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晓
(山东省平阴县畜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平阴 2504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因为它不仅能够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呈现可持续性的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为广大养殖场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因此,为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需要采取科学方式而不断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本文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供参考。
1.1 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 纵观全国的畜禽饲养地区的生产环境,很多地区的饲养生产环境都比较差,养殖生产始终是沿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散养户及小规模的饲养场占有很大的比例,缺少相应的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而且饲养者的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这些都增加了实际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难度。
1.2 产地检疫不到位 畜禽在实际调运、交易以及流通的过程中检疫工作不到位。目前我国基层的报检网点是有不健全的现象,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导致非法收购病死畜禽的情况时有发生,偶尔还有逃检和漏检的情况,导致畜禽在运输的过程中感染疫病而造成传播。
1.3 屠宰、加工和储运环节污染 目前,不少饲养地区在畜产品加工的时卫生条件不达标,虽然采取了定点屠宰以及集中检疫,但仍存在手工屠宰的情况,如果屠宰加工企业使用的设施比较简陋、机械化程度非常低,加之操作不够规范,卫生条件差,则会造成畜禽胴体遭受二次污染。
1.4 畜禽产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一些基层的畜牧兽医服务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缺少专门的执行畜产品安全管理的机构,造成部分地区的畜禽产品安全监管状态是临时和分散的,存在多头管理却都没管不到位的状态,各相关部门配合不力,在监管的衔接过程不到位,最终就会造成监管漏洞的实际情况。
1.5 缺少健全的畜禽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部分饲养地区检疫设备简陋,检测方式只能通过采取相对单一的检测方法开展工作。技术人员数量方面也出现严重的短缺,部分检疫人员仅凭借工作经验通过感官对肉品的质量加以判断,给肉品的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2.1 积极引导 以专业的方式引导广大的饲养者遵循标准化的检疫方式,提高畜禽生产的规模化程度,对现代化的饲养以及加工的龙头企业提高其相应的辐射带头作用,加大力度推广标准化的科学饲养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改善现有不良的饲养生产环境,从源头抓起,有效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2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的落实以及监管畜禽产品的质量都属于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将畜禽的防疫工作以及畜产品的安全监管责任加以明确,设立相应有效的奖惩措施,将畜禽的防疫工作扎实完成,在实际生产中确保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当的原则,从而有利于畜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2.3 全面开展产地检疫 将生产源头的检疫工作做好,坚决确保畜禽的疫病不会发生大范围的蔓延,争取在本场内控制住,避免进入畜禽产品的流通环节,在源头上将隐患消灭。定点屠宰场应该严格实行驻场检疫制度,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执行,进场待宰的动物应该凭产地检疫证明以及免疫标识开展相应的宰前检疫,出现检疫不合格的畜禽要严格禁止其进入后面的屠宰环节。
2.4 加快畜牧兽医服务体制改革步伐 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对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对畜禽产品在安全监管机构方面加以建立健全,针对畜禽产品的安全执行垂直的管理方式,并且将监管职责切实落实到位,并对监管任务加以明确,给开展畜禽产品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相对良好的环境。
2.5 加强屠宰、加工和调运流通环节的监管 严格对畜禽实行定点屠宰的原则,将畜禽集中检疫处理,并且要依据相关的法规对私屠乱宰的行为加以取缔,进一步加强关于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运输检疫几个方面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对非法生产、加工以及出售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并且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彻底对存在的多种违规违纪行为及时的纠正。
2.6 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当前,我国不少的畜禽饲养地区配置的硬件设备已经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有效确保畜禽产品在安全方面不会发生严重的事故,根据当前的生产现状,按照市场相关的要求准则,应该给相关单位配备符合检测水平的设备,同时还应该严格的制订检验检测制度,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坚决按照规定执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