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会
(大安市牛羊胚胎移植中心,吉林大安 13130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省市地区已经逐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将自身的养殖业发展与现代化、科技化的形式联系。但是,受到自然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牛羊养殖业的产业结构仍旧局限在较为传统的模式中。牛羊养殖数量较少、缺少必要的养殖技术、检验检疫工作科技化程度较低、养殖中的绿色产业较少、缺少创新能力等都是我国牛羊养殖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现阶段的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逐一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区域内的养殖工作情况,建立具有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养殖机制。
选择科学的、合理的养殖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牛羊的免疫力、繁殖能力,降低牛羊的患病几率,保证良好的养殖质量,达到健康的养殖状态。通常情况下,科学的饲养方式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全方位研究牛羊的品种、草场的质量、养殖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进而能够有效调节养殖工作的具体措施。
鉴于此,不同区域应当结合当下的自然环境,实现牛羊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养殖人员需要在既定的环境下、政府政策下实现草原放养模式到舍饲精养模式的转变。由于我国一部分区域的牛羊养殖制品改良程度较低,缺少高质量的牛肉、羊肉产品。为了提升牛羊肉制品的质量提升,牛羊品种的改良工作,养殖人员需要在纯种繁育的基础上,实现杂交繁育,积极引进国外的优良牛羊品种,与本地的牛羊品种繁育,进而能够找到与本地自然环境最为协调的品种进行生产和繁育。
在奶牛饲养工作中,奶牛品种的优良是保证产业结构健康发展的基础。并且,奶业作为牛羊养殖工作中的衍生产业,对于区域养殖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养殖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我国一部分地区实现了“草变奶”和“粮变奶”的养殖措施变化,积极促进奶业、乳制品产业的发展。根据相关研究能够明确,实现牛羊养殖工作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提升奶牛品种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鉴于此,我国养殖业应当重点完善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不可一味引进国外的奶牛品种,而忽视了外国品种与国内环境之间的协调,需要将外国品种与国内的品种杂交,继而能够培养出适宜本国、本区域的奶牛品种。其次,应当注重良种奶牛繁育基地的建设,从而构建良种母牛核心群。最后,需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基础,积极推广人工授精、良种繁育的相关科学知识。
牛羊养殖工作与草原是息息相关的,草原、草场的质量是培育优良牛羊品种的必要场所。回顾我国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的历史,受到中西部草场退化的影响,我国养殖业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威胁。长此以往,草原逐渐丧失了为牛羊养殖提供场地和饲料的功能,甚至会影响区域内的地下水资源、造成大面积的风沙现象,严重影响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内部的政府和环保部门需要重视草原、草场的治理工作,坚持养殖工作、环保工作均衡发展的理念,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例如,在重度沙化的草场中可以种植耐沙植物;重度碱化草场种植耐碱植物,中度沙化、盐碱化草场则以修建栅栏、改善其水利设施等作为整合的主要措施。
为了有效实现区域内部的牛羊产业化养殖转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效率。首先,工作人员应当转变传统的养殖形式,将过去粗放式的养殖措施转化为规模化、集成化的养殖形式,采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进而能够降低畜牧业运作风险,降低牛羊养殖的总体成本。其次,应当适当引进现代化的养殖设备,进而能够降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减少养殖资源损耗现象。最后,相关的科研部门、政府部门需要重视饲养环境营造、检验检疫工作、科学饲养方式宣传等,帮助企业和部门寻找有效的饲养方式。
根据上文研究的内容能够看出,实现牛羊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众多地区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方式,也是必然要求。相关的企业与个人应当结合区域内部的特点和情况选择科学的饲养方式,树立环保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学习现代化牛羊养殖方式,进而提升我国牛羊养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