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繁殖学的三大技术支撑分别是人工授精、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代替自然交配的一种人工辅助生殖技术。2003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AI辅助生殖技术也随之不断改进和发展,为生命的继续和繁衍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手段,同时也为畜牧繁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遗传资源。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创建于1961年,它不仅可以作为文献检索的工具,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Web of Science是大型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是ISI数据库中的引文索引数据库,共包括大约10000种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高质量期刊。文献计量分析学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以科技文献数量、相互引用等多维度客观定量地分析梳理学科研究的国家、地区、研究机构等学术水平,揭示文献分布规律、挖掘研究热点、预测学科未来发展,该数据库已被应用于很多学科。
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 核心集合数据库,对2003.01.01~2019.12.30期间全球AI发表文献进行计量统计,从发文国家、研究机构、论文影响力、关键词、国家合作关系等方面分析AI发展现状,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AI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论文数据来自Web of Science 核心集合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模式,检索式为“TS=(artificial insemination)”,检索语言为“All language”,检索论文类型为“Article”,检索时间跨度为2003.01.01~2019.12.30,检索索引为SCI-Expanded,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12日21:00,共检索到AI相关研究文献6 096篇。
在2003~2019年期间,Web of Science 核心集合数据库中有关AI研究相关文献共6 096篇,全球AI研究领域论文数量总体呈逐步上升趋势(图1),其中2006年、2014年、2015年AI论文发表量较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这可能与2006年国际政治局势,2014年埃博拉疫情、ISIS横扫中东以及2015年难民潮冲击欧洲有一定关系。此外,中国AI研究相关论文共219篇(图2),但在2008年和2014年降至最低点,推测这可能与数据库中新论文的更新时间有关,此外,还可能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及2014年禽流感来袭有极大关系。
图1 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论文数量变化趋势
图2 中国2003~2019年AI文献刊文年度变化趋势
以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领域论文发表国家/地区为统计源,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巴西、西班牙、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印度。在论文发文量前10的国家/地区中美国论文数量占绝对优势,占总发文量的20 %以上,其次是巴西和西班牙。美国发文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反映出美国在AI研究领域科研活动比较活跃。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畜产品绝对数量大,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此外,早在1938年美国便开始建立乳牛AI组织,AI技术实践运用早。目前,巴西牛群存栏量居世界第二,商品牛数量、牛肉产量及牛肉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生猪存栏量及猪肉出口量均在世界前列,发达的畜牧养殖业为AI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大量机会。西班牙是传统的畜牧业国家,主要以养猪业为主,同时兼有养牛业、养禽业和养羊业等,自1995年以来,畜产品(肉类及杂碎)贸易以出口为主,畜牧养殖历史悠久。此外,中国共发表论文219篇,排名第11位,与美国、巴西等相比差距明显。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1978年以前,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仅作为家庭副业,农业占比不高且长期发展滞留;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对养殖业的大力支持,我国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养殖成本较高、产业基础薄弱及环境压力等因素影响,畜牧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
以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机构为统计源,在4 048个研究机构中选出发文量前10的科研机构,分别是圣保罗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系统、佛罗里达大学、法国农业食品与环境国家研究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密苏里大学体系。按所属国家划分,10个研究机构中5个属于美国,2个属于巴西,法国、瑞典和印度各1个;根据洲际划分,10个研究机构中5个属于北美洲,2个属于南美洲,2个属于欧洲,1个属于亚洲。由此可见:美国、巴西及法国AI研究科研实力较强,AI研究国际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国家。此外,以2003~2019年中国AI研究论文发表机构为统计源,在283个研究机构中选出发文量前10的科研机构,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AI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院校,为中国AI研究发展做出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2003~2019年全球AI发表刊物为统计源,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累计载文达2 817篇,占总发文的46.211 %,分别是Theriogenology、JournalofDairyScience、Animal?ReproductionScience、ReproductioninDomesticAnimals、JournalofAnimalScience、ReproductionFertilityandDevelopment、Animal、AnimalReproduction、JournalofReproductionandDevelopment、TropicalAnimalHealthandProduction。其中3个期刊来自美国,发文量为1 566篇,占总发文的25.689 %;2个期刊来自荷兰,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巴西、日本各1个。美国的Theriogenology、JournalofDairyScience,荷兰的AnimalReproduction?Science和德国的ReproductioninDomesticAnimals属AI高载文量期刊,占总载文的36.467 %。此外,2003~2019年,发表中国AI研究领域论文最多的10个期刊,分别为AnimalReproductionScience、Theriogenology、Cryobiology、Andrologia、AnimalScienceJournal、AsianAustralasianofAnimalSciences、PoultryScience、ActaOceanologicaSinica、Aquaculture、BiologyofReproduction。从国际和国内期刊发文来看,主要是Theriogenology、AnimalReproductionScience,说明国内与国际AI研究认可度高度相符,但中国AI研究及自主高质量期刊仍需要不断提升发展。
