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国, 陈燕红, 陈海鸣
(1.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 新疆农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1]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六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八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思政课”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当前新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
“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各级各类高校检验大学生培养效果的重要途径。而考试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长久以来“思政课”考试在各级各类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它是所有高校学科课程考核、考评中涉及学生面广、考试程序繁琐的一种考试。综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不利因素:一是因参加考试学生人数众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学院教学部门在每学期末要在全校范围内在固定的时间内安排教师进行出题、审题、印制统一试卷、安排专门的考场和确定大量的主考监考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课程承担单位周密安排,保证各个环节没有纰漏,以确保考试顺利进行;二是考试周期较长,一般要持续一周的时间;三是考试结束后,考务档案整理周期长。需要课程承担教研室的教师整理学生答卷、排序,统计有无缺考学生;四是 “思政课”教师批阅试卷工作量大,无论是批改试卷,核算试卷分数,登记成绩,进行班级学生学情统计分析,课程考试总结等,还是最后装订封存考试试卷档案,导致每年期末“思政课”教师工作量剧增,不堪重负;五是人工批阅试卷存在统分误差的现象,或多或少会降低了学生考试的信度;六是浪费资源,不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每个学期末“思政课”需要印制大量的试卷。
在当今教育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索“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既具有必然性,又是高校传统“思政课”纸制化考试考核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充分利用教育互联网技术,实施手机App无纸化考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手机App无纸化考试,规避了印制、分发、批阅、归档试卷等环节,大量节约了纸张、笔墨等耗材资源,符合当今世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观;二是由“线下考试”转换为“线上考试”,契合当今“手机一族”大学生技术应用习惯,没有技术障碍,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三是在实施手机App无纸化考试时,从事先完善的题库系统中随机抽题、随机组卷,克服了以往考试学生作弊,难以监控的现象;四是采取手机考试无纸化考试,有效规避了传统考试繁琐形式,譬如:试卷装订、试卷分发、试卷归档及管理等琐碎事务;五是实现了即考即改,让“思政课”教师从学期末批阅试卷的纷繁工作中解脱出来,“减少传统考试的繁重的考务工作”“考试阅卷工作也比较简便”[2];六是进行手机App无纸化考试,题库系统智能阅卷和判分,大大降低了人工阅卷的失误概率和主观性随意性,避免了“感情分”和“人情分”;七是借助第三方现代互联网技术平台,规范了考试管理,简化了考试流程,缩短了考试进程,无论是学生,还是授课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都可以迅速获得“详细的成绩分析与试卷评估”[3];八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在无纸化考试平台中设计“考试时间剩余阶段性提示”“提交试卷关机保存提示”等人性化弹出界面,一方面提醒考生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学生考试紧张情绪,将会“极大提高网络考试系统的效果性和公平性”[4];九是将教师从每学期末大量繁琐的试卷批阅中解放出来,读原著、悟经典,积极从事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活动,做到以科研推动“思政课”教学效果,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助推教师科研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高校“思政课”考核改革采取网络无纸化考试,顺应了信息技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在进行“思政课”无纸化考试改革尝试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管理方面,还是网络技术平台维护方面,以及网络无纸化考试题库设计方面均差强人意,需要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5]部分高校和“思政课”教师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挑战、对新时代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的认知习惯缺乏敏锐度,因循守旧,不愿意进行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
在进行“思政课”无纸化考试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懂技术的不懂“思政课”,懂“思政课”的不懂技术的现实困境。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都不懂网络考试系统开发,一般都是学校通过聘请第三方网络公司参与开发考试系统。网络公司在开发试题库过程中,虽然有高超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能力,但是由于脱离“思政课”教学,缺乏“思政课”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不能把高校“思政课”学科性质和考试考核目标有效衔接,缺乏前瞻性和拓展性,商业利益大于社会效益,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思政课”考试相关研究的需求[6]。
目前,高校“思政课”网络试题库设计的试题基本上以客观题为主,几乎不涉及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题题型。客观题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100道左右,判断题20道左右,和多项选择题15道左右。由于网络平台智能化试卷题库系统对主观题采取识别主题词合关键词的方法,运用主观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存在系统误判的局限性,目前手机App无纸化考试一般主要针对客观题,不涉及主观题的考核。客观题的考核只关注考核知识性,忽视价值性考核,从而无法对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形成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及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情意能力进行考查,这显然会削弱高校开设“思政课”的效果,与帮助新时代大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相去甚远。
