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党课』 走『新』更走心

2021-03-07 11:42彭旭卉
党课参考 2021年5期
关键词:静安首演印迹

彭旭卉

2021年1月19日,上海市静安区的“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暨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活动”来到了最后一站——南京西路街道,并将在这里落下帷幕。这是历时半年、覆盖静安14个街镇的“红色巡展”收官之站,也是另一场红色文化活动的序幕——当天,静安区创新演绎的《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巡演活动正式“接棒上线”,通过“戏剧+党课”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开启党课新模式。

《历史印迹·红色静安》首演打造又活又实的艺术党课

当天,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之作,《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全新亮相,并进行了首场巡演。据悉,该党课共分为《晨钟初响》、《辅德里的钟声》、《三曾里一家人》、《风雨经远里》、《伟大的传承》五个篇章,以“展演结合、专家分享”的创新形式,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历经筚路蓝缕、曲折奋斗开创伟大事业的新征程。

首演选取了讲述李达、王会悟筹备二大的第二篇章《辅德里的钟声》和讲述陈来生保护中央历史文件的第五篇章《伟大的传承》,并邀请来自上海党史研究室的专家赵菲作分享解读。在半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演员们张弛有度的表演和用足心思的情节编排,将观众带回过去的峥嵘岁月。而在每一篇章开始之前,赵菲都会上台,或围绕相关篇章介绍历史,或分享精彩观点,或深入故事背后历史脉络,令观众理解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如“在中央档案馆里,静静地躺着一批没有纸边、完好无损的文书档案,是‘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被称为‘镇馆之宝’”,“从树德里的开天辟地到辅德里的承前启后,这一‘树’一‘辅’相得益彰,昭示中国共产党在一大二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后,真正走出了‘石库门’,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等。台下观众任凭思维在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之中碰撞出火花,并直呼这是一堂“又活又实的党课”。

“由于时间关系,首演选取了其中两个篇章,今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调整其他篇章,让五个篇章都能在巡演中被大家观看到。”主办方表示,接下来《历史印迹·红色静安》戏剧党课将在各街道(镇)、相关部门进行巡演,同时会邀请更多国内文史、党史的资深专家带来精彩分享、精彩观点,也会邀请红色传承人为大家讲述不为人熟知的“家”史。

戏剧党课的“本土彩蛋”每场巡演都有“不一样的烟火”

如果说,《历史印迹·红色静安》通过创新艺术形式让观众“燃”起来,那随后的情景剧《民厚南里》则让台下南京西路街道的观众们感觉更亲切更接地气——因为这场剧是由南西“西剧社”话剧社团创作而成,导演和演员们均是来自于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的楼宇白领。

情景剧《民厚南里》。图:肖鸣亮/静安报

该剧反映了1920年为探索救国之道,27岁的毛泽东来到了上海,居住在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期间,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奠定了早期建党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历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招募社员、排练话剧,到场景道具、剧组服务,都由我们亲力亲为,自主参与,并在今天活动现场进行首演,借以践行自己的初心。”《民厚南里》导演、南西白领何雨婷表示。

该剧主演、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李济尧则认为,创拍《民厚南里》的整个过程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红色文化戏剧,排演过程中,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不断地影响着我,所以特别想把青年毛泽东的意气风发和胸怀尽可能地展现出来。”李济尧作为一名“95后”青年,之前总感觉那些历史存在于书中、电视里,离自己很遥远,“而这次通过排演红色戏剧,让我在实地走访、学习中零距离接触到红色文化,坚定了我这名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信心和决心”。而这,也与静安这场戏剧党课巡演的初心不谋而合:希望帮助今天的党员、广大群众、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过去真真切切的历史,并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在今后戏剧党课的巡演中,静安都将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在展演固定戏剧剧目的同时,鼓励各单位把自身党课、党建等元素融入到戏剧党课中来。活动除了在各街镇巡演外,还将进机关、进学校、进园区、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不断扩大受众群体,通过排演一场场“本土化艺术党课”,使大家共同参与到红色文化中来,让整个党课更加多元化、更接地气,打造出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同以往、别开生面的戏剧党课新模式,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猜你喜欢
静安首演印迹
国服的梅花印迹
去除旧春联印迹的小妙招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深海漫过赤地雪
曹静安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漫画
印迹
盛宗亮主要作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