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火灾安全疏散预案的ICU 平面设计优化研究

2021-03-04 08:43张庆顺李泽林
建筑技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楼层监护医护人员

张庆顺 李泽林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2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综合医院的仪器设备、危险化学品和可燃物多,加之各类人员及空间复杂密集,导致消防工作要求高、难度大、责任重。ICU病床尽管仅约占医院总病床位的2%或手术台数的1.5~2.0倍,但ICU病人在火灾时无法完成自主疏散,疏散过程还需要继续观察治疗,极易发生恶性灾害及医疗事故。国内有关部门针对医疗机构、综合医院的灾害事故防范、应急处置和消防安全管理等颁布了相关规范及指导意见,并对空间尺度、防火分隔和耐火等级等做出一定要求,但针对ICU安全疏散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空白,2006年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在火灾安全方面甚至未有涉及1。

在国外,198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健康建筑委员会(CAH)出版的《医院和医疗设施建设和设备指南》提出灾害应对规定和设计及结构的防火标准[1];1997年英国重症监护协会(ICS)出版的《重症监护单元标准》对病人避难方式和疏散目的地选择,以及疏散资源的需求进行指导性规划[2];2014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SPH)出版《医院疏散计划指南》规定疏散的模式、类型、顺序、过程、时间等方面内容[3];2019年英国重症监护医学院(FICM)组织出版的《重症服务规定指南(第2版)》对重症病人转运的时机/流程、风险评估、资源调配、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阐述[4];2019年澳大利亚卫生基础设施联盟(AHIA)出版的《澳大利亚卫生设施指南(第7版)》重症监护单元分册提出区域性救援要求[5]。其他相关研究主要以安全疏散的组织与管理、演习分析和火灾案例分析为主,如分析ICU病人安全疏散全过程所需的人力组织和物质供给[6],通过演习掌握病人使用疏散楼梯间进行垂直疏散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7],总结ICU火灾经验教训,增设防火分隔来优化ICU的防火性能等[8]。

1 ICU火灾安全疏散预案解析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国卫办发〔2020〕1号)明确提出要落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借鉴国外研究,ICU的火灾安全疏散预案主要包括“疏散模式及优先层级”“应急管理及团队责任”“人员调集及资源储备”等内容[3,6-7,9,11-15]。

1.1 疏散模式及优先层级

医院首要考虑的应该是病人的安全。发生火灾后,其他人员应迅速自行疏散,但病人的疏散过程存在安全风险。国外研究指出ICU病人的火灾安全疏散需要连续、分阶段进行[9]。深入研究发现,可将其疏散模式按火灾发展过程分为4个等级:第1级是“就地避难”,病人就地避难,关好门窗防火防烟,做好疏散准备;第2级是“水平/垂直转移”,将特定楼层中受火灾威胁的病人水平转移到同楼层邻近的安全区域或相邻建筑,其他楼层的病人仍就地避难(当水平转移目的地不可用时,执行垂直转移,向下转移至距离事故楼层至少两层的安全楼层);第3级是“垂直疏散”,针对特定楼层病人的完全疏散,疏散至接地层或屋面层,再利用运输工具转运病人至其他医院,其他楼层的病人仍就地避难;第4级是“完全疏散”,所有病人执行疏散作为最后的疏散手段(图1)。

决定执行疏散后,必须明确病人的疏散优先级,基本原则是在现有资源和时间限制下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水平/垂直转移”和“垂直疏散”的优先级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的一种或多种组合:1)优先疏散特定区域内的病人;2)优先疏散资源可用的病人;3)优先疏散重症或轻症病人(根据实际火灾状况临场决定)。执行“完全疏散”时,所有病人的生命安全已面临直接和广泛的威胁,疏散优先级必须考虑所有病人,优先疏散已直接面临威胁的病人,其次疏散需要一定帮助的普通护理单元病人,最后疏散ICU病人。当有消防电梯协助时,优先疏散高区的病人,否则应优先疏散低区的病人[3]。

