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现状研究

2021-03-06 11:33尹涵杰潘婉玉张春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马 莹,尹涵杰,潘婉玉,张春慧

(郑州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具有一定奉献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愿参与校内外公共服务活动,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回报社会的行为[1]。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影响力与日俱增[2],已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3]。然而,不规范的志愿服务管理导致实际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偏低[4],影响《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突出青年特色,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是指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特定环境下,以志愿者为中心通过指令、惩罚、激励等管理手段,对志愿者组织掌握的各类资源进行有效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期高效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5]。我国志愿服务比西方国家起步晚、发展慢[6],志愿服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因此,要从志愿服务管理入手了解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快速发展。

1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现状

1.1 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地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7]。东南大学医学院自2000年起安排所有医学生进行社区见习志愿服务,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及有关平台搭建等活动,不仅拓展了活动领域,也激发了医学生参与医疗服务活动的热情。此外,近年来志愿服务活动不再局限于以往义务劳动等献爱心活动[8],而是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7],更多与当下发展所需结合起来。华北电力大学“沼气蓬勃”公益项目,通过沼气互补发电系统解决沼气使用效率低的问题,保护环境,降低用电成本。高校志愿服务表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2 志愿服务形式新颖

身处网络时代,志愿服务抓住机遇得到快速发展,如今网络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新方向[9],志愿服务结合互联网已成为当下普遍的服务模式。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互联网志愿服务,如网上作业辅导、线上问诊答疑、网上心理辅导等[10]。上海交通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总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帮助聋人家庭的正常孩子改善口语发音,指导孩子进行口语发音练习,使其发音更加正确。此外,共青团湖南省委、怀化市文明办发起的“牵手”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线上志愿服务,为在外务工并就地过年的人员子女提供帮助,共计159名留守儿童获得线上帮助,度过了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寒假。总之,各高校抓住契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新颖的服务方式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反响良好。

1.3 高校志愿服务显现独特优势

随着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一些高校依托自身专业优势,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志愿品牌[7],发挥品牌效应。西安交通大学的“无止桥”志愿服务,起源于给河西村村民搭建小桥,保障村民日常出行安全。北京科技大学的“心路家教”志愿服务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从2009年开展至今,累计服务千余人次,举起了高端家教志愿服务品牌的旗帜。从志愿活动反馈来看,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不仅有助于带动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主动参与,更有利于活动的持续开展。

1.4 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广泛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其逐渐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种类逐渐增加、活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打破了打扫卫生、关爱老人等传统形式,涉及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大型活动赛事、国际合作、扶贫等多个方面[11]。2003年,国家出台西部扶贫计划,到目前为止每年大约有2万人投身西部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7]。北京奥运会及G20杭州峰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维持会场秩序、引导外国友人,不仅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优良作风,而且展现了新时代大国青年面貌。此外,高校还开展了保护及传播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陈文耀所在团队于2013年开展的“文化故乡·百姓故事”文化传播相关志愿服务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1]。总而言之,相比传统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领域更加广泛。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存在问题

2.1 志愿服务氛围不浓

高校志愿服务氛围不浓,主要体现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在特定时段才会相对活跃。“雷锋月”时各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雷锋精神,引发志愿服务高潮,由于部分志愿服务活动只是单位摆拍[12],从而导致三月一过消失殆尽。此外,高校宣传不够全面是造成志愿服务氛围不浓的重要原因[13],由于志愿服务往往是线上宣传或只针对本社团成员开展,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信息了解不足,从而影响志愿服务活动规模。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志愿服务氛围的因素,改善当下高校志愿服务氛围不浓这一状况。

2.2 大学生志愿者价值取向错位

研究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多种多样,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出现偏差。一些大学生将志愿服务当作获取荣誉的前置条件[14],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是为了扩大人际交往圈、获得学分、利于评优评先,或是因为好奇[15]。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迫于学校要求,并非自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6]。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会直接影响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高校应通过日常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

2.3 大学生志愿者流失率高

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对建立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开展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由“90 后”变为“95 后”“00 后”[16],由于他们更注重个人发展与感受,而志愿服务缺乏相关激励措施,因此往往在几次活动后就会选择退出。徐逸霏[14]调查显示,43%的大学生仅参加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志愿服务活动路途遥远,志愿组织凝聚力、归属感不强等因素,都会直接导致人员流失[14,17]。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的现状。

2.4 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

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管理定位偏差等问题也更加突出[15]。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由学校团委组织。然而,目前大多数团委对于志愿服务工作仅是扮演活动审批者角色,侧重宣传而忽视实际效果。此外,志愿者招募随意且不规范[18],招募大量学生志愿者,而志愿活动举办量与招募人数不呈正比,造成学生想参与却无活动可参与的尴尬局面。另外,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学生参与活动没有相应要求且随意性较强的问题也较突出。总之,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急需从源头入手改变现状。

2.5 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未发挥作用

与西方国家志愿者双向互惠机制相比,我国志愿服务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奉献机制[6]。目前,大多数志愿服务花费由志愿者本人承担,而志愿服务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出现社会与高校信息不对等现象[14,19-20]。此外,高校志愿服务培训发展相对落后,多数志愿服务开展前不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导致志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3 对策

3.1 加强示范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针对当下志愿服务氛围不浓这一现状,高校应加大力度解决,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首先,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或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宣传,如利用主流媒体和门户网站,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与推广[1]。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志愿服务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或是在教室、餐厅等处悬挂志愿服务宣传标语,加强思想引领,营造浓厚氛围[21]。通过加强教育及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形成浓厚且持久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氛围。

3.2 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服务态度

针对当前志愿服务动机不强的问题,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加以解决。高校可结合本校特色及所在地区特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品牌效应[22],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增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及归属感,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23]。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思政课向学生传递志愿服务内涵,通过宣传讲座引领志愿服务风向。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如河南省将每年的3月5日定为“河南省志愿者日”,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导向。总之,要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转变其价值取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3.3 建立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

针对志愿服务人员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问题,首先,要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加强志愿文化建设,固定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不仅有助于提高组织凝聚力,而且有利于志愿服务长期发展。其次,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品牌效应,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无止桥”、华北电力大学“沼气蓬勃”等品牌志愿活动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与其中,减少了人员流失[22]。最后,还可将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与国际接轨,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开展国际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交流,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4],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完善的志愿服务与浓厚的志愿文化熏陶,有助于减少人员流失,建立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

3.4 转变观念,加强志愿服务管理

高校志愿服务管理及领导者要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偏差、重视程度不够及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领导者要正确理解志愿服务内涵,学习相关文件,改变以往只注重表象不注重实际效果的现状;建立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志愿服务监督小组等,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意见双向流动[20],及时做出调整,不仅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监督。

3.5 落实相关工作制度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对在地方进行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标准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优惠[19]。如河南省规定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时必须获取相关物质和安全保障,有困难时优先获得帮助,充分调动志愿者服务积极性。此外,成立高校专项志愿工作基金,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24],不仅利于对志愿活动进行监督,而且有助于扩大志愿者队伍。总之,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可以有效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4 结语

从志愿服务活动水平、形式、特色及领域等方面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现状,提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等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引导,推进高校志愿者队伍发展,发挥高校志愿者队伍的社会价值[25],加快我国志愿服务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大学生之歌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