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沛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地铁行车调度的原则,然后对地铁行车调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几点完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行车调度体系的构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强行车调度工作的自动化管理,通过不断分析旨在确保地铁行车调度水平的稳步提升,取得良好的调度效果,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问题;对策
一、地铁行车调度的原则
安全性。针对于地铁运营企业,必须要时刻践行安全性原则,将安全性,作为所有运营调整工作的首要条件,所有的决策,都要保证行车的安全性与乘客的人身安全。第二,高效性。一般来说,地铁运行情况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特点,且动态性显著,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如果下达指令出现滞后现象,将会导致更为严重的损失。所以在地铁调度调整工作中,既要保证反应的迅速性,也要及时对指令进行下达,以便于准确决策,从而将损失程度降至最低。第三,全局性。由于地铁运营工作具有较高的精密性、连续性特点,面对突发情况的发生,极容易对原有的闭环造成影响,也就是如果某一节点上出现问题,难免会对其他环节的正常执行造成影响,所以在行车调度工作中,应将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位,基于宏观视角对各项因素进行了解,然后做出准确决策。
二、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行车调度体系
相比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地铁自身的快速性和安全性等特点显著,但是针对于当前的地铁运输调度工作,其行车调度体系较不完善,而且一些操作流程的规范性难以保证,从而不利于地铁运行调度水平的提升,甚至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出现。此外,由于诸多原则的操作性缺失,很难确保地铁行车过程沟通、协调的有效性,造成无序化现象的发生【1】,从而对于地铁安全运营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在地铁交通不断发展过程中,地铁交通工作人员数量呈现出比较匮乏的状态,而且现有的调度人员尚未经过系统化培训,其业务水平较为低下,一定程度上极容易为危险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同时,一些地铁调度人员培训机制尚未构建,这对于培养地铁交通专业人才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无法保证现有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缺少先进的地铁行车设备
针对于地铁交通控制设备,在地铁列车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上,地铁交通控制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低,与地铁正常运营需求并不相符,且仍然以手动操作为主。同时,一些行车设备不具备故障处理提示警报,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如果处理出现滞后,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地铁行车调度工作的完善对策
(一)加强行车调度体系的构建
首先,应积极构建地铁行车安全体系,将地铁行车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下去,给予调度工作强有力的制度性保证。其次,应加强安全快速反应机制的构建,并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最后,加强地铁行车调度安全控制体系的构建,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密切沟通,树立高度的全局意识,以便于及时发现和了解突发状况,并防止故障问题的蔓延。
(二)提升工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要想保证地铁行车的安全性,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防止人为意外情况的发生。对此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应确保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事件处理经验,形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2】,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基于此,地铁单位应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并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服务于地铁运营与乘客。
(三)加强行车调度工作的自动化管理
在地铁行车调度工作中,应提高对自动化管理的高度重视,将良好的地铁运输服务提供给社会大众。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在地铁行车调度工作的参与度,积极构建预警机制,并防止人工介入引发的失误行为。通过自动化管理,可以将地铁运行整个过程的全线情况反映出来,积极预防中途的突发事件,其现实意义显著。预警机制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除此之外,在地铁行车调度自动化研发过程中,应加强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的构建,以此来不断增强地铁行车调度的现代化水平。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应重点涉及列车在区间临时停车、列车小交路运行、列车站前折返等方面,减轻行车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如果列车因故迫停,系统会发出报警声,直至行车调度确认为止,基于此,可以对线上列車情况予以高度掌握,开展有针对性的故障处理工作。地铁行车调度智能平台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研究论述,我国地铁行车调度发展时间并不长,再加上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很难保证良好的地铁行车调度水平。所以在未来工作中,应对地铁行车调度进行不断规范,加大运行管理力度,制定出完善可行的地铁行车调度方案,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应用,使地铁运营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文斌, 任望. 高线路客运强度下地铁行车调度指挥的难点和应对措施[J]. 中国科技纵横, 2020, 000(003):240-241.
[2] 刘文斌,吴杰. 人为因素影响的地铁行车调度风险及应对策略[J]. 中国高新科技, 2020, No.71(11):115-116.
237150051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