在高校开展手机App无纸化考试,既要总体衡量本校“思政课”开设状况、学生人数及层次、学生手机性能,还要看管理是否到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一是要确定考试科目,在确定施行手机App无纸化考试之前,必须先考虑教学进度是否与无纸化考试题库相匹配;二是要根据专科、定向本科、本科、本硕博连读等学生不同层次设置不同难度系数的电子试卷和题型,题量控制在120-150道之间,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和判断等知识点涵盖教学内容的70%以上,确保考试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公平性;三是要考前2-3周组织考前模拟,确定学生是否均在手机安装了网络考试手机App考试软件,学生能否正常登录,无纸化考试系统能否生成成绩等,考前模拟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具体的环节,让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正常发挥,最大限度的公平;四是要在模拟考试结束后,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向学生及时反馈在模拟考试过程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防微杜渐,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模拟考试考试成绩,及时发现自己学习总体情况和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确定今后的复习重点,让“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是要及时发布考试时间通知,让学生准备好手机,并确保在考试周期内手机电量充足,流量充足,确保考试正常进行。
高校“思政课”手机App无纸化考试是一个新生事物,是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在具体操作实践手机App无纸化考试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观念要革新。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实现“四个回归”,潜心教学,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德育人,肩负起“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要明确教育立足社会现实的理念,顺应新时代信息技术“旬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发展的客观现实,确保高校“思政课”网络无纸化考试的顺利实施。高校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要么采取进修、轮训等方式,逐步提高教师信息网络技术,要么与网络信息服务公司合作,负责无纸化考试网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在教师考核中摄入网络信息技术量化指标,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觉学习并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教育考核,一方面要体现学科知识性和基本理论的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价值性。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纸化考试改革同样不能背离立德树人的大方向,做到知情意相结合、知信行统一。高校“思政课”在构建无纸化考试题库时,必须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教学目的和要求,细化教学重难点,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试题类型和难易区分度。一般将无纸化考试题库设置为两类,一类为客观性试题题库,具体分为单选、多选和判断;另一类为主观性试题试题库,具体分为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和图表题等。
客观性试题库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库类型一般可分为识记型、理解型、理论拓展型、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应用型和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型。识记型试题控制在题库总题量的30%左右,该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属于简单题;理解型试题控制在题库总题量的30%左右,该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概念的熟悉程度,属于一般难度试题;理论拓展型试题控制在题库总题量的20%左右,该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应用型试题控制在题库总题量的15%左右,该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该类试题属于较难试题。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型试题控制在题库总题量的5%左右,该类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宏观把握,如作为高校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央提出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及“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等等。该类试题属于比较难试题。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师肩负着“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7]高校“思政课”是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进行高校“思政课”考核改革是适应信息技术变革的需要,是基于“总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实践需要。
目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改革“思政课”传统考核方式,实现“思政课”过程性考核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一方面,借助手机App无纸化考试技术,不仅可以便捷地对教师讲授的“思政课”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还可以进行章节、专题、实践课阶段性考试,量化考试过程,了解学生对教师教授内容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教师根据无纸化考试系统实时提供的考试情况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及时调整和改进授课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无纸化考试易于操作实施,可以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不同层次学生建立难易度有差异的试卷组织考试,体现“思政课”教学考核的科学性,避免以往纸质化考试试题难度均质化、无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弊端。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在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最终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