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统领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2021-03-07 14:55陈祖学
运动精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兴义国标学分

陈祖学 曲 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课程是学校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设置的学科专业的课业及其进程的安排,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1,2]。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各个构成要素进行排列组合,使这些要素在教学动态过程中指向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3]。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和体现,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化和依托[4]。

只有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专业人才培养在知识能力、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创业意识上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体现体育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知识领域,是本专业学生掌握体育教育的核心知识、基本运动技能的载体,同时也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科前沿和学校特色的重要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一直受到域内关注。从1995年9月至今,我国相继出台了10部针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指导性文件[5]。总结起来,这些文件的主题词历经“教学计划”、“课程方案”、“质量标准”,实现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学生体育到用体育塑造学生的跨越转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是这些文件的重点,尤其是2018年1月,《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颁布,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既有刚性要求,又有弹性空间。由此,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面临重构。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区别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体现,是专业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兴义师院)2009年成功升本,其体育学院(2010-2013年为体育系)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原来体育科(系)的基础上,成功获得了本科生招生资格,并于2010年开始独立招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截至2020年6月,已经培养了7届毕业生,为贵州尤其是贵州民族地区体育师资队伍的充实壮大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国标”统领下,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尚需进一步探讨,以使其课程体系不断得到优化。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兴义师院体育学院教务科和体育教育专业教研室资料库,获取历次版本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回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通过网络数据库获取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资料、政策性文件、期刊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2 访谈法

本研究调查省内外多名从事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调查方式采用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通讯平台交流等方式进行,共9位受访专家,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专家就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出建议。

1.3 问卷调查法

“国标”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设置上留有很大的柔性空间,要求相关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层次、学校特点及学校所处的地方特色氛围自行设置具体课程。对于这些“柔性课程”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贵州省部分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及学生对术科项目的兴趣倾向。调查对象为贵州省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六盘水市等地(州)部分县市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以委托他人(现场发放随填即收)和网络问卷等形式进行。一共发放3589份,教师问卷1220份:高中体育教师232份,回收175份;初中体育教师519份,回收407份;小学体育教师469份,回收361份。学生问卷一共发放2369份:其中,高中生469份,回收321份;初中生987份,回收806份;小学生913份,回收612份。

1.4 数理统计法

通过统计软件将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1.5 逻辑分析

归纳总结以往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调查访谈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比分类。

2 结果

2.1 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背景

2.1.1 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亟需完善

自升本以来,截至2020年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共出现了7套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由宏观统领向具体实施的实质步骤。7套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升本之后1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历程,有6届体育教育本科生在2016年以前的课程体系培养下毕业并走向工作岗位。但在分析这7套方案中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情况之后,尚存颇多需要总结反思之处。

课程设置导向缺失。随着我国高校本科专业建设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培养目标模糊导致课程设置趋于雷同[6]。对于尚在探索发展的兴义师院来讲,全国较为普遍的情况在其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存在,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特色不足。尤其在2015年之前,兴义师院的办学定位一直处于探讨阶段。2015年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集中在学校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工作者上。尤其在体育师资的培养表述上,一直在“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和“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摇摆。目标导引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校级层面的顶层统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上也出现了具体教学科目在不同版本人才培养方案之间摇摆式出现或者在不同类型课程模块之间摇摆式出现。甚至出现了将专业教育课程科目纳入通识课程模块中的现象。

课程体系共性大、个性小。2015年,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水平评估,学校最终确定了“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这样的办学定位。在2017年以后的培养目标中,师资培养目标就定格在中小学体育教师。2018年之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增加了“从事常见的现代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这样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体现出了学校办学定位。2015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上出现了分方向选修。但有些教学科目,尤其是诸如体育教学论、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这样带有明显体育教育专业特征的课程还是摇摆式出现。2018年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参照了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有了分方向选修课。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了“国标”规定的刚性课程设置,但由于受到过去人才培养方案撰写的固定思维限制,具体课程的归属、模块名称还需探讨完善,尤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版本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取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参考其他院校同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下形成,课程同质化较重,个性特色不足。

