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探析

2021-03-06 04:46常伟杰杨璐夷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实验区郑州机场

常伟杰 杨璐夷 刘 彬

(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河南 郑州451162;2.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3.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郑州 451100)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紧紧抓住航空经济发展先机,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航空枢纽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为载体,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当前,实验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领,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双城”引领中的重要“一城”。

一、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华丽蜕变,从空港小镇到现代都市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起航。多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实验区坚持以城促产、以产带城、产城互动。在产业发展带动下,实验区强化文化、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推进有品质、有品位的精品城市建设,曾经的空港小镇已初具航空新城雏形。实验区已经从过去的“机场+食品”和钢铁加工等低附加值产业,逐步发展成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同时是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9年底,实验区实际土地规划面积约41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超过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年均增长约10平方公里;铺设供水、电力排管、燃气等管网超过120公里;绿化总面积达18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约27.1%,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2.7平方米;兰河、正弘、青年、梅河等多个城市公园建成投用,园博园、双鹤湖中央公园成为实验区乃至郑州市、河南省居民休闲游玩新去处;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骨伤病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相继引入。

(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1.GDP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以来,实验区经济总量每年增长实现百亿元左右,2018年达800.24亿元,2019年达980.80亿元(见图1)。实验区经济总量占郑州市比重达到8.5%,比2013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六年年均(2014—2019年,下同)增速达14.9%,比郑州市高6.5个百分点,比全省高6.6个百分点;2014—2019年对郑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1%,拉动郑州市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图1 2013—2019年实验区GDP总量及增速

2.财政收支实现跨越式增长。实验区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呈跨越式增长。2019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2亿元,是2013年的3.1倍,六年年均增长20.7%;2019年税收收入为38.92亿元,是2013年的3.8倍,六年年均增长22.5%;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3.3%,比2013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69亿元,是2013年的2.3倍,六年年均增长15.2%。

3.市场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伴随着实验区经济发展壮大,对各种市场主体的吸引凝聚力逐渐增强,市场主体迅速壮大,实现跨越式增长。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来看,2018年末,实验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共有7150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6451个,增长922.8%;产业活动单位7832个,比2013年末增加7024个,增长869.3%;个体经营户12385个(详见表1)。

表1 2018年末实验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4.外向为主,为河南省进出口装上“引擎”。开放是引领实验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实验区作为首个国务院批复的航空经济区,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领头羊”。自获批以来,实验区手机进出口、国际物流分拨和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实验区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拉动河南省进出口快速增长。2019年实验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663.5亿元,占河南省、郑州市的比重分别为64.1%、88.7%。截至2019年底,京东海囤全球、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苏宁海外购、唯品会等知名跨境电商均在实验区开展业务,跨境电商产业连续4年实验翻番式增长,全年累计完成7290.1万单、货值70.6亿元,已成为实验区跨境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5.以手机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业拉动实验区经济快速增长。以手机制造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实验区的特色产业。2013年实验区手机产量为9373万台,2019年达2.14亿台,占全球手机产量的1/7,手机产量年均增长15.0%。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为1457.59亿元,2019年突破3000亿元,达3084.20亿元,年均增长12.8%,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8.1%。

6.郑州机场建设硕果累累。近年来,河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作为实验区核心组成部分和“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机场规模不断壮大,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不断取得新突破。2013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14万人次,2016年突破2000万人次,2019年达2912.93万人次,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第12位,六年年均增长14.2%(见图2)。2013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为25.60万吨,2017年突破50万吨,2019年达52.20万吨,总量跃居全国第7位,增速在全国前十大机场中排名第1,六年年均增长12.6%(见图3)。2017—2019年郑州机场连续三年实现货邮吞吐量排名全球机场50强,连续三年实现中部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双第一”。2019年,郑州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是此次上榜的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图2 2013—2019年郑州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及增速

图3 2013—2019年郑州民航货邮吞吐量及增速

二、实证分析

选取2012—2019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实验区发展进行量化分析。

(一)模型选取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将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三大需求作为解释变量,有如下公式:

