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龙, 张晓琳, 杨 清
(1.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分院,四川 成都,610041;2.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天津,300392)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同时提出了全国各地区的控制性主要指标,其中到2020年,珠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为此,广州市要求城市建成区内在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2030 年底前,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大山东涌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北部大石街道,下游汇入三枝香水道,属于珠江北江的一条支流,主要承担流域行洪排涝功能,治理前已基本丧失水体自净能力。大山东涌全长约2.8 km,流域面积约2.35 km2,宽5~33 m,整体比降0.6‰;大部分河段横穿植村、大山村等城中村建筑密集区,沿线除起点处约160 m被盖板覆盖外,其余均为明沟。
根据现场调研,污染源主要为沿线生活污水直排、合流管道直排以及河道底泥内源污染等。
2.1.1 居民生活污水
大山东涌流域的植村片区和大山村片区属于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建筑密集、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污水和部分小作坊生产废水直接排入大山东涌,严重污染水质。
2.1.2 合流管道
大山东涌所在的大石片区几条主要道路,如南大路、朝阳东路和群贤路等,虽然铺设了雨污水管道,但现状排水管道破损、淤积严重,存在较多的错接、混接问题,致使部分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大山东涌,造成污染。
2.1.3 河道底泥
由于长期污染,大山东涌河道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物的释放增加了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对河道水质的恶化作用是长期、缓慢的。底泥的厌氧环境也为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在污染物数量的累积下厌氧发酵[1]。
2.2.1 沿线排污口
如表1中依次给出了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控制流程图和控制依赖图的结构。为了方便表示,可以对程序的节点用0到n的自然数表示。其中程序的入口节点记作0节点,依次标号。
对大山东涌沿线主要较大排污口进行统计,见表1。
表1 大山东涌沿线主要排污口
2.2.2 水质检测
选取了典型断面进行水质检测,见表2。
表2 大山东涌典型断面水质检测数据mg/L
由表2可知,大山东涌水质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严重[2],整体水质为劣Ⅴ类。
根据现场踏勘,结合河涌宽度、沿岸建筑布局、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将大山东涌分成3 个污水系统,分别采取涌底埋管、涌边堤岸新建截污渠箱及涌边铺设截污支管等不同的截污方案。
3.1.1 南大路—群贤路
图1 南大路—群贤路段河涌现状
针对现状,采取在河涌左岸新建截污渠箱,在河涌右岸铺设截污支管的设计方案对沿线排污口进行截污,系统末端通过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见图2。
图2 南大路—群贤路段截污系统横断面
截污渠箱水力计算见表3。
表3 南大路—群贤路段截污渠箱水力计算
3.1.2 群贤路—朝阳东路
该段污水系统总服务面积约17.8 hm2,最高污水量约1 740 m3/d。该段河涌大部分穿越城中村区域,河涌两岸建筑密集,断面最窄处仅3 m左右,沿线排污口以每家每户散排口为主,有一些较大的合流排口。见图3。
图3 群贤路—朝阳东路段河涌现状
考虑到该段河涌断面较窄以及两岸现状的复杂性,在河涌底部铺设截污干管,在岸边铺设污水收集支管,污水收集支管通过涌边收纳井排入涌底截污干管,系统末端新建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经提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见图4。
图4 群贤路—朝阳东路段截污系统横断面
截污干管水力计算见表4。
表4 群贤路~朝阳东路段截污干管水力计算
3.1.3 新光快速路以西污水系统
该段污水系统总服务面积约5.5 hm2,最高污水量约540 m3/d,沿线排污口主要分布在西侧城中村区域且位于大山东涌下游,河道断面较宽,平均宽度13 m。见图5。
图5 新光快速路以西段河涌现状
结合实际情况,在河涌西岸新建截污渠箱进行截污,系统末端新建一体化污水提升泵站,经提升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见图6。
图6 新光快速路以西段截污系统横断面
截污渠箱水力计算见表5。
表5 新光快速路以西段截污渠箱水力计算
中小河道常用的清淤方式主要有排干清淤、水下清淤和环保清淤[3]。大山东涌上游和中游主要穿越城中村,河道狭窄,两侧建筑密集,机械出入不便,下游河道断面较宽,水量较大。
因此,结合现状,在朝阳东路以南段(中上游)采用河涌排干后机械+人工清淤的方式,朝阳东路以北(下游)段采用水下机械清淤的方式。见表6。
表6 清淤方式对比
清淤量共计23 000 m3,河涌清除淤泥通过汽车运至底泥处理场,经过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满足相关要求后用于填埋场覆盖土、河岸护坡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管理,大山东涌已基本消除黑臭,河中已无漂浮杂物,水体功能也在逐步恢复。见图7。
图7 工程实施后的河涌
本项目在前期现场调研及现场设计基础上提出了控源截污、底泥清淤、“一河一策”等工程和制度措施,旨在能够解决河涌的外源和内源污染问题;但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工程措施只是其中一部分,后期还需要结合河涌流域范围内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进行源头治理;同时新建的截污渠箱、管网、泵站等排水构筑物也需要运营及维护管理;因此只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保障河涌的长治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