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林
摘 要:我国地形环境复杂多样,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岩土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岩土工程施工期间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容易受到多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控制和应对,那么必将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文章尝试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类型以及防治技术、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更好的提高工程质量,优化现有工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1 目前我国因开采而常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
1.1 山体滑坡
通常情况下,山体滑坡主要是由于山体被破坏进而导致出现碎石滑落的状况出现。此种自然灾害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由外界环境以及土地开采工程所导致的[1]。比如,当山体受到强降水的影响时,会有大量石头因冲击力而出现滑落的现象,这便会导致矿山发生震动,再加上人们对土地植被的破坏,一些土壤都裸露在外界环境中,因此便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由于在对矿区物质进行开采时,便会对山体的整体质量造成损坏,长期以此,便会导致本已脆弱不堪的地表环境受到损害,出现山体滑坡,对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1.2 崩塌
崩塌大多是人类过度开发造成的。由于对山体底部进行了过度挖掘, 造成山体或者岩体的底部缺少支撑,无法承受住山体的重力和压力。或者是由于人类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在山上堆砌开采出的岩石和土壤,造成陡坡的上部压力过大,山体的下部一旦无法承受上部的压力便会出现崩塌。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崩塌现象就会严重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对于在山体内部进行施工的人员来说,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1.3 地面变形及塌陷现象
地面的塌陷现象主要是因为地表发生陷落现象而产生的坑洞,会对地面的质量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从发生原因上来看,造成地面变形以及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人類采矿过度而造成了地下岩土结构的破坏、地下水的过度使用而造成的地下岩土结构的变化等。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2.1 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对于岩土工程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地质灾害,为了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做好滑坡的防治工作。在对滑坡进行防治时,一是要严格的控制地下水,降低各种水体对岩土工程整体结构的影响。因为滑坡的产生与地下水以及地表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具体防治过程中,首先要对滑坡几率发生比较高的区域的地下水或者是地表水进行适当的控制,防治各种水进入到滑坡高发区,否则可能会增加滑坡发生率,对岩土工程造成不良影响[2]。同时,可以在滑坡易发区域尽可能多的修建排水沟,使得地表水与地下水能够更好的流通循环,这样滑坡易发区域不会出现大量的积水,也能够有效的降低滑坡发生概率。二是逐步提升滑坡外围结构的力学强度,使得滑坡易发区域周围的环境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也能够降低滑坡发生率。
2.2 危岩崩塌防治技术
主要以清除危岩,凹腔嵌补,危岩锚固,被动防护网拦截等措施。首先,出口陡坡上存在可清除的危岩体碎块石以及松动带危岩,在外力作用下,易垮塌,应尽可能清除以消除隐患。其次,对危岩段下方的危岩凹腔采用普通C25混凝土进行支撑加固。支撑之前应先对岩体表面进行清理, 但不能破坏岩体目前的稳定,对基础部分进行处理。岩腔充填时应将基座削成台阶清除至中风化岩层,以利支撑体的自身稳定。在充分掌握其灾害成因、变形机制、影响因素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理措施。
2.3 地面变形防治技术
地面变形的危害是极为巨大的,其不仅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同时还会影响工程质量,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针对地面变形在进行防治时,主要有两种防治方法,一是直接对地面变形进行填堵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变形程度比较浅的地面,填堵的主要材料为石块或者是碎石,在具体的施工与填埋过程中,通常是直接向其中填埋,在成功加入碎石之后,需要加入适量的黏土进行夯实处理,进而降低地面变形产生的影响与危害。二是直接进入到夯实阶段,然后对地面变形予以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将预防与治理结合在一起应用的防治方法,其主要是借助强大的压力与冲击力提升地面承载力,然后借助土层回填的方法处理变形问题。
3 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3.1 加大对岩土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视
在正式开展岩土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有专门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来设计具体方案,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具备足够高的能力,通过查阅书籍以及相关文献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一些常出现的地质灾害因素,进而能够从根本上找出矿山领域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后续预防工作的进行提供帮助。设计人员应当加大对地质灾害地区的研究力度,根据不同状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应当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设计方案开展施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明确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策略,根据灾害形式的不同来制定质量管控策略。最后,在根据施工人员在设定工作计划时应加大对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所开采的工作量不会对矿山自身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还应把控好爆破处炸药的用量,进而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2 避让措施
处理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方法有很多,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当地的防治方法。关于佛光岩景区危岩体防治工作,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佛光岩景区采用了“灾害避让”的方法。灾害避让指的是在灾害发生之前,工作人员提前策划出科学的“灾害防治方案”,避免直接遭遇地质灾害的侵袭,让灾害转化为一种间接的伤害,降低地质灾害的破坏力。具体来说,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佛光岩景区采取的灾害避让方法有:①搬迁避让。针对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工作人员提前进行搬迁,撤走重要物资,降低经济损失。在佛光岩景区内,小范围的搬迁避让,操作起来难度不大,具有很强的可实施性。但是,对于一些大范围的搬迁避让, 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说,涉及村民搬迁问题,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解决村民新住所问题[3]。因此,在进行大范围的搬迁避让时,工作人员要慎重考虑成本问题 ;②雨天避让。在大雨的冲刷下,佛光岩景区的危岩体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在下雨之前,采取一些紧急避让措施,规避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尤其在多雨季节,工作人员可以制定“多雨季节灾害避让方案”,应对持续性的下雨,避免发生滑坡问题、泥石流问题。在避让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效率和安全。如果效率太低,很可能会难以避免突降的大雨。至于安全问题,这是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始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3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是实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效果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在该预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需要结合地质部门以及社会方面的力量进行整体性涉及,同时对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应当着重做好灾害的宣传与预防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岩土工程是建筑领域中比较常见的项目工程之一,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施工时,要仔细对工程现场环境进行勘察,充分的了解地形信息,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世清.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3):196-197.
[2] 雷俊岩.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10-11.
[3] 王孝勇.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02):47.
29615011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