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嘉峪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据我国动物疫情调查显示,全国每年有超过50 %的重大疫情都是由异地引入、跨省调运动物或动物产品造成,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国家为了保障疫情形势下民生膳食结构,下达了生猪稳产保供任务,各地相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时,市场猪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随之催生了一批批新生的养猪场(户),生猪调运不可避免,生猪等动物运输渠道的疫病防控不容小觑。本文以我市一农户林某2020年11月中下旬从省外调入生猪为例,思考分析动物运输中影响疫病流行的因素,可为有针对性的实施动物防疫工作、提高疫病防控效果提供借鉴作用。
冬季以来,零星散发的无症状感染新冠肺炎者时有发生,跨省调运动物时间短的3~5 d,长的则需要一周以上,调运期间若遇新冠疫情则需要承运人和运输动物进行隔离观察,落地时对于不具备动物隔离条件的散养户而言,无疑为雪上加霜,调运动物本因环境改变即有应激反应,加之运输中饲养管理水平下降,此时抵抗力减弱,极易诱发疫病。
动物疫病的流行与原发地疫病流行史有密切关系,大多病原微生物在没有彻底杀灭的情况下,极易污染、繁殖、定植。如果不能索取调出地动物一个周期内的强制免疫病种疫情状况证明材料,那么,调运动物成为病原携带者将成为跨省调入地的最大风险隐患。
2019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接近天花板水平,一些不法商贩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违规贩运病猪的现象频频见诸报端,农业农村部于2020年年初曝光的违规调运生猪引发非洲猪瘟疫情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生猪从运输渠道感染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的途径最为直接,调运生猪车辆未经备案不能保证其彻底洗消则成为另一重大隐患。因此,我市林某跨省调运生猪存在一定的风险。林某需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官方兽医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还需提供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种猪需提供“一对一”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生猪运输车辆经核查必须为已备案车辆。
畜主须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检疫部门申报备案,指导畜主索要调出地相关手续,包括调出地出具的动物A检疫合格证明、相关检验检测报告、生猪运输车辆备案(查询)情况等是否真实准确,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畜主(承运人)随时通过手机视频申请官方兽医协助审查动物调运手续是否规范、齐全。
调出地和调入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动物疫病预警职能,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养殖场户(畜主)可根据饲养畜种,需及时掌握强制免疫病种、预防措施,定期予以开展免疫接种,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或意识不到位,养殖场户(畜主)存在自主随意性倾向,动物到达调入地时不申报或者不及时申报,导致监管人员未及时予以进行落地监管,往往在落地饲养未申报这一空挡期,出现意想不到的疫病发生,如若发生人畜共患病,损失和影响更为严重。
防疫方面,不少动物原产地缺乏严格的防疫建议工作,养殖场户(畜主)未能按照规定接种免疫疫苗,比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是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若无免疫,则无疑增加了运输途中的安全隐患。检疫方面,部分动物在运输前原产地检疫不到位,一部分携带病原菌、有疾病、不符合运输规定的动物流出原产地,在运输途中造成病毒的传播与扩散,造成疫情扩散。
部分动物在调运引种时可能携带病毒,但不表现病症,在引种运输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疫病传播。引种防疫失效常常因为引种审批程序不严格和审批处理不规范,部分动物疫病国内并未发生且无流行史,但因从国外引进新品种或引进种用乳用动物时,导致一些新型病毒传入国内,调运人因盲目崇拜“洋种”而引种,引发国内动物疫病传播扩散。
部分动物出售(调引)时未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检疫检查和隔离观察,甚至出现“隔山出证”行为,一方面因为养殖场条件所限,动物圈舍不足无隔离舍,一方面因为缺乏防疫意识,还有可能因为饲养人员不足,便于集中管理而直接将引入动物与原饲养动物混养,造成疫病在动物群间感染,传播和扩散。
不少运输动物车辆途中未按相关规定进行防疫处理,也未严格执行防疫管理规定,长途运输期间进入餐饮场所不能及时消毒。承运人缺乏防疫意识,部分人利欲熏心,甚至与交通管理人员或检疫人员存在金钱交易,导致运输过程动物防疫监管不力,成为动物疫情传播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冬季动物运输时,昼夜温差大,极易引起感冒病症,感冒动物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综合感染的诱因随之增多。
严格执行相关的防疫检疫管理规定,由官方兽医做好动物输出地和引进地的动物检疫。检疫合格者签发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发现异常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联合处理。对检疫出有疑似传染性疫病的应集中隔离,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之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同时,根据运输记录对运输车辆及运输车辆沿途的动物饲养场做追踪溯源及检疫、防疫,对存在有重大动物疫病的动物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消毒后统一做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工具等也要做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
当前,新冠疫情多点频发,非必须不引种,动物饲养应采用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模式,引种是新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关于引进动物,养殖场户一定要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相关程序申报审批:出售、运输供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 d申报检疫;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的,应当提前15 d申报检疫。审批人员应严格按照申报审批制度执行运输前的抽样检测,以确保当地强制免疫病种抗体水平达标为前提,确定运输动物的健康安全,再签发审批手续准予运输。跨省调运乳用动物、种用动物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凡是动物养殖场户,均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消毒与门禁制度、动物检疫申报制度、隔离观察制度等。引进动物都应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规定》做好入场检疫和隔离观察工作,并做好详细的检疫及隔离观察记录,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21 d,种用乳用动物隔离观察至少需60 d以上。隔离期间无异常,确定引进动物机体健康后再并群混养或开展后续的繁殖配种工作。我市林某调引种猪(两月龄以内)时虽申报调运且已备案,但在调入时未严格执行隔离观察制度,声称在调运途中因气温低未开暖风,致使调运生猪全部感冒均未治愈。因此,落地申报及时,对于控制疫病扩散具有现实意义。
动物运输应严格遵守活体动物运送规定及《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动物运输检疫站应按照检疫管理相关规定,对过往车辆逐一实施检查及检疫。检查内容包括运输车辆的备案、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种用动物(跨省)审批证明等,并对运输动物详细查证验物,确定证、章、物吻合、动物机体健康者,准予放行。
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疫情扩散,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调入地与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的省市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客观上势必会给生猪养殖企业、养殖户、屠宰厂带来很大影响,其目的是有效切断非洲猪瘟传染源,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几率。作为一些生猪和猪肉制品的输入地,因为外地生猪无法进来,市场上的生猪供不应求,又会导致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影响当地百姓的“菜篮子”。所以,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申请报备、资质合格、车辆备案、规范运行”的原则,实施“点对点”调运是解决当前生猪市场面临问题的主要方式。“点对点”调运必须遵守严格的资质、标准和条件,严禁中途卸载,尽最大限度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换言之,“点对点”调运,就是寻求疫情防控和生猪跨市、跨省运输之间对各方都有利的平衡点。
目前,动物运输是动物疫病防控的最棘手问题。由于大环境下新冠疫情频发,国内动物运输范围广,运输渠道多,仅动物运输管理部门和防疫部门很难全面预防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要发挥各地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指挥部职能,联合成员单位部门力量,调动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防疫主体责任,形成社会合力,为动物运输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