2.1.2 “国标”:当前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的参照

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专业不够专”,课程体系设置雷同的情况较为严重,这样的问题亟需专业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出现[6]。就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逐渐失去‘体育教育专业’的固有方向”[5]的时候,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从专业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这三个方面来统领体育学类下属7个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体现出了“国标”的刚性要求,而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有规定课程,更有较大空间的自设课程,学分、学时均自主设定,体现出了“国标”的刚柔相济。“国标”,是当前体育学类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顶层方案,更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统领性文件。

2.2 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2.2.1 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顶层问题,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导向。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须较为全面地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国标”从共性和个性两个层面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表述,共性目标是体育学类各专业必须达成的方向,而个性目标则为各体育院系根据具体地域、具体条件下开办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提供了自主空间。“国标”研制组提出了高水平大学、一般普通高校、新进本科院校三种类型的高校,新进本科高校侧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6]。兴义师院2009年成功升本,2015年接受并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但审核评估还有待时日。兴义师院现阶段还处于围绕“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这样的办学定位进行建设的新建本科院校层次。“国标”的刚性要求、学校层次、办学定位是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基础。同时,课题组在之前进行了贵州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胜任力和职业认同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是本课题培养目标建构的重要参照[7-9]。

本研究根据“国标”的共性培养目标、兴义师院的办学层次及其办学定位,草拟了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之后通过访谈的形式,介绍兴义师院办学定位,体育学院的师资、场地等现实情况,请9位专家对草拟目标提出意见。专家一致认为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当前应当侧重培养技术型人才。综合专家针对培养目标修改的意见: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而进行常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就是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具体操作之一,所以建议将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删去;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较为笼统,建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或者表述成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由于不是所有毕业生都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有的可能从事与体育相关的社会工作,建议将“社会体育工作”纳入到“地方性”这一办学定位中来。之后形成表1的培养目标体系。

表1 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

2.2.2 专业类基础课程

专业类基础课程即体育学类下属7个本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国标”对专业类基础课程的科目及其总学分作了刚性规定,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上给出了弹性空间。由于专业类基础课程是理论课,学生及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这些课程缺乏了解,本研究采纳调查9位专家对7门刚性课程的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的意见。

表2中,多数专家赞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48学时,其他5门课程为32学时。相应地,在学分上,解剖和生理两门课3学分,其他5门课程2学分。除了少数专家认为解剖和生理2门课程在两学期完成,其他5门课程,专家一致认为在一个学期完成教学。多数专家认为7门课程均须通过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体育专业类基础课程是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为明显的课程,7门课程探讨的是体育与人体、心理、社会、教育的关系以及探索体育领域的方法。利用考试方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是合适的。

表2 专业类基础课程专家调查

2.2.3 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拓展课程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着重突出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属于专业必修课程。拓展课程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在普适性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性学习内容,属于选修课程。“国标”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设定了不少于22学分的“3+X”弹性模式。“3”即刚性规定的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X”即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在所给三个模块中选择[4]。专业拓展课程则要求40学分设置,具体课程自行设定,但在拓展课的方向课设置上,基于兴义师院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通知、当前的办学条件、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家建议方向课设置“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服务”两个方向。作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保持自身师范性、专业性且与体育学类其他专业相区别的课程,“国标”这样的规定,引起了部分学者的讨论,认为“国标”侧重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科教学,而在术科方面上缺失了刚性规定,应该设定为“3+2+X”或者“3+3+X”,即应该将田径、游泳、体操中的2门或者3门术科课程作为刚性规定[5][10]。笔者认为,这正是“国标”弹性的一个体现,兴义师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培养地方中小学师资是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重要使命。在常见的术科课程设置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主导和主体,应该调查当地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鉴于中小学体育课程侧重于运动技能教学,体育教师和学生对术科有直接的了解,但对学科课程较为生疏。本课题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罗列出常见的且在兴义师院办学条件允许范围内的术科项目,下发问卷给贵州部分县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让其勾选,教师问卷回收943份,学生问卷回收1739份,同时罗列出学科课程科目,在专家访谈时请9位专家勾选,整理、统计数据。之后,根据兴义师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课程学分上的布局,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科目,提请专家对学时、学分、累计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进行勾选。由于受调查的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对体育术科课程重要性的理解比学生更为深刻,因此本研究主要以教师勾选频数为依据,学生勾选为参考。从表3、表4可以看出,教师、学生在乒乓球的勾选频数百分比上差异较大,但在所有客场的整体上大体一致。