ICU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护理单元,通常布置在综合楼(含医技部、手术部等)内。在住院部向高层发展趋势下[10],布置在高层住院楼内的ICU也日益增加。综合楼大多是多层建筑或裙房,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达5 000m2。划分防火分区时通常结合医技部的各功能区综合考虑,将一个或多个功能区划分为同一防火分区。住院楼多为高层建筑,平面由一个或多个护理单元组成,每个护理单元的床位数一般为40~60床,建筑面积约为1 200~1 500m2,个别达2 000m2。高层住院楼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达3 000m2。每个防火分区通常布置1~2个护理单元,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每个护理单元应有2个不同方向的安全出口。

1 ICU 病人火灾安全疏散模式

综合楼中的ICU通常与手术区、DSA、病理区、中心供应区、血库等区域同层或就近布置,整体平面规模较大,可供选择的水平转移目的地较多。高层住院楼的标准层平面规模相对较小,ICU水平转移目的地相对较少。ICU病人疏散时对各种资源的需求范围广,需配备对应的专科医护人员和应急药物[11],安全疏散时可将病人分为若干疏散小组,每个小组病人对资源的需求类似,根据实际火灾状况,按适宜的优先级以小组为单位疏散(图2)。

为满足水平/垂直转移需求,应在ICU的同层与其他楼层分别规划病人的转移目的地,优先选择能提供后续治疗所需医疗设备的区域。同一疏散小组在每个等级的疏散模式中应规划多个疏散目的地和疏散路径,作为备选方案[12]。综合楼的ICU宜优先选择具有病人抢救条件的手术区作为水平转移目的地,同一疏散小组的病人宜安置在相邻空间。住院楼中的ICU宜优先选择相邻护理单元和其他楼层的ICU护理单元作为转移目的地,条件允许时可以通过空中连廊将病人水平转移至相邻建筑。若垂直疏散或完全疏散后,医院内其他建筑无法再保证病人的安全,则应将病人转运至附近其他具备相应资质的医院,这需要事先与相关医院和专业运输机构订立协议[6]。

高层住院楼设置的避难间是垂直转移和疏散的缓冲和临时避难空间,应在接地层和屋面层设置集合区和中转区,用于等候地面和空中转运的救护车或直升机。为了更好地满足病人垂直转移和垂直疏散的缓冲和临时避难需求,建筑高度小于100m的高层住院楼,建议借鉴规范对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建筑设置避难区(间),两个避难区(间)的间距不宜超过50m(图3)。医院综合楼和高层住院楼的避难区(间)应主要面向病人,其净面积应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避难要求,并根据病人数量和其中各类轮椅及推床病人的占比确定。

1.2 应急管理及团队责任

医院需事先组建火灾应急团队,包括疏散指挥部、消防负责人、楼层负责人、疏散组长、探路员等[3]。疏散指挥部统筹规划医院所有病人的安全疏散。消防负责人权衡原地避难和安全疏散的风险,决定是否疏散,确定合适的疏散优先级,并迅速下达疏散指令。楼层负责人应每层设置,管理和引导楼层内人员疏散,并确认楼层内的病人是否都得到妥善安置。疏散组长负责组织功能分区或护理单元内病人的安全疏散。ICU的疏散组长由每个医护班次的一名医护人员兼职,其职责是在火灾发生后、病人就地避难时,关闭空调系统防止烟雾循环(宜采用自动切断装置),权衡风险决定是否切断中央气体供应(建议建立备用中央气体供应系统,或在高层住院楼竖向分段建立中央气体供应系统,发生火灾时只关闭必须关闭的部分供应系统)[13]。组织医护人员为病人分配各类医疗资源,及时联系病人家属,反馈对病人的安排并获取家属支持,最终执行疏散指令。探路员的职能是为疏散人流引路,确认事先规划的疏散路径是否可用,必要时及时采用备用疏散方案避免掉头,减少时间和空间上的耽误。

火灾发生后的应急协作涉及多方组织、机构、团队和人员,火灾状况下信息的交互复杂,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为了在实际火灾中能够有效执行疏散预案,需要对疏散预案涉及到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了解火灾应急疏散流程和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及协作,熟悉相关消防救援设施的使用方式,并定期安排疏散演习,包括夜间演习。

