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武
(民勤县特色林果产业中心,甘肃 民勤733399)
近年来,我国遭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鼠疫等重大传染性疫病的危害严重,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给人民身体健康、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些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带来的潜在威胁形势依然严峻。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对于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更加重要。现就民勤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提出了一些见解。
1.1 野生动物资源情况民勤县是典型的干旱沙区县,野生动物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和水源影响较大。因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之中,三面环沙,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隆起,中部平缓,呈阶梯状地堑构造,具有盆地地貌特征,县境内又无地表水,唯一的地面水源是石羊河。野生动物分布是以石羊河来水形成的石羊河湿地公园、红崖山水库和青土湖湿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分布。以鸟类和兽类为主,鸟类共17目25科73属115种,兽类6目11科16属17种。鸟类居多,鸟类中又以迁徙鸟类最多。野生鸟类中留鸟主要有喜鹊、麻雀、鸽子、乌鸦、雉鸡、金雕等,侯鸟有赤麻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白鹭、苍鹭、白琵鹭、渔鸥、大天鹅等,兽类主要有兔、大沙鼠、大耳猬、沙狐、黄羊、鹅喉羚等。
1.2 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现状
1.2.1 监测站监测工作情况 民勤县内有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站1个,省级监测站1个。监测防控工作主要由国家、省级2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领导,常规监测由下设的各监测点统一开展,按照所辖分区划片,对林地、湿地和草原区域及18个镇范围进行监测防控。
严格执行“日报告”“周报告”“零报告”等统计报告制度,春季鸟类迁徙等重点时期,坚持24h值班值守、领导带班,发现野生动物活动异常或死亡等情况的,第一时间按《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的要求上报信息,并配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监测站和各个监测点有专人负责监测及信息上报工作,切实做好重点区域特别是候鸟迁飞地和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的监测巡护和疫情防控,每年3、4、5、9、10、11月的重点时期实行“日报告”,其余时期采用“周报告”,由监测站负责汇总、督促各监测点信息员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并运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管理系统”)上传信息。
1.2.2 宣传活动开展情况 结合《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在县内开展了禁止非法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与捕猎工具的“三整治”“三提升”行动、“昆仑2020”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和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专项行动,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宣传单等方式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宣传,普及疫源疫病防控科学知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防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累计发放张贴《告知书》《拒食野生动物、争做文明市民》《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八项举措》等宣传材料13000余份,悬挂横幅43条。充分增强群众不捡拾、不接触死亡野生动物的防范意识,降低人畜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与家禽家畜共患传染病等交叉感染的风险。引导农牧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地抵制乱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增强全社会特别是经营者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消费者的健康理念。同时,加强舆情监控和正面引导,防止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
1.2.3 野外监测防控情况 组织监测技术人员以及护林员、草管员深入辖区严格进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排查。特别是在青土湖、红崖山水库、石羊河湿地等野生动物栖息地、集群活动地、越冬地、繁殖地、迁飞通道等重点区域加密排查检测,严格落实监测防控责任。同时在摸排调查、掌握野生动物分布和活动规律基础上,扩大一线巡护监测覆盖范围,加大对野生动物集中活动区域的重点布控和巡查密度,确保出现野生动物病死等异常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并及时应对处置。共巡查野生动物迁徙地、繁衍地、活动区域37处4200多次;出动人员9000多人(次),巡护车辆2200多台(次),未发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也未出现鸟类等野生动物异常死亡的疫源疫病情况。
2.1 干旱仍是野生动物生存的最大障碍
水源环境为不同类型的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近年来民勤县通过大规模的压沙造林和国土绿化行动,采取沙漠段压沙固沙造林、滩地段挖穴积沙造林等方式,全力构筑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有所提升,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着全球化升温和持续干旱的影响,缺水、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仍然多发,生存环境受水资源缺乏的限制还是较严重,食物匮乏等因素,导致野生动物抵御疫病的能力较弱。
2.2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县内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工作多为其他学科类技术人员兼任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类相关专业人才短缺,无法以专业的技能支撑起野生动物保护、监测工作的开展。
2.3 基础设备不足野生动物常规监测主要以各监测单位巡护监测为主,监测时发现特殊情况后转报监测站进行实地监测、防控处置,监测设施设备简陋,而且无专门的监测车辆,对于监测的专业性和及时性保障能力不高。
2.4 科技培训、交流方面薄弱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防控能力提升主要由监测防控技术人员通过文件材料、专业书籍学习获得,而后在边学边干中摸索提升,在野生动物保护现场的疫源疫病诊断、监测防控上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功底,而且能够交流学习的方式少。
3.1 争取政策、项目支持促进石羊河来水量持续稳定不减少,继续加大规模化绿化造林,扩大绿州面积,改善民勤小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增强野生动物抵御疫病的能力,确保野生动物生存和发展。
3.2 补充县内野生动物保护、疫源疫病监测专业人才引进鸟类、兽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使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点,有效保护鸟类、兽类,专业开展鸟类、兽类疫源疫病检测,提升野生动物保护、监测、防控水平和能力。
3.3 争取专项资金,配备先进的野生动物监测、样品采集、贮存、病原诊断、安全防护设备和监测车辆等条件通过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监测先进仪器设备和车辆等硬件条件的支撑,有效的掌握野生动物的实时动态,出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现场处置。进而充分保障野生动物的安全与疫病防控。
3.4 建议加强监测防控人员的技术培训引导基层技术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加大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建立专业人才培训机制,聘请野生动物保护及疫源疫病监测专家学者亲临指导,加强疫区实用经验技术交流,增强基层监测人员工作实战经验,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