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华,鲍文昌,葛秀红
(1.通榆县新兴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通榆137200;2.通榆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通榆137200)
规模化养殖场因饲养密度过大而易引发猪呼吸道疾病,而且冬季发病率更高。病猪初期症状为咳嗽、打喷嚏,病情加重后出现呼吸障碍,或伴有肺炎或鼻炎病症。疫病抑制仔猪的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消耗一定的治疗成本,对养殖场损失较大。因此,加强呼吸道疾病的辨别与控制十分必要。
(1)环境质量不佳。猪舍环境脏乱、空气中含有大量NH3、CO2等有害气体,通风不畅。采用干式饲喂法,会导致粉尘刺激;猪舍内病毒与细菌大量滋生。(2)饲养管理不当。生猪养殖时密度较大,温湿度控制效果不佳,或猪运输时产生了应激反应。(3)病原因素。在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影响下,易使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
2.1 细菌性呼吸道病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的发生率较高,八成以上猪场均感染过此病,呼吸道病是各年龄段生猪均易感的疾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会对病猪生长产生抑制,降低饲料利用率。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多见于中猪。猪链球菌病人与动物均易感,会使病猪出现败血症或心内膜炎症,病猪体温会异常升高,或出现毒血症现象。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猪会出现脑膜炎或关节炎等疾病,剖检可见其身体浆膜表面存在浆液性或化脓性纤维素渗出。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会使病猪鼻甲骨出现萎缩,从而改变猪的面部形状;猪肺疫会引发病猪呼吸性障碍呈犬坐姿势,且咽部可见明显的肿胀现象。
2.2 寄生虫性呼吸道病猪肺丝虫会诱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病,猪死亡率较高;猪蛔虫病流行范围较广,会抑制生猪生长发病,易使之成为僵猪。猪后圆线虫病多见于夏季与秋季,病猪不喜进食、存在贫血等,且毛皮粗糙无光泽、生长速度会受到抑制;感染寄生虫的病猪粪便内含有虫卵,剖检病猪可在气管、肺部及肠道中见到寄生虫虫体。
2.3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这是一种常见于规模化养殖场、因多种不同病原交叉感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通常病因复杂、病情较重,此病的诊断应基于症状表现、根据病理变化进行判断,或通过血清学抗原检测进行综合性诊断,从而快速确诊病猪所患疾病。
3.1 预防措施(1)严格开展科学免疫接种。母猪分娩前,应对其进行猪蓝耳病、猪瘟等病的疫苗接种,降低初生仔猪的疾病发生率。母猪每年应接种3~4次蓝耳病疫苗,商品猪应于疫病流行前的半个月左右提前接种。出生1~3周的仔猪,应注射支原体灭活苗以增强其免疫力,注射剂量为2mL,根据猪年龄按流程进行各类疫苗的科学接种,有利于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2)优化饲养环境。饲养过程中应确保猪饮用水及饲料充足,定期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合理调节猪舍内温湿度,做好夏季消暑及冬季保暖工作,严格制定与执行栏舍消毒规划。
(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坚持自繁自养,对仔猪提前断奶,实现分区管理措施,可降低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减少应激反应,可将免疫营养健力源或抗应激剂奥茵美以每吨1kg的剂量加入到饲料当中,以增强猪的免疫能力。非必要不得转栏,以免产生应激反应。
(4)合理控制饲养密度、调节饲喂方式。仔猪与生长猪的生活空间应分别为0.5m2/头与0.7m2/头。存栏量不得高于12头。可销售少量仔猪以调节饲养密度,既可提升饲料利用率,也可加快生猪生长。应控制好仔猪舍的温度,断奶后前半月左右猪舍温度应介于28~30℃,采用湿喂法饲喂,以避免粉尘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
(5)增强饲料营养。确保猪饲养时营养合理搭配,严格控制饲料质量,不得喂食变质或遭到污染的饲料,若饲料轻度污染,可利用霉菌毒素进行处理,或将适当防霉剂加入其中。可通过肽制品的添加增强动物机体免疫能力,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增强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能力。
3.2 治疗措施
(1)西药疗法:可将盐酸土霉素以添加到饲料中1kg/t,连喂1周,或是利用林可霉素注射治疗50mg/kg,1次/d,7d后效果显著。土霉素肌注治疗,30mg/kg,2次/d,连用5~6d即可见效,也可用泰乐松进行肌注治疗,0.2mg/kg,2次/d,持续3d效果较为明显。
(2)中药疗法:可取各25g的白果、杏仁与各20g的苏叶、黄芩混合,再加入30g麻黄、100g石膏煎服,喂食给病情严重的猪,治疗效果显著。
诱发猪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有多种类别,且易出现混合感染,因此,应通过严格免疫、优化饲养环境、强化饲养管理预防此病,也应针对病猪使用针对性药物治疗,以实现对猪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