以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论文为统计源,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中,美国共有5篇;爱尔兰、巴西、法国、意大利及瑞典各1篇。此外,以2003~2019年中国AI研究领域发表论文为统计源,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论文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各发表2篇。
以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论文作者为统计源,将16 975位作者按发文量排序列出发文量前10的作者(表1)。美国和巴西在AI研究领域的科研实力雄厚。中国AI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科研大学,主要有华中农业大学的杨利国老师、四川农业大学的曾长军老师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胡建宏老师、李清旺老师、罗军老师。
表1 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发文量前10的作者
利用文献计量在线分析网站(http://bibliometric.com/results.html)制作国家间合作关系图(图3),彩色线条连接的表示两国间存在AI研究合作关系,彩色阴影面积越大表明与其他国家AI研究联系越紧密,存在合作关系国家数目越多,目前,在AI研究领域全世界的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较紧密,其中以美国、巴西、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联系最为密切,并且发文量均位居全球前列。此外,中国AI研究国家合作也较为密切,表明我国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
图3 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国家间合作关系
在2003~2019年期间,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中收录AI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图4),雷达图中百分比表示学科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百分比,由图4可知,农学论文数约占总论文的44.193 %,兽医科学约占总论文数的44.144 %,其次是繁殖生物学,约占总论文数的38.484 %。由此可见,AI研究主要集中在农学、兽医科学和繁殖生物学领域。由于某些论文的多学科属性,所以全部百分比之和大于100 %。
关键词可反映出一项研究的突出成果和焦点,也是对一项研究的凝练和核心表达。分析关键词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发掘AI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前进方向,根据VOS viewer分析发现(图5),Artificial Insemination、sperm/semen、cryopreservation、progesterone、pregnancy等词处于联系中心的位置,并且在热点分布中这几个词颜色最深,表明精液、冷冻保存、孕酮和受孕是AI研究热点,这些与AI研究及实践运用息息相关。此外,dairy cow、cattle、beef cattle、sheep、goat、boar/pig在热点分布中,颜色较深且比较集中,表明AI研究主要集中在奶牛、肉牛、绵羊、山羊及猪的实践研究运用中。
图4 2003~2019年全球AI研究论文归属学科
图5 AI 研究论文关键词分析
2003~2019年AI发表文献共6 096篇,英文论文占主导地位,占总发文量的93.668 %;葡萄牙语占总发文量的2.198 %;其次是德语占总发文量的1.329 %;西班牙语、法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荷兰语共占总发文量的2.559 %。高质量的AI论文主要集中在欧美州,主要是英文文献,原因可能是AI研究较早、研究水平较高;另外,欧美国家语言以英语为主,而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主要是英文文献。
人工授精(AI)是动物繁殖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与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可以丰富优良遗传基因、优化育种,使繁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自然交配相比,AI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减少公畜饲养量,提高养殖效益。为了解AI研究现状,挖掘AI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3~2019期间AI研究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全球AI发表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在358篇上下波动,其中美国AI研究最为活跃,另外巴西、西班牙、德国等AI研究也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在全球前10的机构或期刊中,美国最多,其次是巴西,特别是巴西的圣保罗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系统、佛罗里达大学为AI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AI研究发文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与AI技术在欧洲、北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地区普及率较高,精液保存、质量检测和授精技术较为完善有重要关系;此外,我国AI研究起步较晚,1985年潘寿文开始对犬进行精液冷冻和人工授精研究,当时国内科研人员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投稿价值导向及对SCI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引起我国SCI论文较少的原因之一。
20世纪50年代,畜牧产业化经营最早在美国产生,随后迅速转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随着供产销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畜牧养殖饲草供应科学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经营格局最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实现。虽然我国AI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AI研究在近几十年中比较活跃,国家合作关系较为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AI技术在我国商业实践、生产运用中日渐成熟,为更多养殖户所接受。从发展速度、普及范围和动物种类来看,我国冷冻精液AI技术在奶牛上已普及,并对黑白花奶牛育种上起到关键作用。此外,AI技术在猪的育种繁殖中也得到了同样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使用AI技术的大型养猪场占比例约为80 %~90 %;小型养猪场为 50 %~60 %,AI技术成绩斐然。
AI作为育种改良及繁殖技术的重要手段,已广泛运用与大型养殖场,配种时机的掌控、发情的鉴定、精液品质的检测、输精部位、输精剂量及输精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是影响母畜妊娠率的关键因素。虽然我国AI研究实践运用日渐成熟,但同国外研究相比,我国缺乏国际影响力的机构、高科技人才和高质量的期刊。因此,我们应加快步伐,加强与国外机构合作,研发新的精液冷冻保存方法、冷冻保护剂、抗氧化剂及新的AI技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相信随着精液冷冻、基因组测序、优势基因的挖掘及蛋白质功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国AI研究将为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