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应重视生态恢复,采用水土修复技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文章对我国水利工程现状进行阐述,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水利项目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引言
生态修复指的是对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主要是借助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当辅助一定的人工措施,使其能够有序发展。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因此,需要遵循和谐共存,循环再生的修复原理,进行科学的生态修复,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利工程现状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大规模的施工建设活动,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在水土流失区域,大多数植被都无法快速恢复,严重时还会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彻底崩溃,只有少数物种能够存活。(1)土壤结构变化。土壤的水分组成出现了明显变化,导致生活的适应性下降。水利系统运行时会定期截流与泄洪,导致水利坝体下游与上游区域的土壤含水量发生明显变化,两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引起生物组成结构出现变化,部分植物无法在变化频率较高的土壤体系中存活,导致植被系统出现崩溃,动物出现迁徙。(2)土壤流失。修建水利工程时,需要挖掘选址区域原有土层,导致区域植物生长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地底生物的生存。(3)动物缺失。由于植物生长并不是一项单一的生命活动,还需要动物参与整个生命系统,修建水利项目会破坏动物种群结构,影响整个生态圈。为了确保本地区自然资源不遭到破坏,需要优化水利生态修复技术,确保生态结构的可持续性。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用
2.1推动水利工程发展
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证土壤蓄水能力充足,才可以更好地避免发生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下,土壤涵水能力较差,正常的水循环过程被影响,也就无法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意义。因此,在水利工程实施和运行中,需合理进行水土保持,使用生态修复技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2.2提升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随水流失,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也随之降低,不但极大地阻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还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应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问题发生的概率,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蓄水功能。蓄水量的持续增加不但可以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本,还可以延长水库的使用年限,有效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措施
3.1水资源保护利用技术
在开展水利工程时,必须要加强河道治理,设置合理的护岸工程,护岸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对洪水进行有效的预防,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确保河道具有较高的行洪安全系数,并且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让河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扎实的保障。为了让河道能够顺畅通行,要增强河道行洪能力,对原有的水质进行改善,通过合理的途径来治理淤积情况较为严重的河段。疏浚工程和河床的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按照河道具体情况来明确实际挖掘范围,综合考虑到河道清淤、疏浚纵剖面情况,严格遵循不轻易加深河道这一根本原则,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河道断面清淤设计。
3.2完善相关机制并且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之所以常常被忽视,不仅是因为相关人员认识不足,更是因为机制存在缺陷,没有起到约束作用。因此,要完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把关建设质量,满足当前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将“四项制度”贯彻到底,确保工程建设的最终成果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另外,建设水土保持工程需要资金支持,但在过去的水利工程设计中,往往忽视了资金的投入和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立专项基金,并在水土流失加剧时加大资金的投入。我国越来越重视防治水土流失,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必须将水土流失治理费用列入工程概算,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使用生态修复资金必须专项拨款。
3.3优化边坡防护设计
在设计和建设水利工程过程中,边坡防护环节至为关键,其设计质量会对工程建设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设计中,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方式多为铺设混凝土面板护坡、浆砌石护坡,这种形式有一定防护功能,但不利于植物保护。因此,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中应尽量采取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方法。这种形式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更强,创造了周边植物生长良好空间环境,促进植物正常发育,可有效抑制水土流失过程。同时,这种设计方式还可拓展护坡绿化面积,增强其观赏性,形成生态景观,对水利工程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3.4提高人员意识
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应选择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法,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修复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降低生态修复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实际作业时,要求相关人员能够遵循水土保持政策法规,科学进行施工建设,树立良好的水土保护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将施工区域受到的破坏影响消除,确保工程区域不存在过多砂砾以及渣土。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作业时,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落实节水工作,防止水资源因为各项施工受到浪费及污染等问题。在项目建设前期,要求承包商能够全面制定生态保护计划,通过宣传教育使施工人员形成良好的水土保护意识,推动水土保护工作开展。部分施工内容进行提前应制定应急措施,有效解决施工中弃渣处理问题,提升边坡防护质量,满足水土保护工作的要求,解决水土保护工作中的不足以及缺陷。
3.5提升植被覆盖的比例
植被除了能发挥一定的生态功能,还有预防水土流失的作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周围环境。由此可见,使用有效方法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意义重大,有利于将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水土流失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是水土保持能力持续降低。由此不难看出,提升植被覆盖的比例,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水土保持效果。另外,不容忽视的是,种植植物也能达到复原地貌的成效,可降低水土流失率。结合当地详情,选择品种适宜的植物,可达到提高植被覆盖占比的成效。
3.6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为了更好地修复水利工程破坏的水土,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完善的水土监测体系,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构建完善、全面的监测网络,提高检测力度,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的改革制度,基于平台的建设方面,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保证生态修复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土流失问题可能导致诸多自然灾害,必须要引起充分关注和重视,在水土保持工程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有针对性地生態修复工作方案,确保生态修复工作实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100.
[2]郭靖.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57-58.
[3]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4]刘功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22-23.
152150051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