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蓉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中江 618100)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趋势明显,在统一饲养和管理下有效节约了养殖成本,但传染性疫病会更加容易短时间扩散,防控难度也大大增加。生猪高热性疾病是一种较强的传染疾病,成为近年来养殖场重点防治的疾病类型,需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好饲养管理、环境管理,制定科学的防疫流程,并且要求发病后尽快治疗,做到对症下药。
生猪高热性疾病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中15~20周龄生猪发病率最高。猪瘟病毒以及猪流感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一般发病后病程持续1~3周,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不合理用药死亡率可达60%~80%。生猪患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41℃~42℃,还伴有呼吸急促、咳嗽流涕、眼部有分泌物等表现,初期进食较少,后期食欲废绝,还可导致脱水。由于该病发生较急,通常生猪患病后站立困难,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所以要求养殖户掌握生猪高热性疾病流行规律和发病特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1]。
生猪患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养殖户通常会使用退烧药物使其体温降低,然而一些养殖户未能正确使用退烧药物,比如私自加大剂量、每日增加用药次数或者在一个疗程之内随意更换药物而导致药物之间发生冲突都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一方面,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把握使用剂量和使用频次,比如使用抗病毒类以及磺胺类药物时必须对用量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加强饮水管理,避免水中药物剂量过大导致中毒情况。通常连续用药即可达到治疗效果,在生猪恢复健康后可停止用药。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突然更换饲料、养殖环境不佳、肌肉注射方式不合理或者长途运输后都会出现不同的应激反应,而这一表现会诱发高热性疾病出现。应激反应还会造成其他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在体质较差的生猪中表现更为明显。具体说来:突然更换饲料会影响生猪进食,甚至影响膘情,再如圈舍粪污产生的异味会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而一些养殖户未能掌握注射方法或者在同一位置注射次数较多也容易导致生猪应激,甚至因此死亡。所以在生猪高热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2个方面:①要做到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在病情初发期间使药物溶于水后或掺入饲料中喂食。②要避免连续在同一部位注射,在秋冬季节可使用温水浸泡过的注射器和针头进行注射治疗,同样能够减少应激[2]。
进行生猪高热性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治疗流程,这是由于不同发病时期下生猪机体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兽医必须结合病情以及机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把握好药量和用药频次。一般发病初期3 d为1个疗程,当生猪病情好转后也需要坚持用药2 d,确保病情完全消除方可停止用药。通常灌服药物治疗后不急于接种疫苗,否则可能导致应激情况出现。
1)需要重视仔猪选购工作。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仔猪引进十分关键。要求对猪苗厂以及所在区域做好全面调查工作,避免在疫区引种,引进的仔猪必须进行隔离观察,无异常后方可转群饲养。
2)生猪养殖场自身也需要全面加强消毒工作,定期清扫圈舍,比如及时清理粪污,避免喂食变质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要求圈舍温度适宜,通风性良好,并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3)由于秋季为生活高热性疾病高发期,更要加大养殖场的消毒频率。而夏季圈舍气温偏高,如果环境潮湿容易滋生蚊虫,要求切实做好驱虫工作。
4)在疫病防控过程中要求与当地动物防疫站密切配合,一旦发现生猪异常需及时上报。
通过分析高热疾病的流行特征,证实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征,要求养殖户通过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此减少养殖损失,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由于生猪高热性疾病具有季节流行性特征,通常秋季为该病多发时段,因此养殖户可在5月下旬开始加大养殖场巡视力度,确保巡视3次/d,时间集中在上午9:00、下午14:00和晚上20:00,如果发现生猪存在以下表现必须高度重视,比如皮肤发红、咳嗽、流涕、饮食减少、粪便密结等,养殖户要将带有以上表现的生猪及时隔离,并加强病情监控,通过尽早治疗的措施可避免病情加重,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养殖损失。除夏秋季节加强巡视,也需要在春季和冬季做好养殖管理工作[3]。
在当前的生猪疫病防控过程中,中药和西药配合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方案,能够实现两种药物的互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生猪高热性疾病来说,使用西药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而中药能够起到长期保养的功效,有利于病猪体质逐渐恢复,所以养殖户必须具备正确用药的思想,避免单一用药,否则将导致药物残留问题出现。为避免用药错误,生猪患病后要求及时联系当地畜牧兽医站,由兽医确诊病情,一旦确定患病类型为高热性疾病需马上进行治疗、合理用药,由于该病为混合性病毒所致,一般养殖户可先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比如柴胡颗粒、干扰素、黄芪多糖,之后配合使用补液盐、维生素将毒素排出,强化胃肠功能,并使用中药辅助治疗,通常中药以大青叶等药性温和药物为主,可以和抗支原体感染、抗细菌类药物相互配合,进而提升猪的机体免疫力。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中西药相互配合进行治疗。由于高热性疾病会破坏生猪免疫系统,因此要适当加入VC,将药剂研磨成粉使其溶于水或者加入饲料中。
在生猪养殖领域中,高热性疾病严重威胁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必须对该病高度重视,把握发病特征,尽早治疗。而日常养殖中也需要加强养殖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开展防疫工作。当地动物防疫部门也需要做好养殖指导工作,使养殖户对该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最终为生猪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地区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