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数学微课类型探究

2021-03-03 11:55曹阳马向飞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微课数学课堂

曹阳 马向飞

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兴教学媒体和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微课合理地运用在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思考;可以剖析教学重难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优质化微课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微课的教学应用类型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一、 按使用时间划分

微课的使用,需要参照不同的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已有经验,使用的时机应当恰到好处。作为教师,应当探索和分析微课使用的时间点,并按照课堂需要,合理划分时间点。

(一)课前使用

1.预习新知

教师在学生学习新内容前可以以微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导学,通过形象、趣味、动态的预习方式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为新课做好准备。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认识”一课时,就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学比例尺相关部分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比例尺的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这些积累,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2.重点突破

课前的预习阶段是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的阶段,他们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疑问,也不了解该如何去把握重点。这时,教师可以就某个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为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对于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或者某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借助微课在课前学习,让学生完成预设的任务、引发问题或解决遇到的疑惑。这样,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

在教学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们在课前利用微课让学生预习,结果在课堂上呈现出了求面积方法的多样化、矛盾化状态,为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奠定了基调。

(二)课中使用

1.难点处理

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典型错误、问题,某些有一定难度的前导知识点,以及某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地释疑解惑,化解难点。这时,可以通过微课来创新问题情境,或是利用微课演示需要教师重复示范的过程性内容,如量角器的使用、画三角形的高等。将微课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攻克难点。

2.启发思维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微课还可以用于拓展延伸,渗透数学文化等,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课时,可以通过制作、播放“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跟随视频动手实践。这样,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解开阻碍学生空间想象的“锁”。

(三)课后使用

课后使用的微课必须能起到巩固和拓展的作用,要对知识有一定的深化、升华,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一步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是存在差异的,对于一些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以拓展为目的的微课,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对难题的分析讲解,作业或试卷部分题目的分析讲评,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微課还可以弥补教师在课堂上讲课遗漏的点和没有讲清楚的知识点,因此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要以课堂为中心,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充分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使数学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按使用功能划分

小学数学教学中什么情况及哪些环节需要微课,需要我们依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形式和学生需求来决定。因此,教学模型决定了教学活动安排,而教学活动的安排直接决定了是否需要微课,需要什么类型的微课。

(一)导入型微课

小学数学微课可以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类型的微课,又可以创设数学发现情境类型的微课。微课的导入会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生动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欲望。

(二)讲授型微课

在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任务的背景下,虽然鼓励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式学习,但讲授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知识、通识性内容,就适合借助讲授型微课引导学生自学。讲授型微课的时长大约在5分钟左右,在适时间内集中讲授的必然都是经过简练的内容精华,学生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这将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新的契机和高效的视听体验。

(三)解题型微课

解题型数学微课将文字题目图形化、图像化,使得解题过程生动而又直观。这样的微课可以针对某个典型例题、习题、试题进行讲解分析,注重方法的归纳、解决策略的总结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追及问题”时,由于涉及追及、相遇、相撞这样抽象的问题,此时利用微课,可直观、清晰地展示多种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题目情况及解题思路,将文字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生动的形象,进而释疑,激发思考,做到触类旁通。

(四)答疑型微课

小学中年段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阶段,他们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这个阶段答疑型数学微课的应用较为广泛。我们可以针对教学中疑难性的、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或解答,还可以结合学生存在的现实困难进行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答疑”和“面向全体答疑”。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有针对性、查缺补漏式的复习巩固,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活动型微课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如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五年级下册的“有趣的折叠”等,通过微课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白实践操作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简洁直观的微课,既契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六)拓展型微课

北师版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一个栏目“你知道吗”,此处内容作为数学教材知识的拓展,用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在本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深度探索,将大部分“你知道吗”的内容开发成了数学微课,让内容以更丰富、更直观、更有趣的情境出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交流型微课

微课的录制主体还可以是学生,这样的数学微课主要用于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和展示。如我们以微课为载体开展了“数学小先生讲题大赛”“数学课前三分钟”等学生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间接促进了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使用。

当然,微课按照使用功能的分类,还不仅止于此,以上只是结合我们的研究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划分。

三、 按使用对象划分

教学中的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实际上家长也应该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微课的优势在于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它能让家长也参与到教学中,优化家校一体的教育方式。

(一)使用主体——学生

目前,大量的小学数学微课都是面向学生的。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或课上自主个性学习,还可以用于课后复习、巩固和深化。

(二)使用主体——教师

对于教师来讲,借助微课资源,一方面可以了解其他优秀教师是如何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借助他人的优质数学微课,为己所用,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除此之外,可以开发设计直接指向教师培训的小学数学微课。

(三)使用主体——家长

在前期调研和后期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有很多小学家长借助数学微课辅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小学中高年段。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内容较少、知识浅显易懂,而中高年级专业性逐渐加强,家长借助数学微课与学生同步学习,或者自学后再指导,能够确保数学知识更准确、高效地传授给学生。

四、按錄制模式划分

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方式,根据实际使用不同的录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不同类型的微课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一)人物是否出镜

数学微课按照是否有人物出境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视频画面中有教师或学生出镜,另一种是没有。一般而言,如果微课使用者对执教教师很陌生,执教教师一般不出镜,只有话外音,适合使用者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果微课使用者对执教教师比较熟悉,通过出镜的方式录制课程,不仅可以拉近距离,还可以增加教学的“临场感”,从而产生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二)是否有语音

有些数学微课是不需要语言配合讲解的,过多的语言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节课,在让学生欣赏轴对称作品时,配合简单的字幕和音乐,效果会更好。大部分微课内容是需要配合语音的,有时还可以对声音进行处理,可以根据情境需要改变音色、语速,等等。

基于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合理利用微课主题突出、目的明确、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便捷可视等强大的优势,可以开辟教学新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与方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也可以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落实课程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核心素养入手,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微课教学,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归纳,以便寻求更好的适合教师、学生自己教学实际的应用模式,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好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微课数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写字大课堂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