用率又不高,以此恶性循环下去,对于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的发展与影响力的扩大都是十分不利的。

3 中国—东盟艺术教育和旅游开发融合对策

3.1 完善中国—东盟合作高校艺术专业设置,促进东盟艺术传播

东盟艺术的传播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的支持和参与,推进东盟教艺术教育发展可以扩大教育受众面,实现东盟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东盟艺术融合各国风采,极具欣赏性和多样性,对于学生群体有较大吸引力。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目前广西艺术学院以开设民族艺术系,在此基础上,可联合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进一步形成东盟教育系。扩大招生范围,吸引更多对东盟艺术有兴趣学生。以高校为主导,中小学为辅助,在文化教育部门的提倡下推动东盟艺术进课堂,把握广西与东盟各国地理位置近、交流多的天然优势,积极聘请东盟各国教师、学者进行教学研讨和授课。推动相关教材编写与出版以配合教学,将东盟艺术教育落实到课本上。

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为例,设立了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学生优秀美术作品展、艺术教育优质课堂展示、艺术教育优秀论文评选4 个活动板块。充分展示了艺术教育成果,促进校际交流互鉴。

3.2 加强东盟艺术教育,催生东盟艺术赛事

以教育为核心,形成一系列相应赛事,为学习东盟艺术的受众提供展示的舞台。利用每年假期举行各项比赛,发掘各个层面的东盟艺术新秀。赛事打造要多种多样,满足各类学生需求,涵盖舞蹈、声乐、乐器、美术、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作为每年推出的重大音乐赛事活动,东盟音乐周已经较为成熟,但在其他艺术门类方面仍有非常大的创造空间。可以考虑将东盟音乐周扩大至一个全面的东盟艺术展示活动,联合广西艺术学院原有的艺术资源,对于促进东盟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节庆资源,扩大东盟艺术赛事的品牌效应,是新时代东盟艺术教育发展的趋势[3]。

同时打造中国—东盟艺术独有品牌,融入各大已经成型的有影响力的艺术赛事。不仅要独立举办赛事,更要积极融合广西已有的赛事资源,将东盟艺术作为一个品牌推出,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人气的赛事进行表演和展示,这样对于东盟艺术的传播发展和打开市场更有所裨益。

3.3 推进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快东盟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东盟艺术教育数字化,即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东盟艺术教育在线上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东盟艺术教育数字化的构建,势必打破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位置上的巨大障碍与时空局限,一切优质数字教学资源都可实现共享共用,双向交流可随时进行,最大化发挥东盟艺术教育资源的影响力与作用。相较于封闭的课堂,线上数字艺术探索渠道更加开放,与实时信息、社会动态联系更加紧密。而在线上学习过程中,“老师自身定位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者,而是一个领路人”[4],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利于师生关系的友好发展。此外,线上多维度的真实评价反馈亦可促进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期间,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通过网络展方式,将2020 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在网络进行展出。此举既让研究生们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呈现,也让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该学院的教学状况和成果,由此可见数字化给艺术资源带来的巨大便利便捷。

3.4 积极利用东盟艺术教育资源,设立东盟艺术体验区

东盟艺术教育为东盟国家旅游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式体验机遇[5]。东盟艺术体验区是一个东盟文化的现实有效载体,能为受众提供亲身参与感悟东盟艺术的氛围和空间。设立东盟音乐、东盟舞蹈、东盟绘画、东盟戏剧等东盟艺术体验区,在艺术展示中融入东盟国家地域元素,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性的艺术沉浸式体验区,满足受众对艺术的多元化感官体验及不同层次需求,助推东盟艺术教育资源进入更多受众群体生活,点亮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东盟旅游的消费热度。积极利用东盟艺术教育资源设立东盟艺术体验区,重点在于打造受众较为陌生的东盟国家艺术体验区。例如,在东盟艺术教育中,积极引进菲律宾、文莱、老挝等东盟国家的艺术元素,构建独具异域艺术风情的特色体验区,实现教育旅游双赢的实效[6]。

4 结语

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除了在经济贸易方面的紧密合作产生共同繁荣外,中国与东盟的艺术教育与旅游开发合作进展也呈现步步高升的状态,融合度不断加强。在艺术教育与旅游领域注入前沿的发展理念,引进有价值的新媒体技术手段是信息时代下的必然要求。中国应充分利用东盟艺术教育与旅游资源,发挥艺术高校自身优势,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东盟在艺术教育与旅游方向上的联合协作。

猜你喜欢
广西艺术学院东盟国家艺术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纸的艺术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