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鹏, 李玉林
(1.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100;2.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31)
一个政党、国家抑或民族若想要科学把握时代脉搏、精准破译时代问题,进而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以学习作为政党奠基立业、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就必须要有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全面系统的学习内容、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作为永续前行的动力引擎。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1]309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成长壮大的,正是通过学习这一关键途径赢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不懈奋斗史,本质上就是一部虚心请教、用心钻研、全心探索的学习史。在这部辉煌的历史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围绕着学习的三大基本命题,即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形成了具有连贯性、一致性、创新性的内涵丰富与意涵丰厚的关于学习的总的观点与看法,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立足于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围绕着“学习”这一主题,从学习价值论、学习内容论、学习方法论“三位一体”的视角来审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的科学内涵与逻辑关系,不仅是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关键所在,也是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的密钥所指。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劝忍百箴》)是古人对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精辟凝练。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深刻领悟这一道理之上,以高度的思想自觉与实践自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点场合之中,从国情党情维度言明了学习对于践行初心使命、推进党的建设的价值意蕴所在。
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担当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穿于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鲜明历史课题。为了完成这一重任与实现这一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要以学习的方式破除重重困难、突破层层阻碍。换言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学习的目的在于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
囿于封建统治者守旧僵化观念的影响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近代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炸下不堪一击。原本在科技、文化等多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东方大国,在新兴技术面前变得无所适从。事实层面的巨大落差,一方面,致使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人民救国意识的觉醒,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开始了漫长的救亡图存历程。但历史无情地证明: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人民的全力支持,无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强梦”、农民阶级的“天国梦”,抑或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梦”“立宪梦”“共和梦”,都是难以实现的。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力量,在承继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理想夙愿中,凭借着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利器,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实现“复兴梦”的伟大征程。但是由于错失前两次世界工业革命的原因,近代中国既需要完成从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需要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超越,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复兴梦”实现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之多、要求之高。中国共产党人唯有通过学习获得真才实学、获取过硬本领,方能探寻到救国安邦的宏图大计。为此,毛泽东在深刻体认“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这一论断的科学内涵中,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对革命理论的把握以及对实际运动的了解是一个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前提。[4]533同时,他还指出,学习是领导革命胜利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不仅有助于解决共产党员的本领恐慌,提高其理论水平,也有益于党克服工作中的缺陷,避免党走弯路邪路老路,还有利于培养大批有学问的干部,确保党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政党。[5]177-179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学习中把握住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及规律,纠正了党内“把共产国际的指示教条化、把别国经验神圣化”[6]的错误做法,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而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转变,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要走的路更长,要面临的工作更艰苦。[7]1438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要在工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即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加之经验缺乏的条件下,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8]117,进而赶上时代的步伐,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7]1428,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7]1481,要“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9]393,“积累经验,努力学习”[10]303,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以便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10]19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消除“文化大革命”对党的学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以照抄照搬的学习方法,以“两个凡是”的学习态度对待党的理论,致使党的事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号召全党同志“重新进行一次学习”[11]249,强调如果学习得好,我们“就可以避免犯大错误,就可以少花一点钱办很多的事”[12]264,否则,我们“会在建设问题上栽跟头”[12]263。进入新世纪,江泽民从党执政的高度,明确了学习的意义,指出中国共产党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时代、获得执政资格、赢得人民信任与拥护。[1]284站在新起点上,胡锦涛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新的时代课题”[13]678,回答好这一课题,我们需要以加强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增进对不了解与不熟悉的东西的把握。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学习的方式,探索与开创了一条彰显中国风格、符合人民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带领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势风云跌宕、环境复杂多变,“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14]3不断涌现出来的我们“过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14]3的新问题,以及过去还未解决好的老问题,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推进学习的直接动因。诚如习近平所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15]。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中渐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16],以及“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17]的时代之问,逐步带领中国人民走在了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之中。
