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春蕾
广饶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对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饶县调研的情况作为案例,探讨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通过多年的普查、挖掘,目前,广饶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省级名录项目5项、市级名录项目33项、县级名录项目105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7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22 人,其中已去世的传承人2人。广饶县每年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各种展演展示活动,广饶齐笔、陈官短穗花鼓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广饶故事,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状
广饶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境内古文化遗址34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12处,县级文保单位76处,涵盖新石器及商周时代遗址、宋元古墓葬、清民国时期古民居、近现代重要史迹等。其中,距今已有5700多年歷史的傅家、五村遗址为大汶口文化鲁北型的发祥地;距今7000多年的西大张遗址是后李文化的代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宋关帝庙大殿是山东省保存最完整且年代最久的木构建筑;乐安故城遗址是孙武祖父“因功赐姓,食采乐安”之地;春秋时期齐桓公会盟诸侯的柏寝台被称为“齐鲁第一台”。其中明清建筑约30处,如赵寺村田氏祠堂、寨村泉顺院、尹蔡村古建等。这些明清建筑均为民间建造,多数为宗庙祠堂,建筑构造不如唐宋时期复杂,年代也略晚,较分散,多数得不到重视。
馆藏文物现状
通过民间文物征集、考古发掘、农民主动捐赠等方式,广饶县文物藏品逐年增加。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1000件(套),涵盖陶瓷类、青铜类、书画类、玉石类、古钱币及革命文物等,为展示地方史和民俗文化、传承千年文化遗产、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部分非遗文化继承后继乏人。非遗文化的传承依赖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目前广饶县掌握一定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已经不多,有的年事已高,有的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有断代消失的危险。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人条件非常严格,需要有责任感。民间手工艺的利润低、工艺复杂,是目前民间艺人“收徒难”的主要原因。以李鹊麦桔画制作技艺为例,全县只有李鹊镇安李村蒋庆明掌握这门技艺,今年已71岁,因麦桔画无市场,这一技艺经济利润微薄,没有人愿意跟着蒋庆明学习这门手艺,传承困难。广饶县作为吕剧发源地,吕剧专业表演、创作人才缺乏,在戏曲艺术方面的编、导、演人才有相当大的缺口,排练大型剧目时必须外请相关人员,特别是自广饶县吕剧艺术中心改制以来,“编制实行单向管理,人员只进不出,逐步控制到编制17人”的规定,造成了无法引进人才的被动局面。
二是非遗生存空间受到时尚文化冲击严重。社会在进步,时代在转型,有些观赏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差的非遗项目,遭受时尚文化冲击严重,生存空间很小。如棒槌花边制作技艺、广饶镇白铁制作、虎头鞋制作工艺等,因加工制作费时费工费力,目前市场很小或基本无市场,发展前景渺茫,这些技艺年轻人不感兴趣,有面临失传的危险。很多传统舞蹈类的项目,由于现在年轻人有的不感兴趣,有的在工厂上班没有时间,不能从事这方面的练习,出现了只有老艺人在玩,不能传承下去的危险,如南徐楼舞狮、宋家霸王鞭、城坞龙灯、孙斗跑驴、古河道狮子舞、钟家竹马、老汉摔跤、陈家龙灯、军屯霸王鞭等。
三是文化展览数字化转型缓慢。当前,广饶县孙子文化、红色文化、吕剧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开发载体不够丰富,静态的实物展示、平面的文字加图片介绍相对较多,有温度、有故事、有体验的参与性内容和项目相对较少,对关键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展陈方式和呈现方式与AR、VR等新技术融合较少,不够立体鲜活,影响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效果。宣传平台单一,受众范围窄。
四是重大建设项目与文物保护协同力度不够。大型建设工程在选址、立项时,往往没有及时通知文物管理部门,没有先期做好地下文物保护规划,大规模的建设开发给地下文化遗产造成破坏。以广饶县为例,沿小清河流域有东北坞盐业遗址群、南河崖盐业遗址群等盐业遗址,流域文化资源丰富。当前,山东省正在开展小清河复航工程,前期对行洪能力治理、复航工程的规划多,对流域文化遗址挖掘、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工程建设与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存在矛盾。
五是部分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由于常年的风雨侵蚀及人为破坏等因素,一些珍贵的明清古建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主要问题为墙体开裂、屋顶坍塌、椽子腐朽、瓦件缺失、门窗不全等,任其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整体坍塌,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比如位于广饶县花官镇杨王村的王氏祠堂,2010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总占地面积约460平方米。现在祠堂三间北屋屋顶坍塌,只余墙体,且门窗破烂不堪,墙基咸蚀严重;南门楼屋顶局部坍塌,墙基、木构件腐蚀严重。
六是个别古建筑责权不清、无人修缮。由于历史原因,广饶县现存的明清古建筑多数为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这些古建筑中有的所有权属比较复杂,比如寨村泉顺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村民李松涛所有、西院为村民李志强所有,门楼为村集体所有。但是,文物修缮有标准和要求,多数房屋所有人既不具备修缮的能力又不愿意出资修缮。同时,由于缺少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导致这批古建筑无法得到及时修缮保护。
一是尽快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13号)要求,尽快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地的城乡建设规划及财政预算,纳入各地体制改革,实行各级领导责任制。把保护文物的责任进一步具体化,并设立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为文物修缮保护工程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广泛培育非遗传承群众基础。设立民间艺术扶助基金,使民间文化艺人得到真正的保护和支持,积极培养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对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行动态及可持续保护;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吸引民间资金,将传统文化融入实际生活,形成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三是建立市场化多渠道保护资金筹集机制。文物保护,都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但即使经费缺乏,也应保护。建议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进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出台有关文物保护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协会和个人参与文物保护;在坚持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各方参与保护开发,发展文化旅游业,让投资者从中受益。
四是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工作。建议自然资源、规划及建设部门,将考古勘探工作列为土地划拨、出让或建设项目选址、立项前置条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减少文物保护与土地供应、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促进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同时,强化文物保护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市、县、镇、村多级文物保护网络工作机制,充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力量,配备财政补贴的基层文保员,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按照专业化标准保护到位。
五是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支持各地博物馆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对藏品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并通过虚拟博物馆、网络传播、视频播放、信息查询等多种方式为观众提供服务,使观众在网上就可以浏览内容丰富的“数字馆藏”。
六是探索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古建筑所有权收归国有。对于那些有村民居住的古建筑,可由地方政府以另划宅基地、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的方式解决。收归国有后,可由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国家资金依法予以修缮保护。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文化和旅游事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