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平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普洱665000)
2018年的非洲猪瘟对思茅区养猪业影响很大,养猪场数量减少,养殖规模变小,如何面对养殖风险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本文根据思茅区的养猪生产状况,对存在的养殖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供参考。
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区生猪存出栏、猪肉产量均小幅下降,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生猪存栏9.2237万头,与去年同期下降17.93%;能繁母猪存栏1.1599万头,与去年同期下降8.18%。肥猪出栏8.3259万头,与去年同期下降4.96%;猪肉产量6291t,与去年同期下降9.13%。2020年现有规模养猪场户26个,9月份肥猪、仔猪及猪肉价格情况:仔猪99.14元/kg,活猪36元/kg,猪肉63元/kg。
进入21世纪,中国养猪业进入信息化、设施化、生态化时代。行业对猪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更高,对养殖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更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将成为中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当前猪场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疫病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投资决策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等。根据存在的风险,分析养猪场的情况,养猪场内部的风险是养猪经营者可控的,关键是要做好养猪企业的制度建设及执行、养殖员工的激励、疫病防控、环保设施设备的完善等工作,思茅区养殖场经过一年多的改进,成效明显。
(1)提高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 采取各种方式来加强养猪场负责人和员工的学习,让他们积累丰富的养猪经验和专业知识,培养其预测行情、掌握疫情的能力,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促进科技转化应用。增强行业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主动防范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推行标准化生猪健康养殖,精细管理,为猪提供舒适的条件,改善猪的生产性能,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搞好猪场市场营销,确保猪场持续赢利。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员工的薪酬及福利待遇,用好并留住专业技术人才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关键。建立激励性薪酬体系;建设员工之家,增强员工归属感;改善生活条件,让员工树立并增强主人翁意识。以人为本,提高猪场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科学防控疫病 当前,我国猪场疾病的日趋复杂化,猪病的非典型性越来越明显,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耐药性的加剧,毒株的变异和变强。唯有遵循猪的生物学特性,理性回归猪病的防控关键点,只有通过环境、营养、免疫、保健、治疗和生物安全等技术控制措施的集成和落实,才能使养猪业走向一条健康、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强化猪场自我评价,不断优化饲养管理方案 做好养殖场的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应用工作,掌握猪群整体状态,进行猪场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优化饲养管理方案,提高猪场各项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
(5)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养殖场需要及时排查、发现、消除存在灾害隐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及灾害应对能力,包括:修缮设施,疏通沟渠,加固圈舍,及时清除易燃易爆物资,配置必要的防火装备,规范用电用火,做好灾害处置及演练。
来源于外部的风险,往往是不可控的,养殖场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
(1)科学决策,主动应对市场风险 养殖场要做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主动应对市场风险。战略决策是指与猪场发展大局密切关联,并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猪场规模、发展方向与速度、产品定位、销售渠道、经营目标等。战术决策是为实现战略决策目标而制订的具体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销售计划、技术措施等。为做好战略决策,经营者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全面掌握各类信息,广泛征求、借鉴专家与同行意见。在拟订具体战术决策时,应反复论证比较,选取最佳方案。当前我国养猪业瞬息万变,经营决策应该因地制宜,不断调整策略与优化措施。
(2)提高联合抵抗风险的能力 单个养猪场存在规模小、效益低,抗御各类风险能力较差的问题。树立合作意识,采取农民专业合作方式联合多个养猪场,依托专业合作社或服务组织,实现联合引种、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一条龙经营,能够有效增强抗御各类风险的能力。此外,发展合作社或者走“公司+家庭农场”等养殖模式,在产品销售上形成规模效应、品牌优势,也是抵御风险的理想方式。
(3)科学选址,完善环保设施 选址上要结合养殖规模、设施条件管理水平,综合考虑地形地势、交通、水源、排水、治污及防疫等条件,在布局上综合考虑动物防疫、生产工艺流程,在建设中要综合考虑防疫、防暑保暖,选择适宜的设施设备,为生猪养殖提供舒适的环境条件,同时,配套完备的粪污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消除环境保护及防疫条件审核等法律法规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