总而言之,从国情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是依照“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实践逻辑予以推进的,是围绕着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展开的。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曲折、饱经重重磨难依旧能够永葆青春活力、永立时代潮头,成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于党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18]。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自我建设史是对“为何学习”这一问题最好的诠释。在战火纷飞的革命与战争年代,如何回答好中国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大难题。之所以如此言之,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给出现成的、可供借鉴的解决中国革命的方案,二是因为当时的党还是一个“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19]的党,即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还未有完整统一的了解[4]610,三是因为党是由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与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部分党员存在着在组织上入了党,在思想上未完全入党的问题[20],四是因为党内出现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克服困难,加强理论学习无疑是必要的选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21]264,因为只有给无产阶级以思想的领导,才能确保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21]77,只有加强学习,我们才能领导工作、改善工作、建设大党[5]179。在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建国初期,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复杂艰巨。党内的部分党员出现了革命奋斗意志衰退、骄傲自满情绪萌生的现象,滋生了贪图享乐、贪污腐败的思想。如何保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色,革除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思想、反动阶级的错误思想对党的茁壮成长造成的消极影响,成为这个阶段党面临的新任务。为了处理好这一任务,中共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明确指出,全党在此时开展理论学习,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好的条件,也更加迫切需要。
在如火如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初期,“左”倾错误路线尚未彻底清除、党内仍旧存在着思想禁锢与观念性束缚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党的创新发展。与此同时,“违法乱纪、走私受贿、投机倒把”[22]等经济犯罪行为在党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对此,邓小平强调,能否“坚决刹住这股风”,事关党和国家面貌会不会发生变化的问题。[23]403而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依靠学习教育这一手段来总结党成长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扭转党内的不良风气。20世纪末,处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24]的中国,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受挫折的时代境况,致使党外出现了大量质疑中国共产党接续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声音。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自由化、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之风在党内蔓延。基于此,江泽民指出,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与新知识的掌握,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腾飞。[25]145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正发生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26]440。如何迎接挑战、把握住稍纵即逝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7],如何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执政为民的能力是党在这一时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胡锦涛指出,学习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28]254,对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执政使命的完成具有直接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只有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方能执好政、掌好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伟大斗争更加激烈,面临的“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四风”问题,腐败问题,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立场模糊、是非观念淡薄问题,一些党组织领导力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党的领导错位、乱位、不到位问题,是掣肘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29]的主要因素。从上述问题出发,习近平指出,认识与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30]402,而本领的获取归根到底依赖于学习的推进。这是因为“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31]。
简言之,从党情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党的学习,是对“立党—兴党—强党”的实践要求的一种有力回应,是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担当起执政为民为国重任的有力保障。
作为学习目标的一个体现,学习价值论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所囊括的内容范围之广、种类之多。但在所有的内容之中,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习的核心内容、中国历史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是学习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32]1093的中国共产党,其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即它“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33],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这种“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所有理论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够“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4],才能够担当起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先锋队这两个角色。盘点党的百年历程,不难明辨,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就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永续发展的一种优秀品质融入到其自身建设的血液之中,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是以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意涵为学习的基本前提。毛泽东认为,扩大宣传与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源自于中国的现实需要[4]706,即民主革命的胜利与中国从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阶段,均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这一“望远镜和显微镜”[21]212,均需要“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7]1471。邓小平强调,只要学习与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加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35]147。江泽民和胡锦涛从“根本指导思想”“行动指南”“精神动力”“强大思想武器”[36]227等维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13]594等方面的价值。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经”[37],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克敌制胜的“看家本领”[30]404,是中国共产党人炼就“金刚不坏之身”[38]的重要法宝。
二是以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为学习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学习内容本身的宏伟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与学习目标的紧迫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推进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它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必须把握重点、“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18],换言之,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强调,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重视对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论)的学习[39]。这既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一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1]287,也是因为哲学可以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层面给予人启迪,有效避免下结论、做决策时出现偏差与失误。