1.3 人员调集及资源储备

人员调集及资源储备用于火灾发生时支持ICU病人的就地避难和安全疏散,包括各种维生资源、人员、疏散资源、通信资源和消耗品资源等[7,9,14-15]。尽管ICU应尽量自给自足,但部分资源仍需外部逆向支援进入ICU,这些资源包括火灾安全疏散所需的各类便携医疗设备、瓶装氧气、背板/担架、推床、运输人员和医护人员,主要来自附近手术区、病房区、专科ICU和行政管理区,需要事先做好规划和储备(表1)。

2 ICU 所在楼层“楼层平面—防火分区—护理单元—监护区管理单元—疏散小组”的层级关系

3 ICU 病人疏散系统图

表1 ICU 安全疏散的人员及资源储备

2 ICU平面空间模式及疏散流线分析

ICU的平面主要由监护区和辅助区两大部分组成。监护区是病人集中的病房,包括若干通舱式布置的普通病床和个别隔离病房、百级病房,约占ICU建筑面积的2/5,通常设置12~15个床位[16],床位数较多时可将监护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管理单元,每个管理单元含8~12张病床,并分别设护士站(图2)。各辅助区以监护区为中心分别布置,主要包括工作区、治疗区、缓冲区和家属等候区。

ICU内主要流线包括“日常流线”“逆向支援流线”和“病人疏散流线”三种,需要将平时流线与火灾应急流线结合(图4)。基于疏散预案指导,ICU的安全疏散和优先级与起火楼层位置和火势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其他楼层起火时,仅相关楼层迅速执行转移或疏散,起火楼层以上的ICU应迅速做好疏散准备,起火楼层两层以下的ICU可执行就地避难。安全疏散所需资源的协调工作和逆向支援较为复杂,就地避难的ICU也应在第一时间开始做安全疏散准备,以便在第4级“完全疏散”不可避免时尽快疏散病人。执行“完全疏散”时,ICU相邻功能区的普通病人应先行垂直疏散,来自各方对ICU的逆向支援也同步进行。支援和疏散准备就绪后,ICU病人直接进行垂直疏散。

同一楼层内,ICU相邻功能区起火时,该功能区首先水平转移至相邻安全区域,甚至相邻防火分区。当水平转移目的地不可用或火势进一步发展时,应立即执行垂直转移或垂直疏散,此时ICU病人应尽量就地避难并协调所需的资源支援和逆向支援,以便在就地避难难以为继时能尽快转移或垂直疏散。ICU起火时,应迅速执行ICU的逆向支援和水平转移,相邻功能区的病人则就地避难,若火势进一步蔓延再进行转移或垂直疏散。

3 利于安全疏散的ICU平面设计

疏散预案指导下的ICU病人安全疏散和逆向支援过程对空间组合和尺度提出一定要求,以下研究适用于综合ICU和多数专科ICU,不适用于病人尺度较小、对空间组合有特别要求的个别专科ICU(如专收新生儿的NICU和专收产妇的OICU)。

3.1 ICU平面优化组合

ICU护理单元与其他场所或部位分隔时,宜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楼板和乙级防火门窗,在一定程度上为就地避难的病人提供安全保障。ICU病人的就地避难指的是发生火灾时ICU病人连同病床一直处于监护区的原始病床位置,没有挪动。个别极重症病人和不可中断治疗病人的安全疏散风险始终高于就地避难风险[17],为了延长病人的就地避难时间,保护这类病人的生命安全,宜在监护区内进一步划分出避难空间,采用防火隔墙/玻璃和防火门窗将ICU内的管理单元、单间病房、隔离病房与其他空间分隔。这种进一步的分隔措施不仅可以满足少数无法离开监护区病人的就地避难需求,还利于建立多层级的水平转移模式,达到疏散尽可能在水平位置完成的目的[18](图5)。建议尽量提升整个ICU的耐火等级,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墙和甲级防火门窗,将ICU打造成火灾安全堡垒。