式中,GDP、TZ、XF、JCK 分别为生产总值、投资、消费、进出口,β0、β1、β2、β3分别为技术进步、投资、消费、进出口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

(二)建立模型

利用Stata14.0软件进行模型分析,运行结果如下:

表2 模型分析结果

采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得到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模型为:

R2和F值均较高,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很好。

(三)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方程,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4.404707、0.1263964、24.41033。进出口对实验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这与目前实验区是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外向型特征明显的状况相吻合。

1.β1+β2+β3>1,规模报酬递增,表明按照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这与目前实验区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吻合。实验区近年来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投资、劳动力投入以及特有的外向型经济拉动。

2.投资和进出口的弹性系数明显高于消费,表明实验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是进出口和投资,这也与上述分析一致。2014—2019年,实验区累计投资超过3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90%。

3.消费对实验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消费是实验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与实验区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相吻合。实验区发展起步依托于富士康,服务业发展对富士康的依赖程度比较高。沃金、锦荣悦汇城等商业中心都是围绕富士康建设的,由于实验区消费主体是富士康员工和本土居民,由村民到市民身份上的转变与消费理念的转变不同步。实验区餐饮住宿虽与郑州市区接轨,但商业中心品牌与市区尚有不小的差距。加上实验区到郑州距离近、交通方便,一些高端消费人群会选择到市区而不在本地消费。同时,受教育、医疗、家庭等因素影响,部分从业人员白天在实验区上班,下班回郑州市区或者新郑,对实验区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发展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

过去几年,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实验区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五年成规模”目标圆满完成,正在稳步向“十年建新城”目标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各项政策的引领带动;得益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依托地利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凝聚作用与项目建设带来的投资推动效应。

(一)经验总结

1.把握政策,抢占发展先机。实验区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政策支持。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实验区以此为契机开始迅速发展。2016年3月“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实验区快速发展再添动力。2017年和201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征求意见稿)》。实验区以政策为指引,积极与国家、河南各省(市)对接,通过构建“铁、公、机”三网联合的多式联运体系以及建设国家“米”字形高铁枢纽、郑欧班列、郑州南站、机场三期扩建等重大项目,加快财政、金融、口岸建设,促进通关便利化及产业发展,加强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实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助力。

2.以机场为核心,围绕机场做文章。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国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实验区紧紧围绕机场这个核心,将机场建设与实验区发展密切结合。2015年12月22日,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2016年1月7日,郑州机场第二跑道启用,进入“双跑道、双候机楼”时代,成为中部地区唯一拥有双航站楼和双跑道的机场。“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建设快速推进,卢森堡货航每周航班量已由2014年的1班扩大到2019年的18班,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郑州机场新增在美国、欧洲、澳洲通航点及第五航权额度,南航、国航、厦航、深航、海航等航空公司逐步加大在郑州机场过夜运力的投放。苹果、微软等国际品牌选择郑州机场作为产品集散地,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企业选择与实验区牵手协作发展。机场硬件设施的完善为实验区航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大批优质企业的入驻,增强了实验区对企业及人才等稀缺资源的吸引力,极大地激发了实验区内经济主体的活力。实验区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旅客吞吐量与货邮吞吐量迅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迅速提高。2013—2015年实验区GDP增速分别为25.4%、18.0%和22.5%,成为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3.高端制造业发挥了产业凝聚核的作用。近年来,实验区始终把高端制造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航空设备制造及维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重点,建设精密机械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国内外一大批手机生产厂商入驻,实验区产业集聚效应和“雁阵效应”开始凸显。美国UPS、俄罗斯空桥、南方航空、深圳航空等1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200多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周边地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实验区的支柱产业,全球约一半iPhone产自郑州。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实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左右。实验区进出口总值及增速直接影响郑州市和河南省的进出口增速。2018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5500亿元,2019年再创历史新高,达5711.6亿元,居中部第一位。其中郑州富士康2019年度出口总额为2199亿元,进口总额为1138亿元,总计占河南省进出口总额的近六成,成为河南省外贸的“顶梁柱”。