表3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术科课程的初始调查

表4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学科课程的初始调查

兴义师院出台了《关于做好2020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共同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学这五个模块构成,课程体系的学时和学分为“2400~2600学时,160±10个学分”。本研究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在专业教育课程即《通知》中的学科共同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通过分析《通知》并结合兴义师院体育学院现有条件可知,公共基础课程需45学分、720学时左右,实验实践课程教学需要40学分,110学时左右。留给专业教育课程85学分的上限,1570至1770学时范围。“国标”要求专业类基础课程不少于16学分,专业拓展课程(选修)不少于40学分,故专业核心课程(必修)是29学分上限。

此种情况,复杂却又具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专家访谈,获得专家建议:将拓展课程分为两部分,即主项提高课与方向课程,主项提高课在调查排名前5的课头里面选取,学生选择其中一门,开设两个学年共256学时,设置16个学分;核心课程模块由于课程众多,为了体现其层次性,有的课头给1学分,其术科课程在调查排名前5的课头及2类民族体育按课头设置2学分,其他术科课程每门1学分;核心课程的3门刚性学科课程每门2学分、32学时,至少开设3门学科课程,每门各1学分;方向课程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在普适性专业课程学习后的深入学习,是专业整体到局部,一般到具体,平面到纵深的发展,因此所设置的科目均为2个学分、32学时,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两个方向课术科与学科课程数目按照1:1的比例设置。此外,有专家认为乒乓球是国球,普及程度高易于开展,深受学生喜爱,而武术乃国之瑰宝,其项目众多,因此本研究将乒乓球和武术各赋予2学分,且两门课程进入主项提高课程待选范围。同时,为了保持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特色[10],本研究在表4中选择频数前三位的学科课程进入核心课程,虽有4门课程专家选择频数相同,但多数专家表示运动训练学应该纳入体育教育方向课程。

除去专业类基础课程及主项提高课已排的512学时,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课程必须达到1058学时。方向课程每一个方向总学分为24学分,即两个方向必须各自设置12门课程、384学时。非刚性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足球、篮球、体操、排球、田径、乒乓球、武术和3门刚性学科课程共分配了20学分,剩下的9个学分,由3门学科课程和6门术科课程来分配。这9门课程按照表3教师选择频数和表4专家选择频数的多少顺序来选取。核心课程设置好之后,在表3、表4中剩下课程中继续按照选择频数的多少顺序来选取方向课程。在方向课类别归属、核心课程的具体学时及考核方式上,专家们的意见较为分散,因此采取了勾选表格的形式进行,采用多数专家的意见。将表3、表4整理合并后提请专家勾选,结果如表5、表6。

表5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非刚性课程设置

表6 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具体课程设置

3 结语

表2、表5、表6的课程加之“国标”专业核心课程的3门刚性课程,兴义师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得以建构。课程模块、刚性课程、学分上符合了“国标”的要求。但重构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是出现了需要完善之处。

拓展课模块具体课程不能在“国标”规定范围里面设定。按“国标”要求,拓展课程模块应该是“凡是未被列入必修课程和本标准推荐的3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但重构的课程体系,其拓展课程的多数课还是在“国标”推荐课程中设置。这主要与当前兴义师院基本的体育场馆建设还有待完成、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与研究的高层次师资匮乏、当地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原因有关。

民族性体现不够:只有高脚、陀螺、珍珠球、板鞋、蹴球、龙狮运动。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是起源于黔西南,甚至不起源于贵州境内。高校的使命除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还有传承文化。兴义师院应该大力发掘、整理、传承当地民俗身体活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场馆建设、立足当地开发课程资源是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进行专业建设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兴义国标学分
唐红新:演绎产业扶贫“国标蓝本”
笔山书院与贵州近代化的关系探究
兴义的美景多
学分
精准扶贫视角下如何开展种植扶贫
兴义市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分析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立案查处首例违法广告儿童安全座椅加“国标”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收视率新“国标”能否刹住行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