火灾发生后,ICU内的医护人员开始分配各类资源,需要频繁往返于工作区、监护区和储物间。因此,在平面布局时需将三者紧密联系,有利于医护人员为病人做好就地避难和疏散准备,储物间可与治疗间结合布置。缓冲区是来自各个方向的支援人员和物资进入监护区的入口,也是病人安全疏散离开监护区的出口,为了使外部支援迅速到位和缩短病人的疏散距离,宜将缓冲区布置在ICU内靠近竖向交通体和相邻功能区的位置(图6)。

3.2 监护区空间优化

监护区内通舱式病床的床间距通常不小于1.2m,用于医护人员为两侧病人提供治疗;单间病床净面积不少于12m2。为便于带有各种设备的单张病床轻松通过,监护区中部宜预留2.5m宽的交通走道[13]。

安全疏散时,病人按常规方式在缓冲区依次换床的效率较低,建议在疏散前直接在ICU病床分别完成换床行为。ICU监护区和病人缓冲区的换床方式主要有床板移送法和床轨对接法两种。通舱病床采用床轨对接法换床时,换床过程将部分占用走道宽度,宜将监护区中部交通区域的宽度提升至3.5m,让其他安全疏散的推床快速通过。采用床板移送法为病人换床时,宜将通舱式病床的床间距提升至2.45m,利于运输人员为病人换床。单间病房采用床轨对接法时,宜将单间病房的推拉门宽度增至1.8m;采用床板移送法为病人换床时,宜将推拉门的宽度增至2.4m(图7)。

4 ICU 四种典型布局模式的流线分析

3.3 节点与廊道空间优化

病人缓冲区是为满足ICU清洁分区需求、用于病人日常出入监护区时进行换床行为和净化的空间。火灾发生时,缓冲区是病人安全疏散离开监护区的必经空间,也是逆向支援物资和人员进入监护区的必经空间。进入监护区的外部支援主要为医护/运输人员、推床/担架、氧气瓶和各类便携设备,对空间的占用主要体现在推床和人员上(担架可折叠,氧气瓶和各类便捷设备可置于推床上)。病人缓冲区空间尺度应满足逆向支援和安全疏散的需求。若日常换床方式为窗口穿越法,宜在换床窗口旁另设宽度不小于2.0m的门,同时用于逆向支援和安全疏散时,病人缓冲区的宽度宜不小于4.7m。家属探视ICU病人的方式主要有监护区探视、探视廊探视和视频探视三种。采用监护区探视方式时,若空间尺度适宜,家属探视的缓冲区和等候区也可作为逆向支援和安全疏散的出入口。采用探视廊探视时,探视廊通常兼作污物走道,宽度较窄,可用于未参与协助病人疏散的医护人员、后勤人员和家属的安全疏散。

ICU的合理医床比和护床比在学界尚有争议,医床比主要存在0.8~1:1和1.5~2:1两种说法,护床比主要存在2.5~3:1和4.2:1两种说法[19-21]。综合来看,医护人员与病床的最小比例约为3.3:1。ICU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为8~12h[22],按三个班次计算,每班次医护人员与病床的最小比例为1.1:1。假设1个ICU护理单元内的病床数量为a,正常情况下床位使用率不超过80%,即病人数量最多为0.8a,在水平转移前最多需要外部提供0.8a张推床用于病人疏散前的换床行为。水平转移时,需要在推床前后端各设1名运输人员,负责推动推床;在推床长边一侧设至少3名医护人员,包括1名医生、1名呼吸治疗师和1名护士[7],他们负责随时急救、介入治疗、安抚病人以及记录病人病情,即每名病人至少需要2名运输人员和3名医护人员。因此,0.8a名病人在水平转移时需要医护人员2.4a人次和运输人员1.6a人次,而1个ICU护理单元内已有的医护人员数量最小值仅为1.1a人,最多共存在1.3a人次的医护人员缺口和1.6a人次的水平运输人员缺口,需要从其他区域调配。

