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治

2021-03-05 17:50
畜牧兽医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患病病毒动物

(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简称BVDV)是一种与胃肠道、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相关的重要病原体,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全世界内广泛流行。动物感染此类病毒后,会导致动物生产机能下降、产畸形胎或死胎、产奶量下降、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给养殖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妊娠早期,病毒有通过胎盘的能力,导致胎儿免疫耐受,生产出持续感染的(PI)小牛犊。该病毒在牛犊内长期存在,以各种方式终身排出病毒,并形成传染源,造成病毒在畜群中难以被彻底消灭。持续感染的动物通常比短暂或急性感染的动物更有效地传播BVDV,因为它们能够在一生中排出大量的病毒,被认为是主要的BVDV库。在我国牛群中,BVDV持续感染率高达2.4 %,远远超过很多欧美国家。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阻止病毒的传播。由于病毒感染的性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治愈该病的方法。

1 病原学特征

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基因组大小约12.5 kb,病毒粒子在电镜下观察成球形,直径大约为40~60 nm。按照基因序列的差异,BVDV可分为BVD-1和BVD-2两种基因型。根据病毒感染细胞后,是否产生细胞病变(CPE)。将 BVDV分成两种不同的生物型,致细胞病变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感染病毒后,两种生物型引起的症状不同,主要表现在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上不同,这两种生物型在牛群中都会引起疾病。实验表明,牛感染的90 %以上的病毒以及所有PI动物均由NCP引起。据报道,CP型与已经分离的黏膜病的暴发有关系。NCP型在自然界和PI动物中最常见,它对淋巴细胞、白细胞、呼吸道有很强的青睐性。CP型的BVDV起源于NCP的突变菌株。NCP与90 %以上的BVDV感染有关系,可引起轻度感染TI和重度感染PI动物产生。两种生物型引起的症状不同,主要表现在病毒感染后,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上不同。

2 流行特点

由于气候多变,管理不善,畜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造成牛病毒性腹泻病在我国冬春季较为高发。BVDV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畜传播,也可通过间接吸入受病毒污染的物质传播。经怀孕母畜胎盘传播时,会导致出生的小牛发展为持续性感染(PI)牛,终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的传播来源。该病的传染源多为患病牛,患病牛的粪便、分泌物、部分脏器排出病毒。水平传播主要发生在通过接触病毒脱落的动物,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饲料、水、设备等鼻钳、奶瓶奶嘴和针头、触诊、分泌物和排泄物(尿液、粪便、粘液、牛奶),马蝇、马蝇、头蝇也有已证明能传播BVDV。垂直传播介质包括:受污染的精液、胚胎移植和改良活疫苗。持续感染的动物持续脱落大量BVDV,存在于全身分泌物中,包括鼻涕、唾液、精液、粪便等。这些动物作为一个主要的病毒库来传播病毒。迄今为止,该病毒已从40多个物种和血清学证据中分离发现,这表明大多数野生反刍动物也会感染BVDV。

3 症状表现

病牛初期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至39~41 ℃、白细胞数量减少、发烧、腹泻、脱水、消化道粘液病变、淋巴组织坏死、蹄部炎症、鼻腔有浆液性到粘液性。一般来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水肿,肿胀出血性。在流产的胎儿中,主要病变包括结膜炎、肺炎,胸腺发育不全和非特异性心肌炎。胎盘病变主要包括血管炎,水肿,充血和出血伴有一些变性和坏死。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较为严重,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和出血,全身淋巴结和淋巴滤泡。

4 诊断方法

4.1 血清学诊断

除了患病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如腹泻、粪便稀薄、体温升高、眼鼻部出现浆液等典型症状外,血清学诊断也是BVDV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BVDV特异抗体来间接诊断。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管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ELISA检测具有简便、高效、特异性强、高通量等优点,技术较为成熟,且对相关实验人员要求比较低,适合对样本的快速检测。

4.2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定量 PCR(RT-PCR)、核酸探针(Nucleic Acid Probe)、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等技术,对BVDV进行快速诊断。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其中,常规PCR比较简便易行,多用于不同种属的鉴别检测,但容易出现假阳性;荧光定量PCR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势,但对引物和探针的设计要求比较高;LAMP技术可对乳制品、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可视性强、特异性高和试验条件要求低等优点,但对引物设计要求很高。

5 防治措施

5.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圈舍的清洁通风,冬春季主要防寒保暖,为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产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要合理搭配饲料比例,满足牛的生长发育需求,增强牛的抵抗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5.2 积极做好免疫接种

通过疫苗接种,让动物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来预防BVDV,降低发病率。目前,国内已经研发了很多疫苗,如牛粘膜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都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

5.3 严格做好检疫工作

对牛群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患病动物或者可疑动物,及时进行隔离。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对健康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控制传染源。对于严重的患病动物,不计得失,尽快淘汰。对引入的外来牛,要严格进行检疫,确保完全健康方可进行混养。

5.4 加强对PI动物的检测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的防控方案,主要依靠对PI动物的检测,消灭它们或阻止它们返回牧群。在早期阶段,特别是出生后不久,检测PI动物是非常有益的。执行BVDV控制程序,可用的诊断试验,如病毒分离(VI)、免疫组织化学(IHC),用抗原捕获ELISA(ACE)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I牛。每种检测BVDV的方法都有其优点、缺点和适用于不同的诊断情况。根据动物年龄选择合适的抽样策略,优化诊断试验。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极高的病死率。因此,在日常的养殖中,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定期对牛群开展检疫工作,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为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供科学支撑。

猜你喜欢
患病病毒动物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当今孩子患病,可获哪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