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彬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劣,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起到决定作用,具有重要施工地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工程对筏板基础承载力的要求,但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因此应严格规范施工操作过程,严格把控关键的施工技术环节,并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引言
随着房建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质量要求能否达成直接影响着城市化水平能否提升,因此更应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筏板基础是保证房建工程结构特性的重要部分,需要对其质量进行管控,选择有效的技术资源。因此,施工方应加强对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力度,掌握技术操作要点,严格控制各施工环节质量,根据工程情况科学制订配合比与养护方案,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水平,为工程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也称为“大体积砼”,通常是利用几何尺寸超过1m的大体量形式混凝土浇筑而成。大体积混凝土是在物理层面对混凝土体量的增加,从而使混凝土的延展性和伸缩性得以增强,在搅拌和注浆的过程中能缓慢稀释,从而能维持温度变化的时间。一般来说,如果尺寸小于1m,混凝土最终产生的结构物实体就很难维持坚固特性,会因为内部热量挥发或冷却过快而溶解,在支撑平面的过程中难以抗压,从而产生缝隙。另外,许多常规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很容易因为水化而导致收缩,不仅会产生裂缝,还会因为胶凝材料分解的沉积和杂质渗入合成为有害的物质,腐蚀墙体和其他平面。而大体积混凝土的体量最小高于1m;借助这一技术,通过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的速度,从而调节混凝土温度差,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硬化,有了物理条件上的约束,对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极限拉伸强度等进行控制[1]。
2房屋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工作
房屋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准备工作:首先,是现场环境准备,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指各类施工方案、规章制度及协调配合机制,硬环境指应在施工前完成诸如道路、水电、防护等基本条件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应完成各隐蔽工程验收,以确保具备浇筑条件。其次,是材料方面,大体积混凝土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建议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专门沟通,就配合比设计、外加剂使用等关键问题做好交底,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各项指标的动态调控。加强对商品混凝土水灰比的控制,安排专人观察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做坍落度测试,保证商品混凝土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控制水泥温度>60℃,注意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假凝现象。工程所需注意施工材料为水泥、砂、石子、水、添加剂、掺合料、钢筋等[2]。最后,是各类人员、机械配备方面,要合理设置各班劳动力人数,并配备各类技术力量尤其是电力保障人员必须全程在场。
2.2混凝土配合比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材料配比方面,高层建筑进行大体积浇筑可能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值,为了控制这一现象,可适当减小水泥用量,以保证结构强度。此外,可向其中添加缓凝减水剂,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用水量,还能使其结构工艺的特性得到有效改善,进而延迟水泥水化热的释放时间。与此同时,还可向其中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以控制水泥的使用量。通过科学配比可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进而达到控制水化热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将材料的坍落度控制在20~100mm,并注意控制用水量。
2.3混凝土运输与泵送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工作,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并落实好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护措施。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转速度,遇高温天气要喷冷降温,低温天气要注意保暖。混凝土送达现场,进行泵送前要开机空载运转,确保整个泵送系统复验合格,混凝土入泵前,先用同标号水泥砂浆润管,然后开始正式浇筑。
2.4混凝土浇筑作业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需安排专人负责施工;根据实际混凝土材料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商品混凝土供应站保持联系,减少混凝土水分流失,保证混凝土最佳施工效果。混凝土输送管道施工采用一边浇筑、一边拆管的方法,施工方向由南至北,混凝土浇筑采用自流斜面分层一次到顶法施工,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间歇时间。混凝土浇筑后,用木抹子抹平底板表面,用水准仪定点测平控制标高、厚度,用小白线严格控制板面标高和表面平整度。浇捣混凝土时,安排施工人员定期观察模板、钢筋位置,避免移位、变形;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保证混凝土浇筑位置正确无误[3]。
2.5混凝土振捣作业
混凝土振捣时要测量混凝土流淌斜坡角度,在各道浇筑带的澆筑面中同时设置振捣器,如混凝土斜面中心点、卸料点、坡脚钢筋处,合理设定振捣点数量、位置与振捣顺序,禁止施工人员违章操作或私自篡改振捣顺序,并控制留振时间,遵循“快插慢拔”原则。在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冒出、无下沉现象后,即可结束振捣作业。在采取分段、分层浇筑方式时,应同步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控制振捣棒插入长度,保持振捣棒、模板壁面、预埋件三者安全间隔距离。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处,以消除上下混凝土浇筑层的接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开展二次振捣作业,能起到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作用。混凝土振捣完毕后,施工人员要进行混凝土压光找平,使用木刮板、木抹子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搓抹拍打与拉毛处理。
2.6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差
第一,选用合理的温差控制方法,不同的方法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能否提升预应力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应采用在底板内预埋水平循环水管,底板面蓄水养护的方法来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该方法主要通过“内降外升”法调节混凝土温差,以确保其内、外温差不超过25℃。
第二,做好有效的测温措施。测量设备应包括温度探头和测温仪,温度探头埋设于混凝土中,在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完毕。每个测温点埋设上、中、下共3个温度探头,分别测取混凝土上表面、中心及下表面温度。测温点均匀布置在底板对称线上,与边线相距lm。测温在混凝土表面干硬后即开始,每3h测1次,每次测温均要记录当时大气温度及各测温点温度[4]。
2.7做好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振捣结束完成后,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结构养护。如果冬季施工,可在结构上方进行覆盖保温;夏季可向结构洒水养护,以控制外表温度。养护期间,相关人员应该按时测量结构的表面温度,如内外温差超过25℃,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以免出现结构开裂的问题。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筏板基础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基础施工方式,筏板基础可以大大降低基础结构单位面积所承载的压力,提高建筑基础结构的承载能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及分区,分层分块浇筑,严格控制振捣距离及二次抹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人力、材料及施工设备,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保证施工进度正常推进。
参考文献
[1]陈祥熙.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1):286.
[2]夏星.高层建筑工程中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石油化工建设,2017,39(2):88-91.
[3]许胜虎.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17(1):87-88.
[4]郭森,邓烽,周甲.建筑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