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存在着学习困难、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心理问题,往往具有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抗挫折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抗挫折教育;调适方法
引言: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开放,同时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在学习上不仅需要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考证考级,在生活上要求更加独立,在情感上需要自我把控,再加上许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许多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他们通常没有进取心、情绪低落、情绪急躁、朋友较少,经常会为生活中一些琐事而烦恼和忧心,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可能为高校学生管理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完善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
一、新时代大学生挫折的来源分析
(一)学习上的挫折
首先,在学习上有些学生进入大学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许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通常学习的是数理化等文化科目,而在大学中有一些专业通常需要进行软件设计,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甚至有些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设计天分,舞蹈功底,导致许多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不擅长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方面非常努力但结果却经常不尽人意,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力不从心,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大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厌烦,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在大学生活中许多学习有硬性的规定,需要在大学期间通过许多标准考试,需要通过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将其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衡量标准,但部分学生在学习期间偏科严重,即使非常努力但也没有好的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通过相关考试,导致缺少学位证和毕业证,影响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群体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很优秀,都有自己的专长,有的学生擅长舞蹈,有的学生擅长声乐,有的学生会使用乐器,这就会使许多学生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努力也没有用,就会产生失落、挫败、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二)生活上的挫折
首先,正式步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生群体需要自身独立的生活,需要自己整理内务,安排作息,许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决定,且大学生面临的环境都是新鲜的,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比较陌生,那么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融入集體、融入新环境较为困难的难题,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此外,大学生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包括学习生活还包括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那么选择何种社团活动,融入学生社团就成为了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无形中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交往中的挫折
社会属性是人的基本属性,每个人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人都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也是相互联系的个体,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孤立的生活,需要获得友情,甚至是爱情。但在实际的大学生活中,许多大学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和长辈的溺爱,容易产生较强的个人主义观念。其次,许多大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攀比心理,许多同学家庭情况好,经常会穿戴品牌的服装,使用名牌的通讯工具,那么部分大学生攀比心理比较强烈,当不具备这些物品时就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甚至有些学生会为了攀比去贷款或是向父母索要,导致后期还款压力巨大,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
二、新时代本身产生过程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首先,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艾莉丝曾经提出了ABC理论,A代表产生挫折的原因和情境,B代表个人的心理状况以及心理认知,C代表引发该事件的行为。艾莉丝认为C并不是A导致的,与A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C主要和B密切相关,面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这件事他会阻碍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任务,出现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有些人认为这件事情只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凡的事情,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因此,不会产生这些愤怒、急躁、紧张的心理情绪,因此这类人群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性较小,抗挫折的能力较强。
其次,许多大学生都是在步入大学阶段之后开始住宿,开始在陌生的环境下独立的生活,因此许多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在面对问题时,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在解决问题时就会变得不自信,甚至是自卑,解决问题时的能力不强,会产生一定的挫败感和孤独感,甚至是自暴自弃。还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极其不幸运,遇到了太多的挫折和困难,认为是不公平的表现,从而会产生一种消极、对抗、急躁、厌恶的心理,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此外,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自己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在心理学中,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胆汁质特征的人的思想和行为多具有外倾性,而抑郁质的人思想和行为具有内倾性。胆汁质的人社交能力较强,他们会积极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会和他人进行交往,主动解决问题,而对细节和小事不关心。相反,抑郁质的人十分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对小问题和小细节耿耿于怀,容易发现生活中的困难,将其埋藏在心里进行堆积,受到某种因素的干扰下,就会产生焦虑、急躁、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
(二)客观原因
首先,在大学生活中学校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范围,许多大学在教育上只强调分数,将分数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毕业的一个唯一标准,在实际的生活中,许多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安排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相关活动和讲座较少,只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其次,人具有社会属性,每个人都有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影响大学生对于挫折的态度。由于社会环境是十分复杂和多样的,严重的意外事件和突发事件就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的想法和观念,使每一个大学生的抗挫折的能力不同。
三、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抗挫折能力的对策探讨
(一)要全面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过于重视大学生的分数,过于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率、考研率以及通过相关考试的合格率,而忽视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往往形同虛设。因此,高校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真正获得足够的心理健康知识,能够积极地去解决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
其次,高校要注重提升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在不同学院设置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去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教师交流讨论,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不断灌输应对挫折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以心理学为依托,以教学为基础,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提高大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期待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预期,设置较为合适的、可行的目标,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大学生通过努力可以顺利实现,从而避免大学生遭受不必要的心理挫折[2]。
(二)高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琳琅满目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还能够塑造优秀的品格。在新形势下,目前高校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以前的生活中受到了家长的良好保护,在生活中往往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对残酷的现实和社会的了解,这些因素使学生很难独自的适应陌生的多变的环境,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因此,高校要将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组织和举办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阅历,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知识,磨练他们的意志,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社会生活,了解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以后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提供基础,避免出现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期间是每个大学生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和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大学生在高校中的主要内容,他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勇于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能够有健康积极的心态,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用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理解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用智慧的头脑去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合格公民,减少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此外,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建立心理互助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自发的组织到一起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动,形成正确的认知,敞开心扉,共同合作,解决各自的心理问题[3]。
结论: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高校必须加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白婕.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指引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1,23(08):66-69.
[2]李瑾泽,史彦.学校挫折教育及抗挫折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129-131.
[3]史慧敏.浅谈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原则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21(10):61-62.
作者简介:郭冠华,(1985.11.14),女,汉,广东清远,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