三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习的基本原则。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存在着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科学的态度与创新的精神,提出了既要坚持又要发展的原则。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强调“老祖宗”[35]369的东西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失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所强调的坚持与教条主义的坚守是有根本上的区别。教条主义的坚守是将马克思主义视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圣药”,不顾实际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试图一切从马克思主义中找到答案。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坚持更多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中。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36]270,“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0]109,我们仍旧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0]、“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41]667。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聚人民之广益、汇全党之智慧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耦合与交融,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理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因为有了历史而显得厚重,一个民族因为有了历史而得以延续。历史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苦难与辉煌的记载,内蕴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42]。“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古史钩沉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崇史、研史、学史、用史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论认知。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道明了学习中国历史的要义。从广义而言,中国历史应该涵括古代中国史、近代中国史、新中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六个既有重合之处又各有侧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分的部分。学习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历史规律的把握。以党史为例,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了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606,提炼了系列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与规律,诸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同时,学习中国历史还需要理清其内在各部分历史之间的关系。以新中国史与党史为例,新中国史是从国家层面记载了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发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法律法规、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以及经验与教训。党史是从中国共产党层面记述了党以制定相关路线方针政策并使之成为国家意志的方式,带领中国人民解决“挨打—挨饿—挨骂”[43]20之历史问题的过程及经验与教训,同时还囊括了党在推进自身建设、处理与其它政党之间关系的过程及经验与教训。从地位来看,党史是新中国史的核心;从内容来看,新中国史涵括的内容比党史要更为广泛。学习新中国史可以明白党何以是正确、伟大、光荣的;学习党史可以明晰新中国建立与发展是来之不易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言明了学习中国历史的价值。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关于整顿三风》等理论著作中,毛泽东认为,总结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历史,有助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4]534;弄清楚党所走过的历史,有利于“把事情办得更好”[5]399;总结历史经验,有益于制定“好的政策”[5]417。邓小平指出,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对于了解党是如何领导革命、毛泽东有何功绩、中国革命何以成功等有重要意义。[23]381同时,他强调“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35]271,不论是成功的经验,抑或是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宝贵财富”[35]235。江泽民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文中就学习历史的问题作了深入的阐释,指出缺乏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就难以把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44]胡锦涛进一步强调,只有增强历史主动性,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方能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创造未来。[45]习近平以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宽阔的历史视野,赋予了历史以“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老师”“一面镜子”“宝贵财富”“必修课”之价值定位,并强调要在学习历史之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阐明了学习中国历史的方法。在推进中国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要以“全面、历史、辩证”[46]11的方法对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问题。全面的方法,指的是以“古今中外法”[5]400(即学习与研究历史要坚持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与国内外的空间维度相结合)来学习与研究历史,要在“详细地占有材料”[32]799的基础上作出“理论性的结论来”[32]815。历史的方法,指涉的是将事件、人物、问题置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46]15加以省察,力求在剖析其产生的社会、思想等根源之中,在避免片面化与感情化用事之上,对历史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利益的评价[23]244。辩证的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与研究历史之中既“不要笼统地一概否定”[47]95,也不要全面地吸收,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4]533。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4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独具之特质”,是回答“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30]181这一时代课题的关键所在。而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49]13,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弘扬。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以系统的思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见之于理论层面的理性表达,其明确指出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间所强调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最主要的也是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要学习内含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革故鼎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天人合一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要学习内藏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要学习内嵌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中华人文精神。不仅如此,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还需要深入探析中国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当代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此厚植当代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深度。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以辩证的思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上,依照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时间序列,大抵上经历了“严厉性批判—批判性继承—守正与创新”三种梯次递进的态度。