4.项目为抓手,投资增动力。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吹响实验区发展的“冲锋号”,助推实验区经济发展。实验区始终坚持“落地为王、投产为胜”的结果导向,以项目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通过项目投资迅速拉动实验区经济增长,通过项目建设完善实验区城市功能。富士康、机场三期、园博园、高铁南站、新会展中心、郑许轻轨等对河南省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先后落地实验区,正威、酷派、友嘉、绿地、普洛斯等一批企业入驻实验区,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把郑州机场作为其全球第二个枢纽机场等事件,为实验区装上了强大的引擎,极大带动了实验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实验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地产企业,豫发、裕鸿、正弘、万科等房地产商竞相在实验区布局,一大批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实验区向城市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实稳固。

(二)问题分析

尽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河南省开放中起龙头作用、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受经济发展阶段性制约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近年来,实验区加大主导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经济量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渐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4.1∶83.8∶12.1演变为2019年的0.9∶71.1∶28.0。与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相比,实验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不够完善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升级任务仍然繁重。实验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比河南省、郑州市低20.0和31.0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服务业虽发展迅速,但是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步伐有待加快;高端引领性项目较少、产品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业不足、“缺芯少屏”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2.城市建设进程缓慢。当前距离“十年立新城”目标还有不足三年时间,任重而道远。实验区的战略定位是打造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现代航空都市。实验区缺少文体类、城市综合体等大型消费休闲项目,城市功能支撑不足。郑州机场作为重要客运中转站,缺少免税店、高端商品服务业等可以停留的建设项目,旅客只中转不停留,未充分发挥枢纽优势、口岸优势。生活、休闲娱乐等配套设施不足,教育、医疗等资源配置不完善,导致实验区吸引力不足,虽然将企业及人才引进了实验区,但面临如何将人才留下来的问题。

3.郑州市与实验区“港城融合”互哺不足。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经济总量已跨入万亿俱乐部,常住人口破千万,集全国铁路、高速公路、航运于一体,是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但是,实验区与郑州市区融合互哺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仍然较弱。在产业类型上,实验区以航空业为主导,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和关联性的高端产业,与郑州市发展的其他产业联系较弱,周边地区支持性产业偏少,难以形成实验区的集聚效应。在人口结构上,郑州市人口资源丰富,但是人才在实验区的流动和供给上仍存在不足。实验区作为新设实验区,缺乏对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产业分配和基础设施不匹配,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有城无人,有城无市”的“新城陷阱”问题。

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实验区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已经成为省会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成了带动中原城市群及周边地区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实验区在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平稳、政策支持引导的环境下面临着众多机遇,但是由于产业规划推进缓慢、先发优势弱化,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后疫情时代,其发展也存在一定挑战。

(一)机遇

1.实验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新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进、好”态势,中原更出彩迈出坚实步伐;郑州GDP破万亿、人均生产总值破10万元,成功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吸附力、支撑力、影响力大幅增强。特别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实验区建设发展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更高的目标,实验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2020年在检查省重点项目郑州南站建设情况时强调:“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强化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巩固提升综合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河南省省长尹弘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巩固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功能,推进临空产业发展,支持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建成运营药品进口口岸,建设邮政枢纽口岸。郑州市明确提出“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以五区联动、四路协同为突破”的总体思路。这都将为实验区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引,保驾护航。

2.实验区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机场中转优势显著增强,已成功跃升为我国重要的干线枢纽机场和空中交通枢纽。2018年5月,郑州机场联合5家机场、9家航空公司共同成立“豫—西北机场中转联盟”;6月,河南省政府与民航局联合下发《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在对外航权谈判中支持郑州机场利用第五航权;2018年8月,西部航空郑州分公司成立,郑州机场进入“双基地公司”运营的新阶段;2019年,中原龙浩航空公司与中州航空公司两家本土航空公司成立,标志着实验区在航空运输发展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与主动权。随着这些重大战略的逐步实施,实验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一环及“空中丝绸之路”的起点,战略地位更加巩固。

