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显露,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恶化,社会、信仰和文化危机。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开始反思过度追求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后果,由此引发了一场对西方国家影响巨大的文化运动——后现代主义思潮。这一思潮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的核心因素,同时组成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景观;中国园林设计;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
发源于19世纪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效的解决了当时人类居住环境的基本功能需求。但过度的统一化“白色方格子”景观环境也使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随着人口副增长的问题出现,人们开始对居住环境有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后现代主义被设计师们提倡,并且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从建筑学逐渐向其他设计领域扩展开。后现代主义由于自身多元化的状态与不确定性,在设计风格上展现出不断运动的多样性变化特点,主张以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代替现代派提倡的简洁性,它颠覆了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功能与形式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同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审美趋势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为使后现代主义传播更加的广泛在80年代后还曾多次举办了重要的国际展览,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成为了国际性的设计语言。
二、景观设计中后现代主义
景观设计领域的后现代化表现很大程度来源于早期的建筑领域后现代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景观设计的重要,由于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局限性,使得景观设计早期的艺术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也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景观设计的初期,人们只是呼吁回归自然的理念。在80年代后,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环境设计,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装饰和设计,诸种景观设计历史的研究,使得后现代主义的景观设计更加具有艺术性,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景观设计中被放大,使得人们重新思考艺術表现形式的真正涵义,促使景观设计向着多元化发展。
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将传统的形式与新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在形式上表现出新的内涵。继承传统设计观念的精华,对其进行完善并与时代相结合,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新的形式,如造型、光影、色彩、材料技术等;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将环境设计进行最大理想化,创造出更加独特的空间表现形式,解决传统设计中所欠缺的种种问题;如对地形的利用、对环境光影的变换的考虑、材质的耐用以及造价等。为人们展现出更加符合时代的舒适空间,从而实现对传统设计的创新。
三、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思想
1.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后现代主义景观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会对以前传统的设计文化、符号、观念进行提取,同时进行创新再设计。也就是说不是单纯的模仿传统的设计理念,而是在对传统的设计理念有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再结合现代景观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等问题,在展现出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实现传统和现代的互相融合。
2.形式与空间的多变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景观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会追求新颖的造型形式和丰富的空间变化。设计师可以更加自由地采用色彩、造型、质感等方面的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等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以此来营造独特的造型,同时综合性地对场所布局、规划、解决问题,并多视角、多方面合理地规划布置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设计出与现代主义时期不同的景观作品和空间环境。
四、西方后现代主义景观影响下的中国园林设计
在开放、交流、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一些新事物、新观念。8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开始引入中国,这无疑为我国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新的设计思潮在我国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设计师们运用后现代设计理念加上自己的创作手法,传递传统文化理念,设计出很多优秀的景观作品。
1.长春伊通河工业轨迹公园
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发展,2015年伊通河开始新一轮的综合治理。长春伊通河轨迹公园是伊通河综合治理百里长廊生态建设的一部分,位于卫星路南侧伊通河西岸,占地面积约53hm2,于2017年完工。公园的整体设计展现了生态性与文脉性的新理念。
长春市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有其辉煌的工业成就,工业轨迹顾名思义就是要展示长春的工业发展史,公园中的设计结合了原有遗留要素、原生植物、水土、气候、地理等本土文化,将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融合体现在作品当中。例如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连的工业标志是有轨电车和铁路,因此在设计时以原有铁轨印记为根基,以丰富多彩的立体艺术雕塑塑造工业文明的厚重感,通过配置老机车工业原型装置、工业艺术雕塑等原有的标志性装置记忆来作为文脉的一种传承和对场所记忆的保留。这样的设计手法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文脉性、生态性与本土文化环境相融合的特点,也充分表达出所谓的继承传统,并不是寻找过去原有不变的要素,进行一丝不动的保留,而是在不断创新的立体作品中,让人们体会到民族精神的传承。
2.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位于黄浦江之东岸之与浦明路之间,占地面积约18hm2,为上海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由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带领其设计团队建造,于2009年10月建成。
后滩公园原场地为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公园的整体方案采用立体分层布局的方式,以后滩地区发展时间为脉络,以地区的空间背景和场地的原有优势作为线索,将公园分为湿地生态景观、农耕文明景观、工业文明遗存和后工业文明体验四个功能分区,由此叠加形成场地的总体功能布局。在设计当中生态理念和人文观念贯穿于后滩湿地公园的整个设计过程,主要体现在公园场地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相关设计与技术方面,以及其他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关设计手法中等。
公园在设计当中恰当保留基地内部有历史性记忆的文化遗产,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工业遗存的再利用与再生。例如园内的空中花园保留了原厂房屋顶的支撑结构,把屋顶的支撑结构涂上鲜艳的红色,并在屋顶之下悬挂种植了大片的植物。使老屋顶和屋顶下新建的玻璃房和楼梯二层空间相呼应,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诠释了场地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体现场地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设计手法。园内的锈色长卷则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锈色长卷是—条绵延的钢铁绸带,主要由原场地内废钢材回炉重新锻造的钢板拼贴而成的,充分利用原先场地的废旧钢材,通过节约再生和再利用创造出—种独特的工业美。既体现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又體现当代的景观装置设计手法。整个公园的设计使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文脉的传承、空间形式的多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某种程度上延伸的产物,它所赋予的涵义与背景都是完全适应于西方文化的,中国的景观设计还是要与实际的国情相结合,在汲取后现代主义精华的同时保留传统设计理念所追求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将设计内涵不断的丰富和升华,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鹏达.试析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影响[J].现代园艺,2017(08):99.
[2]林争春.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5(02)50-52.
[3]张健健.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影响下的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01):124-128.
[4]喻正南,张耀.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启示[J].美术教育研究,2018(21):92-93.
229950051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