民主革命时期,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基于解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考量,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学和礼教采取了严厉性的批判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但却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公民伦理道德、推进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起到的作用。随着实践的深入发展,毛泽东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思想传统已经根植于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作用得以发挥的预设性前提,即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47]23、找到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和共同的表达方式,唯有如此,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同时,他明确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定位为“珍贵的遗产”[4]534,并郑重强调要以“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4]707为原则批判性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用“三个划清”(即划清社会主义同封建主义、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同封建性糟粕、封建主义遗毒同工作中产生的不科学的办法、不健全的制度之间的界限[23]335)阐明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所指。江泽民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论断,提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是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50]胡锦涛强调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26]640-641。习近平不仅从国内层面以“文化基因”“文化血脉”“文化沃土”“精神命脉”“根与魂”“精神家园”等词汇形象地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民族、国家、人民的本源性意义,也从国际层面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51],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鉴于此,他提出要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9]11。习近平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中国共产党人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锚定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方法乃是行事之条理、学习之利器。欲使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能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遵循学习活动内在的生发规律及方法,无疑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这一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学习要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学风建设与制度建设、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三者的有机统一,进而回答好“从哪里学习—何以保障学习—学习有何用”的问题。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宏观叙述了何为共产党员的学习任务,也从方法论层面勾勒了解决任务的途径。在解决怎么学的问题中,能否回答好从哪里学这一子问题,关乎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方向的正确与否、学习效果的好坏。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可以“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23]153。换言之,理论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是学习的两个主要渠道,推进学习要坚持这两渠道的统一。
在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的活动之中,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对象。而理论获取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43]13。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52]的学习与研读。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关于读书的建议》《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批语》等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推进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所开出的系列书目,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主义基础》等。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强调了理论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一是读书不需要太多,“多则不灵”[53],“学马列要精,要管用”[41]9。二是理论学习既要避免因过度迷信书本而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成为书本的奴隶,也要避免因过度强调不要书本而落入经验主义的窠臼,出现以“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对待书本的现象。[54]这两者都是对理论学习的一种曲解与误读,理论学习的最终旨趣在于破译现实问题。三是理论学习要扩大学习的领域、拓宽学习的视野,即学习不仅要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和科学技术”[1]285等多领域,也要涵括对国内外“一切我们用得着”[9]264的知识的学习。这是因为共产主义产生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55],共产主义者身份确证的条件之一,就是看其是否有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来武装自己的头脑[56]。
作为学习的另外一种类型,实践学习较之于理论学习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学习方式[21]181,也是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21]178。之所以如此言之,一是因为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来源,也是推进学习的目的,在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整体过程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理论只有从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运用、经过实践检验,方能称之为真理,才能具有意义。二是因为实践学习作为一种“无字之书”,与理论学习的“有字之书”相比,其对学习者有更高的要求,即学习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度的抽象思维、广阔的理论视野、发散的理论触角,才能有效把握实践规律,继而用规律指导实践。所谓的实践学习,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于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学习知与行辩证关系的深刻体认,其具有两方面的内在规定性。其一,实践学习就是要在调查研究之中,深入实际、发现问题,找准办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从毛泽东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5]382,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的“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25]79,胡锦涛的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功[57]526,再到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58],无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调查研究的重视。其二,实践学习就是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生动形象地指出:“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10]324。人民群众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先生”,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和平与发展的期望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的演进态势。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听民声、知民意、解民情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凝聚起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广泛共识,聚合起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巨大合力,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从毛泽东主张的“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4]533“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5]185“一万年都要学习”[8]44,到邓小平号召的“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11]249,江泽民倡导的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36]543,胡锦涛发起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8]254,再到习近平提出的“大兴学习之风”[14]12“推动建设学习大国”[59]等目标的出场与实现,均需要有学风建设与制度建设这一“柔”一“刚”的举措作为有力保障。