ICU内每个管理单元设8~12张病床,以12床为例,日常满负荷时存在9名病人(床位使用率不超过80%),建议分为3个疏散小组,每组3床。疏散时以小组为单位,各疏散小组按一定优先顺序依次疏散,人员缺口的补充支援也分批次进行(图2)。以每个疏散小组含3床为例,水平转移每个批次疏散小组所需的外部支援包括3张推床,6名运输人员和0~9名医护人员2。逆向支援到达缓冲区入口时,运输人员携推床和设备在缓冲区外的廊道等候进入(宽度1m),医护人员(侧身宽度0.3m)经病人缓冲区直接进入监护区参与协助,剩余廊道宽度应满足能通过疏散的推床(1.5m)。

5 ICU 病人多层级水平转移模式

6 ICU 护理单元平面优化组合

7 ICU 监护区空间示意图及细部尺寸

规范要求通行推床的廊道净宽不应小于2.4m,基本满足通行两张相向而行的推床。火灾发生时,ICU的廊道内存在相向而行的人流,即安全疏散人流和逆向支援人流。疏散过程中可能存在紧急停驻急救和病情记录的行为[11],易导致后方拥堵[4]。为了保证后方疏散的病人能及时越过紧急停驻的推床继续疏散,廊道净宽宜不小于2.8m,即推床停驻时所需宽度1.3m和推床疏散时所需宽度1.5m之和。廊道转角处应满足最不利情况下的最低疏散需求,当疏散推床在廊道转角处突然停下为病人提供治疗时,转角处的空间余量应仍能确保后续疏散推床的继续疏散,此时廊道转角处宜设一个不小于0.9m×0.9m的切角或圆角。

火灾发生时,同时存在进入ICU的逆向支援流线和病人离开ICU的水平转移流线。当ICU与相邻功能区合设于一个防火分区时,相邻功能区人员可能还会利用设置在ICU的楼梯间进行垂直疏散。此时,连接ICU和相邻功能区的乙级防火门宜设为双向开启,满足双向流线的需求,宽度宜大于2m,并应在门扇上设观察窗(图8)。

3.4 竖向交通节点优化设计

竖向交通节点包括疏散楼梯间、消防电梯及其前室和避难间。火灾时ICU病人宜优先使用消防电梯进行高效快速的垂直疏散。使用疏散楼梯间时不能使用推床,可用的其他介助方式主要有担架(Stretcher)、疏散椅(Evacuation Chair)、抬椅(Carry Chair)和救援床单(Rescue Sheet)[23],卧床ICU病人无法使用疏散椅和抬椅,救援床单较软,易与地面磕碰,利用担架疏散病人较为适宜。每个病人的垂直疏散至少需要7~8人协助,包括3名医护人员和5名消防员。其中,3名医护人员为医生、呼吸治疗师和护士,5名消防员中有4名负责抬动担架上下楼梯,在担架前后两端分设2名,还有1名负责引导[7]。因此,利用疏散楼梯间垂直疏散的一个疏散小组(3张担架为一个疏散小组)共需要9名医护人员和15名消防员。一个疏散小组的15名消防员接手病人的垂直疏散运输后,6名负责病人水平转移的运输人员返回ICU运输下一个疏散小组。这种垂直疏散方式将占用大量的消防员资源,过程颠簸,不利病人的生命安全,还容易引起后方拥堵,不宜作为ICU病人垂直疏散的首选方式,但在情况紧急时仍不可避免。规范要求医院主楼梯梯段净宽不小于1.65m,刚好满足用担架疏散ICU病人时的一组人员通行,为了保证基本疏散需求,宜至少将梯段净宽提升至2.1m,保证在通行担架时,至少能通行一股侧身通过的疏散人员或逆向救援的消防员(图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楼层设置避难间,避难间设有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5h的甲级防火门,作为ICU病人的水平转移目的地,可暂时躲避火与烟气的危害。避难间应具有防火和防烟功能,并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可利用每层监护室或电梯前室3,合用前室不适合用作避难间。避难间宜与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间在走道一侧相邻布置,病人进入避难间后的继续疏散可以通过其间的防火门直接进行。在走道两侧相对布置时,避难间内病人的继续疏散需要穿越走廊,与逆向支援流线在竖向交通入口处产生冲突,不利于安全疏散。

