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青 骆方方 钮家琛
摘要:在现代化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运行管理水平成为我国水利工程行业、农业,甚至部分工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因素,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可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阶段,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影响水利工程的顺利运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
1.1水利工程建设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具有不同的效益。以防灾为重点的水利工程,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水利工程,配置水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水利工程,防洪等多功能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这些水利工程的存在将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的问题,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2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水利工程竣工后将开展一系列管理工作,包括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的检查、监测和维护管理,分析水库、水闸、大坝、泵站等部门的运行状况,实现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关系生态环境和国家财产安全,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制定修复方案,确保水利工程稳定安全运行。
2目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运行管理目标不够明确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管理目标不明确,这也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重视不够,对运行管理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认识运行管理的作用和价值,导致管理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更新。(2)水利工程运营成本控制与管理不到位,缺乏具体实施措施,缺乏良好的预算管理体系,导致水利工程进度缓慢,造成大量资金成本损失和资源消耗,不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3)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人员岗位分工不明确,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2.2缺乏运行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水利工程已投入使用。在运营过程中,许多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许多是由于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忽视管理造成的。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和质量审核,工程竣工后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养护队伍。运行管理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環节,只有科学管理,水利工程才能长期发挥作用。使许多水利工程因维修不善而停止使用,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损失,相关负责人应逐步树立经营管理意识。
2.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也是导致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在现阶段水利工程运营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导致管理模式过于落后。另外,当前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与实际运行管理方向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导致管理模式存在漏洞。相关管理人员仍沿用以往的管理模式,,这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且,在当前的水利工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活动,没有良好的学习方式,导致管理者的职业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2.4工程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的脱节问题
许多水利工程的建设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分属不同的部门,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协调管理。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前期施工由施工部门负责,后期维护维修由运行管理部门负责,这给质量管理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项目建设也需要严格的质量管理,运营管理部门有权参与,这给后期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问题,减少管理脱节问题。
3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建议
3.1重点把握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与管理
在统一和完善水利工程运行规范的过程中,要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结合不同地区的情况,加强工程质量检查力度。不仅要明确地区之间各部门的职责,而且要加强各项措施的力度。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各种不良问题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比如,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检测职能,定期对工厂等相关社会主体的水资源处理利用情况进行检测,通过监督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
3.2制定规范化运行管理体制
规范的运行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保证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发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应重视运行管理制度,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要根据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工作流程工作,加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定期开展相关业务考核,激发员工的工作竞争意识,在运行管理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有效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同时,根据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员工的薪酬和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对员工的薪酬进行轮换发放,使员工能够有效地了解工作效率和质量与薪酬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有利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3.3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
要解决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建设的各个环节实行严格的运行管理。首先,在施工初期必须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明确工程的工期、阶段进度、成本预算和质量要求。项目的设计方案、原材料检测标准、人员配备、设备采购、进场等需要详细落实。其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三是建立工程建设阶段性质量验收制度,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管理漏洞,采取最有效的补救措施,防止阶段性失误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进度。最后,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养护部门和养护部门的职责范围,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管理制度应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体现制度的权威性。在相关制度规范下,运行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3.4优化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管理
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和后勤保障。第一,在落实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设专人负责核算和管理,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如水利部门要及时对工程资金进行科学核算,通过对工程进度的了解,进一步检测工程施工质量。财务部按有关文件规定拨付专项资金。二是全面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落实监督管理制度。比如,在水利监理项目廉政建设中,要积极优化社会主体多元化模式。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监督,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优化民主评议工作,在民主评议过程中调整和优化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方案。这样,通过建设和完善预防体系,可以不断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
3.5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提升运行管理效率
科学技术是最强大的生产力。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必须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这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最佳方案。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模拟施工过程,准确计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管理者还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分享与运营管理相关的最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在处理问题时制定更全面合理的解决方案。
3.6明确运行管理目标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实际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运行管理目标,加强对运行管理的重视,了解运行管理对水利工程的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发展。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的有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运行管理的重要性,而水利工程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整个水利工程的中坚力量,是带领其他基层员工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领导和管理者重视,才能带动其他基层员工关注运行管理。同时,运行管理人员还需要控制项目内部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支出,降低运行成本,投入最大的资金为人们解决问题,改善项目内部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4结论
现阶段,能够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有水利工程施工建設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人员的问题。然而,无论问题出在哪里,都必须找到相应的改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才能让水利工程安全、稳定地运行下去,持续为子孙后代造福。
参考文献
[1]曾鹏,毛旗,张兴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及维护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20(06):88-89+96.
[2]方国华,黄显峰,杨子桐,郭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与对策分析[J].江苏水利,2020(10):45-49.
[3]王俊杰,李政,陈金木.现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法规评估情况与建议[J].中国水利,2020(16):49-51.
50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