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60]。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毛泽东从思想方法问题、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工作态度问题三个方面深刻地阐发了“学风问题”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提出学风问题,并将之摆到“第一个重要的问题”[32]813的位置、上升到党风问题层面的政治高度、提高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高度,根本原因在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的作风在党内的出现,严重危害到了党的发展,俨然成为了共产党、工人阶级、人民、民族最大的敌人。只有打倒它,真理才能抬头,革命才会胜利。[32]800如果任由主观主义的作风在党内肆意蔓延,脱离实际、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所带来的将是“亡党亡国”[41]200的结果。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学风的基础之上推进的。正确的学风指的是以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内核,以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以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61]为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62],以将要做的事情为展开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工作方法。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前汉纪·孝武皇帝纪一》)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要在党内“建立起学习制度”[5]180这一重要论述。所谓的学习制度,指的是以目标引领、行为规范、政策激励等形式来管理、规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使其能够按照预定的轨道前行,进而实现某一学习目的的条例或规则。在党的百年学习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党的性质和宗旨为出发点,以确保党的学习能够真正取得成效为中心环节,以推进党和国家各个时期中心任务的解决与实现不同阶段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诸如1940年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1955年的《关于党的高级干部自修马克思列宁主义办法的规定》、1989年的《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2000年的《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2010年的《关于推进学习型政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等,制定了一系列行得通、真管用的学习制度,大体上有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学习指导制度、学习考评制度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提出的干部轮训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中共中央集体学习制度、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与制度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学习,使其学习朝着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为学之道在于经世致用,在于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学习、强调学习最本质的要义在于应用、最根本的目的也在于应用[57]255。这种应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体系之中,主要表征为两个方面:一是改造主观世界,二是改造客观世界。无论改造主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使学习真正达到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效果。
在学习中推进主观世界的改造,实质上就是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取新理论,不断进行自我否定、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目的在于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品德修养。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观世界是否得到有效的改造、道德素质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直接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程中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主观世界的改造,始终强调要将改造主观世界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予以推进。这主要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其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具有的无限性特征,决定了共产党员的学习将是一件永久性的任务,决定了共产党员对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将是一项持续化的工作。诚如毛泽东所言,“世界上的事情有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要加紧学习。”[8]178加紧学习以推进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做到的是以“前后贯通学、及时跟进学”[63]、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中观照时代发展的要求、依照解决时代任务的需求、按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及时更正自身错误的观念、更新已有的陈旧观念、更定原有的工作方法,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64]、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本领。
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历程观之,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目的在不同的历史坐标轴下具有不同的话语表达范式、呈现出不同的话语风格,但其根本上没有偏离改造客观世界这一主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主要指向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21]259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旨在于通过总结与推广实践经验的方式,改变中国百废待兴、万业待举的局面,恢复国民经济;意在于通过向苏联学习经验与技术的方式,推动工业化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的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向外国学习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35]44,主要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目的在于克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变化、应对国际社会出现的新状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以继,新冠病毒疫情的大爆发加剧了大变局的演进,风险、挑战、困难明显增大,问题艰巨且复杂,任务繁重且紧迫,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切问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蓄力量。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的发展过程中,党的学习始终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观所涵涉的内容之众多、所覆盖的领域之宽广、所回答的问题之复杂,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价值论、学习内容论、学习方法论三个部分,我们还可以从谁来学习(学习主体论,即党员干部是学习的主力军、理论工作者是学习的先行军、人民群众是学习的生力军等),如何对待学习(学习态度论,即培养志存高远、谦虚谨慎、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等),如何优化学习(学习建设论,即拓展学习阵地、创新学习方式、营造学习氛围等)等视域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挖掘。但需要明确的是,在这一切之中,最核心与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好“为何学—学什么—如何学”的基本问题,把握好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为何学是从思想层面明晰了学习的价值意蕴,这是有效推进学习的逻辑前提和逻辑起点;学什么是从理论层面理清了学习的具体内容,这是学习的逻辑展开,也是使学习能够真正达到全体党员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30]386之效果的有力保障;如何学是从方法层面擘画了学习的践履路径,这是学习的逻辑基点,也是学习得以真正推进的必要条件。三者之间依次递进、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思想体系。应当说,这一思想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与规律提炼,是党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接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重要依托,继续完成“赶考”任务的基本遵循,赓续实现“复兴梦”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