规范规定每个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数量不超过2个,其净面积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m2确定;集中设置的1个避难间服务于2个护理单元时,净面积应不小于50m2。集中方式通常布置在平面中部,适用于规模较小的楼层平面。若楼层平面规模较大,1个集中设置的避难间对处在平面端部的护理单元而言距离太远,此时宜在一个防火分区的两个护理单元各设1个避难间,减少病人的水平转移距离。

避难间25m2的净面积能容纳1个护理单元内着火房间和相邻房间(均为三人间病房)的患者共9张推床的普通病人和其他人员。9张推床共计需要18m2,剩下7m2最多能容纳35名站立人员。但是规范并未对ICU等特殊护理单元的避难间面积提供参考。

安全疏散时ICU病人的便携设备持续运作时间有限,避难间若无法提供后续治疗的固定医疗设备,避难间需至少能够容纳一个疏散小组的短暂停留,即至少容纳3张推床、6名水平转移的运输人员和9名医护人员。同时,为了满足消防电梯前室短边不小于2.4m的要求和避难间入口处推床转向的需求,宜在避难间入口处预留2.4m×2.4m的缓冲区域。当垂直疏散迫在眉睫、消防电梯又不能及时用于ICU病人垂直疏散时,则不得不利用担架通过楼梯间进行垂直疏散。建议采用可拆卸床板(宽度宜≥0.6m)作为担架的推床(宽度1m),直接抬动床板即可,否则二次换床将增加病人的风险和安全疏散的时间。两种方式均需在推床旁预留宽度不少于1.2m的操作空间。当避难间分设时,服务于1个ICU护理单元的避难间面积至少需达到26.52m2才能满足使用需求。当避难间同时服务于ICU护理单元和另一个普通护理单元时,合用避难间需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至少需容纳12张推床(9名普通病人和3名ICU病人)、6名水平转移运输人员、9名医护人员和若干其他人员,此时避难间的面积至少应达到51.44m2(ICU避难间结合建筑平面柱网及避难间平面长宽比例还会有所调整,建议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图10)。

8 节点与廊道空间优化

9 医院主楼梯梯段净宽尺寸分析

规范未针对医院多层综合楼ICU明确提出设置避难间和消防电梯的要求。为了ICU的水平转移、垂直转移和垂直疏散需求,建议在ICU所在楼层增设避难间,并在楼内设置消防电梯,以提高安全疏散效率。

4 结语

本文研究ICU火灾安全疏散预案的疏散模式及优先层级、应急管理及团队责任、人员调集及资源储备三部分内容,分析ICU的不同疏散模式。研究指出需要为ICU建立多层级的水平/垂直转移及疏散模式,将疏散时交互频繁的功能区紧密布置,并对ICU监护区内的单间病房门宽、通舱式病床床间距和廊道空间尺度、公共廊道节点及空间的尺度、竖向交通节点的避难间面积和疏散楼梯间梯段净宽等设计提出了优化建议。

10 避难间分设及合设的适宜面积及尺寸

注释

1 参考《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卫办发〔2006〕16 号)、《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规范》(卫办发〔2006〕16 号)、《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公安部>)、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WS 308—2019<卫健委>)、《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2020<卫健委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公安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 卫计委>)、《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等。

2 每个逆向支援批次的医护人员数量有所不同,取决于ICU 内已有1.1a 名医护人员的一部分随病人疏散后,不同类型医护人员的动态缺口。

3 住院楼按最少3 部病床梯对面布置,其电梯前室面积一般要求达到25~30m2。

图表来源

表1,图1~6,7c,8,9a,10 由作者自绘;图7a,7b 来源于网络;图9b 来源于文献[7];图9c 来源于文献[23]。

猜你喜欢
楼层监护医护人员
奶奶做的“楼层儿”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楼层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电梯的升与降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