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分析

2021-03-07 03:17杨超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46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用

杨超

摘  要:水利工程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但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水利工程的代价。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能够在保障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及预期功效的同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出现,同时也是真正保障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实现的重要方式。在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更应加强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分析运用,充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运用

近年来,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愈发恶劣,为实现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作为解决水利工程周围环境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常见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研究应用,文章就此展开分析,探究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策略,以此促进我国生态的健康发展。

1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破坏植被

在水利工程的开展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机械设备挖掘地面表层。在开展水利作业的过程中,会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的植被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在表层土壤的挖掘工作中,为了避免表层地面被严重破坏,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加固地基。否则,在极端恶劣的天气环境,如暴雨等,雨水冲刷挖掘的施工现场,就会带走大量的泥土,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给水利工程的開展带来影响,也会对周边的水体造成影响。

1.2临时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烦琐、内容较多、工期较长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较多的设备、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通常在施工场所周围搭建临时的生活区,作为施工阶段临时居住的宿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临时居所的相关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结束某一阶段的施工作业后,需要及时拆除临时居住场地,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设临时居所时,由于施工填土的操作过于频繁,会对该区域土层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这片区域的土地稳定性进行加固,避免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破坏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拆除临时搭建的生活场所再进行加固。

1.3水利工程设计多样化

水利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烦琐、内容较多的项目,在设计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农田、港口、环境、防洪等项目,就很容易出现多样化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不同的生态系统水土流失的类型也各不相同,会承受一定重力作用和水力作用,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进而引发塌方、山体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现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

2.1边坡修复技术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边坡修复技术属于生态修复技术代表,这一技术主要以柔性防治为主、刚性防治为辅,由此开展的生态修复可实现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景观改善、生态维持,技术的具体应用需结合边坡的破坏形式、岩体结构、覆土情况,槽沟复绿法、阶梯复绿法、喷混植生法、种基盘复绿法、点穴挖沟法、筑槽植生法、箱型植生法、垂直植生法、搭台支网法、沟道植生法均属于常见的边坡修复技术。以点穴挖沟法为例,该边坡修复技术主要用于角度在75°以上且存在张裂变形、层状结构岩体的岩质边坡,这类凹凸不平、岩石结构较差的边坡存在较多岩壁裂痕,同时存在广泛分布的岩穴、空隙。点穴挖沟法的应用需结合坡面的岩穴分布及凹陷突起情况,以此在边坡坡面存在相对较好立地条件位置挖掘植物种植穴,并在其中投放适量水分、土壤、肥料等基材,随后进行植物栽植。也可以在边坡凿挖深沟,以此放入植物生存必须基质并进行种子播撒,即可实现裸露岩壁美化、水土保持,边坡景观品质也可随之改善。

2.2土壤改良技术

作为植物生存的基础,土壤属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需要关注的重点,土质理化条件、场地土壤性质直接影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效果。水利工程施工往往会引发严重的表土流失问题,受损土地因此出现的保肥保水力降低、贫瘠多盐也将最终导致土壤退化。表土替代技术、生物改良技术、施肥改良技术属于较为典型的土壤改良技术,以生物改良技术为例,该技术可用于解决水利工程施工后存在的土壤贫瘠、营养元素缺失等问题,通过利用特定微生物、植物的活化特性,即可有效实现土壤改良。对于在催熟土壤方面表现优秀的培肥微生物来说,其能够实现养分活化、固磷固氮,在土壤产能提高、土壤结构优化、营养素分泌方面均有着不俗表现,植物根系的养分吸收、生长发育也能够同时受到积极影响。生物改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开展绿肥作物的轮作,以此实现土壤肥力状态和物理结构的改善,绿肥作物能够有效实现土壤磷酸盐及微量元素含量的丰富,不易溶解养料在土壤中的活化反应催化也可同时实现,这对于土壤颗粒松散,以及土壤保肥、保水、透气能力提升来说均能够带来积极影响。此外,绿肥作物在无用草种生长遏制方面所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也需要得到重视,依托自身具备的生命力顽强、抗逆性良好、耐酸碱等特性,这类植物能够较好服务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

2.3植物应用策略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植物的支持,这种植物应用需关注植物品种筛选与植物种植搭配。植物品种筛选需结合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地理位置等生境概况,分析限制性因素和特殊立地条件,遵循生态修复、丰富植物多样性等基础性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复绿较快、耐贫瘠、耐干旱、防止水土流失、品种丰富多样等原则,优选生态修复用植物,以此实现长远永续林地系统、植物群落构建;植物种植搭配需结合立地情况和种植条件,以此科学搭配常绿、落叶植物,水利工程周边应以低矮灌木和草本地被的协调组合为主要配植形式,辅以乔木点植,即可较好满足生态修复需要。边坡位置应选择浅根性、深根植物组合栽植模式,以此实现土方固结、松动边坡稳定、水土流失预防。土壤改良位置可采用豆科植物为主的绿肥作物,以此充分利用这类植物的改良土壤结构、固氮固磷能力、活化养分等功能,受损土壤营养结构和理化环境的快速有效改善可顺利实现。

3结语

当下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避免水利工程对当前的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互相依赖,不但可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还能维护生态环境,更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优化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设计和工程结构,完善机制,加大投入,提高植被覆盖率,开展综合修复,注重土壤改良和植物配置,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102-103.

[2]张培君,张家富,赵金波.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29-130.

[3]袁立恒.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6):66.

3086500589201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用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