3.实验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实验区积累了一大批稳当下、促长远的项目,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具体表现在: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稳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方阵;智能终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态势日益向好,累积入区项目208个,投产67个,初步形成从芯片、面板到整机,从硬件到软件的全产业链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有美泰宝、鸿运华宁等70余家新药领军企业签约入区,并积累了一批新药正在研发或临床实验;供应链金融异军突起,宝聚丰供应链公司获批海关AEO高级企业认证资质,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获此认证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另有郑州嘉瑞、易通跨境、双合盛等进出口总额排名在全省前50名的供应链企业;同时,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呈现出企业投资由轻资产向重资产转变、智能机和高端机占比持续提高、订单委外生产向本地生产转移的态势;合晶项目建成投产,华锐光电液晶面板项目第一批设备已安装到位,光力科技半导体封装划片机、DW先进集成电路芯片靶材等项目签约入驻,均填补了河南省空白。

4.不断完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持续建成,为实验区的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截至2019年8月,领事馆片区规划用地面积已达850公顷,周边部分道路已通车;2020年4月16日,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启动,开工建设北货运区工程及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2020年8月15日,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项目主体封顶;郑州高铁南站预计2022年建设完成。未来,领事馆区将与实验区、自贸区形成优势叠加效应,放大实验区国际化门户枢纽的优势。实验区将逐步实现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的高速发展和多业聚集,吸引力将极大增加,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

(二)挑战

1.产业规划推进步伐缓慢。实验区在规划时,着力布局与航空经济密切相关的临空产业,如航空制造业、精密仪器、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及仓储服务、航空金融、商务、会展等,但截至2019年底,河南本土航空公司刚刚建立,与航空相关的航空制造及精密仪器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与航空经济密切相关的融资租赁、专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能提供航空租赁等金融服务的企业有限,绿地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尚未建成投用。电子信息产业过多依赖于富士康,产品附加值不高,未形成健全的电子新产业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以进口为主,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急需的供应链金融和离岸结算等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

2.竞争日益激烈,实验区的先发优势弱化,航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是航空经济区之间的竞争。截至2019年底,全国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规划区已经有200多个,航空经济区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另一方面,实验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实验区因政府支持及政策引导等带来的地区发展优势逐渐减弱,由于资源有限,其他地区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也会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来吸引企业与人才落户,在同样的优惠政策下,实验区的优势不再明显,将与其他城市产生激烈竞争。另外,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主要依靠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实验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一个严峻挑战。

五、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奠基之年,更是实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步之年。实验区要抢抓机遇,快马加鞭,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发展优势,努力发展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和价值增长的新高地。

(一)为实验区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实验区纳入河南自贸试验区政策范围,全力申建自由贸易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充分发挥航空港区“名片”“龙头”引领作用,助推全省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大幅提升实验区的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巩固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和作用,建成面向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国际物流中心、“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加大企业减税力度,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入驻。

(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打造高端优势产业

合理的产业结构、高端的产业链是实验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促进实验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航空港经济应着力提升航空运输业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优惠政策增强与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的合作,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同时,深入挖掘与航空运输业相关的行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围绕高铁南站、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加快打造以智能终端、商贸会展、生物医药、大宗商品等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实现实验区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另外,积极招商引资,严格甄选投资入驻企业。在企业引入环节上应避免产业同构现象,严格把关,确保入驻企业质量及与临空产业的相关性,优先选择知名企业或极具发展潜力的企业。

(三)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发挥高端人才领军作用

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汇聚一批与实验区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中高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跨界融合人才。引育结合,将实验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培养、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之地。针对实验区航空物流、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产业所需人才,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从高等院校的专业培养到各类在职技能培训。优化行业环境,完善薪资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实时动态竞争机制,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推进产居融合,吸引并留住人才。

(四)紧紧围绕航空新城建设,推动实验区建设迈入新阶段

牢记“名片”“龙头”“引领”责任,按照高质量建设航空港的总体目标,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要求,着力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全面改善城市管理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城市承载力、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按照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总体安排,重点突出生态建设,严格按照“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要求,加快构建全区生态景观体系,早日实现“十年立新城”目标。

总之,实验区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身条件和国家政策扶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实验区郑州机场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